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雷
(遼寧水利土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沈陽 110077)
?
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宋雷
(遼寧水利土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沈陽 110077)
近年來,建平縣為了適應市場經濟下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強了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加速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畜牧業的轉變。但總體水平不高,落后于畜牧業發達地區,天然草場生產能力低,草場退化,草質不高,無法滿足當地畜牧業需求。通過實施建平縣沙海鎮節水灌溉工程示范項目,將會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建立健全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長效運行機制,穩定提高牧草產量,發揮示范作用,加快推動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健康發展,對促進牧區節水灌溉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效益分析;必要性;可行性;建平縣
建平縣位于遼寧省西部遼蒙兩省交界處,地處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區,是遼寧省的半農半牧縣。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的日趨緊張,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契機,建平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3655”工程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千億斤糧食項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節水增糧行動等節水項目實施,通過采取管灌、滴灌、噴灌、防滲渠等灌溉方式,有利推動了項目區農業的快速發展,使建平縣躋身于全國100個節水增產示點縣和300個節水增產示范縣的行列。當地群眾節水意識不斷提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建設積極性和自覺性[1]。
項目區位于遼寧省建平縣南部,距縣城35 km,地處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接壤,東靠青峰山鎮,南與富山街道相連,屬低山丘陵區。項目區地處干旱與半干旱過渡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特點是春季少雨多旱風,夏季氣候炎熱雨量集中,秋季雨量偏少降溫快,冬季氣候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氣溫5.5 ℃,多年平均降水量451.8 mm,年內降水變化較大且分配極度不均,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3%;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117.7 mm;無霜期1250~125 d,日照時數為2706.7小時,全年日照率達61%,光照充足;冬季最大凍土深度1.8m;全年平均風速3m/s。項目區總人口1.5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5萬人,男女勞動力7247人,受益村為馬杖子村,人口2340人,男女勞力1467人。項目區屬于老哈河流域,由于項目區是農業為主地區,工業較少,對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相對較少,老哈河枯水期地表水均為Ⅲ類水質,水質良好,為重碳酸鈣鎂型,礦化度小于0.39/L,無極質含量粒徑一般在100μm左右,適合農業灌溉。
據2014年資料統計,項目區總面積1.7 萬 hm2,其中耕地面積0.77 萬 hm2,林地面積3 447 hm2,草地面積2 867 hm2,其它用地面積2 867 hm2。受益村面積4 667 hm2,其中耕地面積1 413 hm2,林地面積1 867 hm2,草地面積1 267 hm2,其它用地207 hm2。項目區農作物主要以玉米為主,水澆地產量9 000~10 500 kg/hm2,經濟作物以甜菜、葵花為主,少量牧草。生產方式受傳統經營模式影響大,土地開發潛力非常大,產業結構亟待進一步調整。近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經濟下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強畜牧業產業化進程,項目區以畜牧業增產,農民增收為奮斗目標,加速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畜牧業的轉變。大牲畜存欄1.736萬頭,小牲畜存欄5.55萬只,其中受益村存欄大牲畜0.172萬頭,小牲畜2.36萬只,出欄率25%,可利用草地760 hm2。但總體水平不高,落后于畜牧業發達地區,天然草場生產能力低,草場退化,草質不高,無法滿足當地畜牧業需求。通過項目實施,可為該項目區畜牧業提供優質牧草,建成牧草基地,為當地群眾提高收入提供途徑[2-4]。
3.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項目區地處干旱與半干旱過渡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特點是春季少雨多旱風,夏季氣候炎熱雨量集中,秋季雨量偏少降溫快,冬季氣候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氣溫5.5 ℃,多年平均降水量451.8 mm,年內降水變化較大且分配極度不均,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3%;降雨歷時短,強度大,不易被土壤吸收,有效利用率低。
由于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造成風蝕日益加劇,水土大量流失,產草量持續下降,植被生長緩漫,生態脆弱。農牧民仍以傳統粗放的經營方式為主,主要依靠天然草場的自然生產能力,超載放牧已造成天然草場大面積沙化退化,牲畜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與此同時,社會對畜產品的需求和農牧民致富的愿望,在客觀上要求牲畜數量連年增長,加大了天然草場的壓力和飼草料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嚴重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快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恢復草場植被,是一項緊迫的草原生態建設工程,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項目區飼草料地節水灌溉項目區水資源貧乏,地表不多為季節性溝谷洪水,利用率低,地下水埋藏條件復雜,蓄水性相對較差,單井控制面積少。水資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嚴重影響著當地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因此,在項目區發展節水灌溉,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牧草產量,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益,改善草原生態環境,防止天然草場沙俗退化的重要途徑。
通過此項目實施,還可為該鎮現存欄大小牲畜7.286萬頭。提供優質牧草,建成牧草基地,為項目擴大發展,當地群眾提高收入提供重要途徑。所以在建平縣沙海鎮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對促進牧區節水灌溉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3.2工程建設的可行性
3.2.1具有有利的政策環境
