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莢
(北票市水利規劃勘測設計院,遼寧 北票 122100)
?
基于朝陽市節水載體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劉 莢
(北票市水利規劃勘測設計院,遼寧 北票 122100)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節水設施建設,通過大力開展節水工程建設將會很好解決朝陽市嚴重缺水的問題?;趯Τ柺兴Y源短缺的現狀提出了節水載體建設對策并分析了采取措施后取得的初步成效。通過節水載體建設將為朝陽市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優化配置指明了方向。
節水現狀;存在問題;節水保障措施;對策與建議
朝陽市位于遼寧省西部,屬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區。境內有努魯爾虎山、松嶺山兩大山脈,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青龍河四條主要河流[1]。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862.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00.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9.3億元,工業增加值21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7.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5元,全市水資源極度匱乏,屬極度貧水地區[2]。
節水載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點:
1)全社會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還不強,特別是在一些企業,由于經濟下滑,經營狀況差強人意,因此對創建節水型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淡漠[3]。
2)資金短缺,政府扶持力度低,缺少專項投入。主要反映在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創建過程中,機關事業單位無法設立專項,只能擠占其它辦公經費,工作開展困難。
3)節水管理部門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特別是在縣級城市,缺少專業人才,影響工作進度[4]。
3.1 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工作順利實施
1)加強對節水載體建設工作的領導[5]。朝陽市屬水資源極度匱乏地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就成立了朝陽市節約用水辦公室,負責全市計劃用水、地下水資源等節水管理工作。
2001年為了便于更好地開展水資源與節水管理工作,市政府決定成立市水務局,將城市供水、節水納入水利系統,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2004年,朝陽市專門成立了朝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水務局,負責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日常工作,經多年創建,在各級公共機構密切配合下,首批節水單位創建工作有序進行,節水示范效果顯著。
2)明確職責分工。朝陽市政府將水資源“三條紅線”指標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并進行年度考核評比,有效促進朝陽市節水工作的開展創建,為推動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通過節水典型示范帶動全社會節水活動開展,市水務局加強了節水型典型的培育和扶持,與經信委、住建委、街道等單位聯合開展爭創全省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有情活動;進一步明確各責任單位的任務和要求,如機關事務管理局把節水機關創建工作指標作為政府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的內容之一,進行年度考核,同時水務局與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對節水型機關創建單位進行日常指導檢查,并對創建單位節水效果、節水工作制度建設、機關干部節水意識等方面進行考核評比,對創建合格單位辦法獎牌證書,充分調動了用水單位節水、愛水、護水的積極性,極大地推動全市節水工作健康發展[6]。
3)建立工作網絡。各單位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落實經費,形成了“責任部門指導、實施部門落實、協作聯動、共同創建”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節水載體建設工作。
3.2 完善政策與制度,設立創建標準
建立和完善節水政策與制度體系;編制節水型建設標準和創建工作實施方案[7]。結合朝陽市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水利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朝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和《朝陽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從朝陽市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不同行業的用水效率和節水潛力,而《朝陽市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設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則明確了實施建設的具體目標。完善節水型建設標準,通過各項標準的不斷完善,有力地推動了節水載體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
3.3 發揮典型作用,促進創建工作
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3個載體的建設是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關鍵和核心任務,充分發揮典型作用,以點帶面,逐步鋪開,是朝陽市一貫堅持的工作方針。
1)積極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小區[8]。為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樹立節水典型,朝陽市認真組織,堅持實地調研,挑選基礎條件較好,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單位,推進循環用水,提高用水重復利用率。如凌源鋼鐵公司投入節水技改資金近千萬余元,加大節水技改和廢水回收力度,已基本達到“零排放”,每年可節約取水300多萬m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也由原來的85%左右上升至97%;朝陽浪馬輪胎有限公司投入資金150萬余元,建設污水處理回用設施,經處理的污水全部用于廠區環境用水,年節水20余萬m3。此做法贏得了省節水型企業考核辦的認可,也使企業走上一條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目前共有3個小區獲得“遼寧省節水型小區”稱號,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
