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學清
(內蒙古通遼市排水管理處,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水質監測關鍵技術與標準化研究
賈學清
(內蒙古通遼市排水管理處,內蒙古 通遼 028000)
為保障生活用水的科學合理性,文章借助飲用水進行實驗分析,研究應急監測技術,并提供了針對《城市供水水質檢驗方法標準》和《城市供水水質在線監測技術規程》兩項標準的內容分析。對應建立了城市供水體系的應急監測方法理論,保障供水系統的整體性、標準化合理建設。
飲用水;水質監測;應急處理;標準化
飲用水在線監測技術的相關規范缺失,導致城市水質在線監測工作難度高,引起數據質量控制不足、管理較為缺乏等狀況。通過對飲用水的監測進行優化處理,重點提高實驗室優化檢測手段,改善應急監測處理體系,進而提供更加合理的水質監測技術體系。
城市供水的實驗室分析中,存在檢測設備、檢測方法分析成本高、上限不達要求、對應國產設備的不足、創新效果差等較為常見的狀況。文章從樣品采集、存儲、處理、儀器準備以及樣品處理檢測、消除干擾幾方面進行分析,并建立對應檢測標準,在國內31個省市地區實現了方法驗證處理。實驗室檢測分析中,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三方面:①通過對臭味、環氧氯丙烷、致臭物質、七氯、滅草松及微囊藻毒素等指標的檢測方法的改進,彌補了現行國標方法的缺陷,滿足了城市供水行業對水質監測的要求;②通過改進檢測方法和對國產化檢測設備試劑的應用,大幅度降低了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臭氧、二氧化氯等指標的檢測成本;③借助先進科技對揮發性強的物質進行檢測效率的提升,如農藥、酚類等。降低檢測成本的同時,提高檢測效率。課題針對樂果等12種常見農藥進行色譜-質譜分析處理,借助二者聯合的方法實現了監測時間的壓縮,從20h降低為15min。
通過對國內供水狀況進行分析可得出:現階段,該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從水源到管網均需進行規范化處理。水廠根據相應行業規范、企業規定進行數據處理,提高在線監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對應必須滿足規范要求。根據國內水源、傳送、配水系統的分析得出,在線監測主要針對PH、溫度、電導率、氨氮等進行監測分析。課題研究人員進行了充分的現場實驗分析,對量程漂移、零點漂移、實際水樣比對誤差等,對在線儀器檢測穩定性有較大影響的參數進行了評價和規范;研究清洗、校驗對在線監測設備運行狀態的影響,分析在線監測值與實驗室標準方法檢測值之間的比對偏差,提出城市供水在線監測設備的維護內容和維護周期。與實際水樣進行誤差對比,借助統計學分析得出對應理論,在線監測中,數值的累積誤差達到95%的數據作為規定水樣的對比誤差。通過城市供水在線監測技術分析,形成了規范化操作系統,對濁度、余氯等制定了較為嚴謹的維護方案,實現了儀表驗收、數據管理的規范化操作控制。保證了社會供水的監測可靠性、數據采集的合理性、精確性、實用性要求。
針對國內外城市供水污染狀況案例進行水質污染分析,提高整體水源、管網的科學性,避免水質污染、交通污染等問題的破壞是首要方法。現代物質社會發展較快,對應泄漏污染的破壞嚴重、種類多、頻率高是主要問題。為此,加強相關金屬、非金屬的研究,提高水質污染控制管理水平,進而建立對應城市供水體系的優化具有重大意義。
3.1 城市供水應急方法研究分析
針對城市供水特點,對硝基苯、藻毒素等進行反應溫度、時間、濃度的合理分析十分必要。進而建立對應實驗室監測手段,進行相應免疫原理分析,研究出對二硝基苯、雙酚A等主要常見污染物的檢測。借助應急監測可實現從傳統1~5h的檢測時間縮短為5~40min時間,同時對應檢測精度可滿足飲用水的檢測規定。以藻毒素為例,通過對檢測方法進行合理優化調整,對應檢測限值需要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便于進行應急檢測處理。
3.2 基于光譜特征的未知污染物快速識別法分析
根據城市供水應急案例分析可得出,對應典型水污染事故、凈化工藝中,常見污染物包括苯酚、腐殖酸等結構特征的物質。借助紫外、紅外等檢測方法可對其主要官能團、類別成分等進行分析,對應推導得出未知結構,便于進行后續城市供水污染的合理控制。
通過合理改進傳統方法,相關作業人員編制了《城市供水水質檢驗方法標準》,分析臭氧、氰化物等物質洗滌處理,可充分控制相應鹵代烴、氯苯類物質,提高水體指標。并且在線監測水源、管網,提高水質驗收效果,便于優化調整后期維護運行處理、數據采集控制、質量監督管理等。從監測點的設置、運行手段、校驗分析等方面,分析控制PH、溫度、電導率、濁度等相應儀器,為城市供水發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建設需求。根據應急監測、技術指引等方面對突發事故的檢測、通報,必須加強對樣品運輸保存的合理控制、應急監測管理,提高整體污染物的監測識別水平。
[1]何琴,桂萍,李宗來.水質監測關鍵技術及標準化研究與示范[J].給水排水,2013,(9):9-12.
[2]龐國芳,范春林,常巧英.加強檢測技術標準化研究,促進食品安全水平不斷提升[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1,29(3):1-7.
[3]郝長江,季凡,杜澤快.水工程安全監測標準化問題研究[J].水利技術監督,2010,15(2):1-6.
X832
A
2096-2789(2016)11-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