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吉林市特種設備檢驗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3)
壓力容器的不同檢驗體系的比較研究
孫健(吉林市特種設備檢驗中心,吉林吉林132013)
一般而言,壓力容器存在幾種不同的檢驗體系,例如監督檢驗、ASME授權檢驗、用戶監造以及第三方檢驗。這些檢驗體系往往存在不同的背景、目的以及內容、管理體制等。盡管如此,它們之間的檢驗方法卻相同。本文主要針對壓力容器的不同檢驗體系的比較展開深入的分析,旨在明確不同檢驗體系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區別,從而避免出現重復檢驗的情況。
檢驗體系;壓力容器;比較
壓力容器擁有一定的危險性,一些壓力容器也屬于大型關鍵設備。為此,壓力容器的檢驗極為中,壓力容器存在幾種不同的檢驗體系,它們在背景以及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它們的檢驗方式相同。大型壓力容器制造期間通常會出現多種檢驗體系,應用檢驗體系期間,必須明確彼此間的聯系與合理性等,從而避免出現重復檢驗問題。
本文主要對監督檢驗體系、ASME授權檢驗以及用戶監造這三大檢驗體系進行分析比較。
1.1監督檢驗體系
相關規定明確,壓力容器產品必須經過相關檢驗機構監督檢驗以后才能夠出場。當前我國監督檢驗機構主要由政府監管部門所舉辦,制造廠在取得壓力容器制造許可以后,監管部門將會委托相應的檢驗機構監督檢驗整個制造過程[1]。需要注意的是,壓力容器制造廠不能自由選擇檢驗機構。為此,監督檢驗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法定檢驗。監督檢驗具有技術驗證檢驗的性質,檢驗人員需要對壓力容器的產品進行驗證,查看其是否與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相符合。監督檢驗也屬于政府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負責虛假的資料與產品。
1.2ASME授權檢驗體系
國際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壓力容器安全技術規范便是ASME的相關內容。為此,當前ASME授權檢驗體系的系統性以及先進性得到了較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授權檢驗能夠代表ASME規范,它對檢驗機構的數量等進行控制,而對于制造廠而言,可以自由的選擇ASME授權檢驗機構。ASME授權檢驗具有認證性質,授權檢驗者需要嚴格的按照ASME規范對相關產品實施技術認證。通常ASME授權檢驗需要按照檢驗點進行檢驗,而檢驗點主要包括停止點、見證點以及審核點,在具體應用中需要根據實際的規范要求進行選擇檢驗。
1.3用戶監造體系
對于那些大型壓力容器的用戶而言,通常為石化企業。由于用戶沒有充分的了解壓力容器的制造過程,對相關技術知識掌握的少之又少。為此,在采購期間,常常需要由采購商負責采購[2]。而用戶需要確保合同執行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對合同的執行進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控制資金的流動,并且需要嚴格控制質量。用戶監造中,用戶通常不駐廠,只需要確認合同的關鍵點或者質量關鍵點即可。例如設計完成、材料到場驗收等方面的關鍵點。
首先對各檢驗體系存在合理性與必要性展開研究。壓力容器制造控制體系的組成主要由采購監造、用戶監造以及監督檢驗、ASME授權檢驗等組成。不同的檢驗體系所代表的利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由于各個利益方所關注的內容存在著差異,因此彼此間無法取得相互信任。而為了能夠使得自身的利益得到相應的保障,他們各自組建了不同的檢驗體系。
無論哪種檢驗,都需要在制造廠自檢的基礎之上實施驗證性檢驗,工作,他們不能代表自檢,都需要經過抽查檢驗,并且所應用的檢驗方式相似。在檢驗的過程中,都是依據質量與實際情況對檢驗點的類型進行選擇[3],擁有相同的檢驗過程。而制造廠往往存在重復檢驗的情況,甚至出現檢驗點被幾個檢驗人員同時見證的情況,這便導致出現了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生產進度被延長。加之,如果不同的檢驗人員擁有不同的檢驗觀點,并且其觀點無法得到統一,那么也會導致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其次對各檢驗體系發展的研究。監督檢驗雖然具有客觀公正性,并且監督力度強,但是該檢驗體系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效率低下,成本高等方面的問題。當前去行政化、市場化已經成為監督檢驗的必然發展方向,監督檢驗改革期間,ASME的授權檢驗體制將成為其重要的參考,通過應用完善的信用體系,為檢驗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同時其公正性以及有效性也表現的越發明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善發展[4],為此需要將責任體系作為主體,代替信用體系的使用,這便會使得監督檢驗成為部分市場化的法定檢驗依據。
本文主要對壓力容器不同檢驗體系進行了比較,明確不同的檢驗體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不同檢驗體系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他們的檢驗內容、管理體制以及利益相關方等不同。由于壓力容器具有危險性,為此,檢驗工作不可忽視,更加無法替代,只有不斷改革檢驗體制,提升檢驗單位的檢驗能力與資質,才能夠避免出現重復檢驗等問題,并且保證檢驗的質量。
[1]王中原.壓力容器的不同檢驗體系的比較研究[J].質量技術監督研究,2015,(1):23-26.
[2]徐建文.壓力容器三種檢驗方法的比較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4):667-668.
[3]柯發偉,周智炫,黃潔等.充水壓力容器超高速撞擊特性試驗與仿真研究[J].實驗流體力學,2014,(3):93-97.
[4]石倩,梁莉,蘇嘉賡等.反應堆壓力容器專利技術分析[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5,49(z1):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