2)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創建活動。為有效推動創建工作,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市水資源管理處,指派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隨時解答各單位創建工作中提出的問題,加強指導。同時,還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創建單位,檢查節水器具改造、計量設施安裝情況和幫助開展水平衡測試。各單位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職責、落實經費,形成了“責任部門指導、實施部門落實、協作聯動、共同創建”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節水載體建設工作。
2014—2015年,市區108家機關、事業單位加入了節水型單位創建行列,累計投入計量設施安裝和節水器具改造資金50余萬元,安裝各種型號計量儀表86塊,改造節水器具1600余套(件),年累計比改造前節水30余萬m3。截止2015年底,有77家通過了朝陽市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驗收,跨入了市級節水型單位行列。
3)借助小型節水示范項目,為企業投資,扶持節水改造。近些年,朝陽市借助小型節水示范項目,在省水利廳和市財政的幫助下,先后投入近400萬元,扶持企業進行節水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先后三期投入200余萬元,建設城市供水管網節點監測系統,保障供水檢漏、補漏及時率,使供水管網漏失率由“十一五”末的20%,下降到17.8%;投入近40萬元,支持普耐特輪胎有限公司進行冷卻循環用水系統改造,使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61%提高到77%,年節水20余萬m3。使該企業完成了省級節水型企業創建工作,并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榮獲“遼寧省節水型企業”稱號。
3.4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節水意識
節水宣傳工作,突出宣傳重點,創新宣傳形式,注重宣傳效果。在形式上,“節水進學校活動”、“加強節水減排,促進科學發展—節水進社區活動”,同時連續五年在《朝陽日報》上組織節水知識競賽;在內容上,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專門印發節水宣傳資料及用品;在手段上,組織了《水法》、《朝陽水資源現狀分析》等專題講座,向用水單位和在校師生進行宣傳。與市電視臺常年合作,利用三個頻道每天固定時間播放1-2min節水公益廣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節水宣傳效果。在《朝陽日報》開辦了節水常識專版,向社會發布水資源公告等,擴大了宣傳覆蓋面,節水宣傳效果明顯,市級媒體報道70多篇,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自2003年,國家發出創建節水型社會號召,朝陽市積極參與,并按照《節水型社會考核標準》的要求,結合區域節水管理的實際,提出了創建節水型社會的目標。在截止2014年年底前的十余年時間里,朝陽市先后有19家企業,獲得省級節水型企業稱號,有20家單位獲得省級節水型單位稱號,有2個居民小區獲得省級節水型小區稱號,成效明顯。同時,在全市機關和事業單位全面開展了公共結構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截止2015年底,77家單位獲得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另有22家企事業單位被評為縣級節水型企業(單位)。
截止“十二五”末,朝陽市總用水量控制在5.2億m3左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60.2m3/萬元,比2010年用水量下降27.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量為5.5億m3,重復利用率91.6%;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失率17.8%,比2010年降低了7.3%。城鎮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96.5%。城鎮污水處理總量8258.7萬m3,回用量1882.4萬m3,污水處理回用率22.8%;列入全省主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0.6%;列入全省飲用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
針對上述問題,“十三五”期間,朝陽市將采取如下措施:
1)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宣傳,努力提高企事業用水單位的節水意識,積極促進節水載體建設。
2)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加強工業、服務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節水改造力度,引導和提高節水載體建設工作效率。
3)夯實節水管理基礎性工作,加強市、縣水資源管理部門隊伍建設,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辦法,充實從業人員業務知識,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4)以考核為載體,扎實推進節水載體建設工作的落實。我們要針對當前朝陽市水資源嚴重短缺匱乏的現狀,要建立起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體系,減少輸水損失,使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和水量安全,實現人與水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友好發展。
[1]才慶欣.南票區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09):27-29.
[2]李學森.凌河流域水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36-37.
[3]李寶蘭,楊紹楠,顏秉英.遼寧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評價[J].地下水,2009(02):28-32.
[4]于永波.建平縣保護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1):27-29.
[5]田冰.河北省自然濕地生態需水量分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7(02):34-36.
[6]姜廣田,鄧程林.遼寧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評價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08(02):24-26.
[7]李晶.大連地區農業活動面源污染與水環境狀況分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48-49.
[8]柴雅麗,霍延昭.朝陽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分析及解決途徑[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44-45.
1007-7596(2016)10-0133-03
2016-09-16
劉莢(1981-),女,遼寧北票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田水利。
TV213.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