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盈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劉德學
?
光纜交接箱及分光分纖箱的光纜接地要求分析
貴州盈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劉德學
近些年來我國光分配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大量的光纜交接箱和分光分纖箱被部署到接入網絡中,甚至出現了光纜網接地保護的相關安全問題,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網絡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對網絡接地設計問題引起重視,接地設計進行分析。
光纜交接箱;分光分纖箱;接地設置
光纖到戶取得了突出的發展,在網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類型的設計要求引起重視,按照設計比例的特殊要求對其進行分析。考慮到不同網絡結構形式的具體表現,需要考慮到網絡設計比例的要求,對現有網絡體系進行比較。由于ODN的部署范圍比較廣,建設條件也和不同的光纜網存在差異,因此在光纜網絡建設過程中必須起到保護作用,通過對網絡部署進行分析和調研后,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根據接地線設計形式的特殊要求,在應用階段需要及時對外防護套進行分析,避免出現設備損壞的情況。在避免雷擊的階段,由于會產生比較大的電流感應,因此需要配備完善的安全防護機制,保證通信質量。以下將對光纜網接地保護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1.減少干擾
由于ODN屬于光分配網絡形式,電磁會直接對通信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后續設計過程中需要掌握整體作用,保護人員的安全性和設備的安全。減少干擾對現有操作系統有重要的影響,光纜網接地保護系統的設計作用優勢顯著[1]。
2.降低事故發生幾率
地線本身起到保護作用,尤其是雷擊頻發的區域,經常會出現雷擊引起的電火花燒毀的情況,此外ODN網絡光纜交接箱和分光分纖箱是維修人員需要進行操作的基礎,人員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流程進行,避免增加人員接觸危險源的可能性。此外ODN網絡形式采用的有效連接的形式,對配線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設備屬性對接頭盒進行有效設定。考慮到配線指標的要求,通過有效的設定形式能將所有接地線排列到一起,滿足了網絡設計的有序性。
考慮到光纜設計指標的特殊性,在后續設計階段,必須對成熟產品進行分析,光纜交接箱內的光纜接地設計對標準形式有明確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要掌握具體設計形式。以下將對光纜交接箱內光纜接地設計要求進行分析。
1.中部半切法
在距離光纜設定的20mm處,可以采用縱向開剝的形式,大約在周長的1/2左右,漏出金屬保護層,采用有機溶劑對其進行沖洗,在應用階段需要注意維持金屬保護層的完整性,不能污染和損傷光纖管。此外接地線的設計也要采用6mm2通信線,地線的另一端護套應用5cm左右,將裸露的銅芯線在光纜半剝處纏繞2圈并適當收緊,使銅芯線與光纜金屬護層緊密貼合。接地線的另一端需要剝出大約30mm,將其和金屬加強芯固定在一起。收緊地線后,避免對光纜造成壓迫,如果出現設計異常的現象,需要重新進行制作[2]。
2.側切法
在光纜外護套在設計過程中,由于末端縱向切開大約25mm左右,可以將半側護套向外打開15°,注意保持金屬層的完整性。地線選擇兒6mm2的黃綠色銅芯線,將壓接端子插入到光纜切口內,同時采用尖嘴鉗將其壓緊在護套上。
3.頭部環切法
在光纜外保護裝置外需要對金屬防護層進行有效的保護,漏出金屬護層,盡量維持其完整性,此外不能污染和損壞光纖。接地裝置的設置要在光纜開剝處2圈進行收緊操作,使得銅芯線與光纜金屬護層緊密貼合、用絕緣膠帶纏繞牢固。其余步驟同中部半切法。
分廣分纖箱是ODN網絡設計的關鍵和重點,本身具有容量小的特點,在網絡設計過程中考慮到接頭盒設計的指標要求,需要對配備的線功能指標進行比較。
1.電氣斷開法
采用電氣斷開法對光纜接地線進行有效的設定,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結構的穩定性,對金屬構件屬性進行對比。光纜設定必須保證絕緣,該方式能對原有的分纖箱進行處理,強化固定柱子和地排之間的聯系,使耐電壓水平不小于3000V。
2.聯合接地法
聯合接地設計階段,考慮到箱體本身結構形式的要求,可以采用負荷材料對裝置類型進行比較,同時需要使其滿足技術規范要求。地線制作形式比較特殊,可以采用直徑4.0mm的鍍鋅鐵絲,接線和地氣棒要滿足電阻設計要求,可以采用有效的固定裝置對其進行分析。鐵絲近處箱體的部分要采用專用的塑料管進行保護,地氣棒頂端漏出地面部分的100mm,需要埋在地表下[3]。
考慮到ODN網絡建設形式的特殊要求,在網絡設計階段必須對安全問題引起重視,尤其是重點區域的建設和規劃,必須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相關操作人員要對網絡建設形式進行比較,按照規劃和建設指標的要求,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證人員和網絡的安全性。
[1]邱林盛,封雙榮.光纜交接箱及分光分纖箱的光纜接地要求探討[J].電信快報,2013,11:35-37.
[2]沈敬忠.交接配線式ODN結構的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2,04:366-371.
[3]徐橙.無跳纖系列化光纜交接配線產品開發與應用——上海“城市光網”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之五[J].電信科學,2012,07: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