肖廷蘭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的護理
肖廷蘭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也隨之增多。高血壓是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多并發癥的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因此,重視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指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了解高血壓的知識,調整心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對減少心、腦、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老年人;原發性高血壓;護理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病率、多并發癥、高致殘率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的治療知識,對減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臟器的損害具有重要意義。
1.1癥狀不明顯
由于老年人機體對升高的血壓多具有較高的耐受能力,因而癥狀多不典型,很多患者以并發癥的出現為首發癥狀而就診,造成病情的延誤。
1.2脈壓增大
因老年人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故隨著年齡的增加脈壓增大,表現為收縮壓水平明顯升高,而舒張壓水平呈降低趨勢。老年人的脈壓可達50~100 mmHg。
1.3血壓波動大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血管變僵硬,壓力感受器官調節血壓的敏感性減退,使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更易隨情緒、季節、進餐和體位的變化而出現明顯波動,如部分患者可發生餐后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其中體位性低血壓具體表現為:臥位改變為直立體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同時伴有頭暈、眼花、視力模糊、軟弱無力、站立不穩等,嚴重時會發生大小便失禁甚至暈厥。
1.4血壓晝夜異常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壓晝夜的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10%或>20%,甚至表現為夜間血壓不降反較白天升高,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危險性顯著增加[1]。
1.5并發癥多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并發癥較多且嚴重,常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更易發生或加重器官損害。
1.6藥物的耐受性較差
老年人的血管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對降壓藥的耐受性較差,易產生體位性低血壓等。因此藥物治療的初始劑量比年輕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要小,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增加藥物劑量間隔的時間也比年輕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長。
2.1叮囑患者休息
輕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通過保證足夠休息和睡眠而恢復正常。血壓較高癥狀較多或有并發癥的患者應臥床休息,保持病室整潔安靜,減少探視。高血壓患者應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因此,應時刻叮囑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保證足夠的休息。
2.2監測血壓
根據高血壓患者24小時動態血壓變化規律,在06:00、12:30、16:00測血壓較合適,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易受內外因素影響而使血壓波動較大,故睡前21:00應當增測1次血壓,為晚間服降壓藥提供依據。
2.3合理用藥的護理
理想的降壓方法是堅持終身服藥。降壓藥應從小計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忌血壓平穩后停藥,血壓升高服藥。臨床常用的降壓藥有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藥,否則會出現反跳現象,使原有的癥狀加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用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和擴血管藥物時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服藥后的血壓變化以及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不能耐受的患者和不良反應嚴重的患者應及時停藥,進行對癥處理。當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時要立即將患者平臥位、松解衣服、按摩四肢等,也可用藥物恢復血壓。囑患者從坐位或臥位起立時應盡量緩慢,特別是夜間起床小便時更應注意,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發生意外。
2.4飲食護理
2.4.1低鹽飲食 中國營養協會推薦健康成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 g,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 g。教會患者正確估計每日食鹽量,盡量減少高鹽食品和調味品的攝入,如醬菜、腌菜腌肉、咸鴨蛋等,還有零食,如薯條甜點等。
2.4.2控制總熱量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每天總熱量低于1 200 kcal,其中蛋白質20%、脂肪25%、碳水化合物55%。減少動物油脂、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如肥肉、蛋黃、魷魚、動物內臟、咖啡伴侶等,并指導患者簡單計算食物的熱量[2]。
2.4.3營養均衡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膳食宜清淡、低鹽、低脂、低糖,富含維生素、纖維素、鉀、鈣、鎂。如新鮮蔬菜水果、木耳、土豆、蘑菇、燕麥、薯類、粗糧、雜糧、魚類、牛奶、豆制品等。少食多餐,忌餐后馬上活動,預防餐后低血壓。
2.5控制體重
超重和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血壓與體重指數(BMI)呈顯著正關系,同時中心型肥胖患者更容易患高血壓。世界衛生組織以腰圍男性≥102 cm/女性≥85 cm,或腰圍/臀圍:男性>1.0、女性>0.9時為中心性肥胖。體重指數的計算方法為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國體質標準BMI=18.5~23.9為正常,BMI=24.0~27.9為超重,BMI≥28為肥胖。減肥有益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每減少1 kg體重,收縮壓可降低2 mmHg,而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熱量飲食,并進行適量運動。2.6適量運動
運動可緩解交感神經緊張,增加擴血管物質,改善內皮功能,促進糖脂代謝,減輕體重,降低血壓。指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年齡選擇各自喜愛和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氣功、太極拳、廣播操、跳舞等活動,每次以30分鐘至45分鐘為宜,每周3~5次。運動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和傍晚,因為老年高血壓患者清晨血壓常處于較高水平,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運動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不要短時間大運動量鍛煉,長期堅持,可減輕體重,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功能,降低血糖,增強體質,使血壓緩慢下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起、臥和各種活動時,動作宜緩慢,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發生,以保障安全[3]。
2.7戒煙戒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增快,同時也使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長期吸煙者降壓藥物療效低,需加大用藥量,且遠期預后差。醫務人員必須耐心解釋,勸其戒煙戒酒。
2.8心理護理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病情易反復,患者多表現為精神緊張、悲觀、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等,而情緒不穩定可引起血壓升高,影響高血壓病情的控制。因此護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從患者的社會環境、軀體狀態和心理因素同時著手,醫務人員要耐心傾聽患者傾訴,了解患者的心理,向患者解釋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壓便可以健康長壽,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老年人大多聽力下降,交談時語速要慢、吐字清晰,重要的地方需反復強調。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在精神上給予更多安慰,在生活上給予耐心細致的照顧。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使血壓升高,加重病情,并根據患者的特點進行心理疏導,采用放松療法,如傾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方法。患者應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焦慮,保持體內環境的穩定,達到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4]。
2.9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高血壓的特點、危險因素和并發癥的危害,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終身治療的必要性,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正確測血壓的方法和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胸痛、心悸、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肢體麻木、偏癱、嗜睡、昏迷等癥狀應立即就醫。遵醫囑用藥,定期到門診就診,如有不適隨診。
[1]江月.老年人高血壓的六大特點[J].自我保健,2013,7(2):47.
[2]周明霞.舒適護理在78例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3(9):3871-3872.
[3]馮秀琴,孫寧謙.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護理干預體會[J].醫學信息,2014(5):492-493.
[4]吳艷,溫玲.淺談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26):321-322.■
R544.1
B
1671-1246(2016)16-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