隨著水資源的日趨緊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節水灌溉工作,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建平縣政府也相應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節水灌溉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出臺了有關優惠政策,多層次,多形式廣泛籌資,加大節水灌溉投資力度,為開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5-7]。
3.2.2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可靠的技術依托
項目區降雨分配不均,季節性干旱突出,當地群眾節水意識強,有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基礎。建平縣灌溉試驗站經過20多年管灌、噴灌、滴灌技術試驗,工程投入運行后統計調查,滴灌5月進行第一次灌水,灌水量120~165 m3/hm2,比管灌節水600 m3/hm2,費用每hm2105元,比管灌一次節省35%,當地干部群眾都非常認可。滴灌節肥、節能、提高地面積溫、保墑、省工。
當地政府和群眾對于發展現代農業,推廣滴灌節水技術,實行科學種田的積極性很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廣大農牧民直接受益,提高了他們的節水意識,參與節水灌溉建設自覺性、積極性十分高漲,自籌資金的配套能積極跟進,為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與此同時,建平縣水利事業發展在節水灌溉方面進行艱苦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指導價值的技術成果,并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術隊伍,為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托。
3.2.3措施得當、布局合理
針對項目區的特點,在項目區及措施布局時充分考慮了自然條件、社會條件、農牧生產特征和經濟發展方向,切實做到措施得當,布局合理[8]。
4.1工程建設規模
根據建平縣自然地理特征和當地農牧民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認識和積極性,項目區選擇在水土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自籌能力的沙海鎮。本次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結合當地農牧民要求,因地制宜,在2015年發展牧區節水灌溉飼草料地示范項目133 hm2,灌溉工程類型采取微噴灌溉方式及田間配套等工程措施,種植作物為紫花苜蓿。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水源井5眼,建井房5座,配套潛水電泵5臺,IC卡智能測控設備5套。埋設PVC干、支管17.43 km,出水栓315個,鋪設地上輔管11.5 km,鋪設滴灌帶1360 km,泄水井5座。架設高低壓線路3.9 km,增設變壓器120KVA/3臺。
4.2工程效益分析
4.2.1生態效益
通過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施,增強了項目區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提高作物生長條件,控制土地鹽堿化,改變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了土壤的含水性,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減少了自然災害的發生機率。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使項目區內土地實現旱澇保收提高了保障,而且有效避免出現深層滲漏,減少土壤養份流失,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改善了農牧業生態環境,為項目區生態環境向良性、健康、循環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9-11]。
4.2.2經濟效益
增產效益主要指苜蓿草實施節水灌溉后增加的生產能力。項目實施后,種植紫花苜蓿,盛產期平均折合干草1.05 萬 kg/hm2,扣除成本每hm26750元,按1.6元/kg紫花苜蓿計算,面積133 hm2,年增加效益105.6萬元。
4.2.3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增加了單位牧草產量,增加了農牧民收入,提高了項目區內的農業生產條件,使133 hm2牧草旱澇保收,人均年增收451.3元,工程實施在節水、省工方面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為了更好地推動建平縣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探索適宜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發展的技術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好的發揮工程示范工程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帶動提高全縣水土資源利用率,促進農牧民增收為主要目的,通過實施示范項目,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建立健全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長效運行機制,結合工程、農藝、管理等綜合措施,穩定提高牧草產量,加快推動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健康發展。從該地區建設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從資金方面、技術方面、水源條件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都是合理可行的[12]。工程的實施是非常必要與可行的,也是勢在必行。同時也為建平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孔德輝.北票市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必要性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1):25-26,51.
[2]張曉翠.金州新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1):34-36.
[3]項偉.海城市2013年節水增糧工程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5(01):46-48.
[4]叢梅梅.蓋州市項目區用水節水合理性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4(05):23-25.
[2]孔德輝.朝陽市節水滴灌可行性研究與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11):103-105.
[5]郭細松.針式節水滴灌技術研究與應用分析[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03):45-46.
[6]王聰,蘆剛,劉潔,魏青松,史玉升.波動水壓滴灌系統設計與實驗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06):69-72,77.
[7]劉潔,魏青松,蘆剛,董文楚,史玉升.滴灌帶生產線技術的發展概況[J].節水灌溉,2009(07):40-43,45.
[8]高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建昌縣節水增糧工程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1):19-20,51.
[9]張艷麗.節水增糧工程效益分析與環境影響評價[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0):10-11,58.
[10]李楊.節水灌溉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0):89-90.
[11]張陽陽.錫林郭勒盟節水灌溉模式及取得的成效[J].內蒙古水利,2016(06):25-28.
[12]耿正崢,張志云.智能化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1):102-103.
1007-7596(2016)06-0189-03
2016-05-24
宋雷(1984-),男,遼寧沈陽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S27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