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珊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審查總站,吉林 長春 130051)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發展分析
盧 珊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審查總站,吉林 長春 130051)
在國家惠農政策下,各地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開展地如火如荼,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是在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資金管理不善、人員素質低下、工程管理混亂,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文章詳細分析這些問題,并且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旨在促進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健康發展。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管理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是為了滿足農業灌溉需要,也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各地區農村水利水電工程陸續建設。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改變人們靠天吃飯的局面,即便是在旱澇季節,農民也能有個好收成,為農民致富鋪平了道路,同時農業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由基層政府負責,主要負責資金管理、施工隊伍招標以及有效管理工程施工,可見基層政府在農村水利水利工程建設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1.1 資金管理不善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由基層政府負責管理,負責調撥資金,起到資金監管的作用。然而,基層政府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卻出現很多問題。比如部分領導私自挪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基層政府不設立專門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專項資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使用不到位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正常開展。由于資金不到位,很多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建成,并且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勞民傷財不說,水利水電工程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1]。
1.2 人員素質低下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往往規模較小,一般不需要大型施工隊伍參與,承接工程建設的都是小施工隊伍。小施工隊伍的施工人員大都是附近村莊臨時招來的壯工,無法解決施工中的技術難題。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對施工人員專業素質要求很高,需要具備專業的水利水電專業知識,并且在上崗之前要接受培訓。然而現實情況卻相反,很多小施工隊伍非但不培訓施工人員,為了自身利益,還大批量招聘一些農村勞務工人,這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產生了嚴重不良影響。
1.3 工程管理混亂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像土建工程一樣進行嚴格的施工管理,這樣不僅可以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建設效率,還能夠減少建設資金的使用。當前,很多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機械設備落后、工程施工進度控制不合理、人員安排混亂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進程,降低了工程建設效率、浪費了建設資金。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水利水電工程完工之后不能正常使用,遇到洪水大壩的抗洪能力受到大大削弱,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1 加強資金監管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的管理部門是基層政府,基層政府應該設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維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撥出的每項資金都要進行詳細記錄,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分成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撥發建設資金。在申請建設資金時要有詳細的施工預算明細,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對于私自挪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資金的基層政府領導要依法嚴懲,不光要罷免其職務,還要對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嚴整其不良工作作風。
2.2 提高人員素質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施工隊伍多是小施工隊伍,小施工隊伍規模小,便于管理,但是小施工隊伍也必須取得施工資質才能夠承接工程進行施工。施工隊伍要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作為出發點,加強對員工培訓,促使員工掌握更多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知識。此外,施工隊伍要招聘一些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后,由其擔任技術人員,為其他施工人員提供技術指導,逐步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質量。
2.3 加強工程管理
加強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管理,要從三個主要方面入手: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加強工程進度管理、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要配備優質的機械設備,安排高素質的專業施工人員,嚴格控制工程施工進度,才能夠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此外,要創新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模式,對各個方面的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減少失誤次數[2]。
綜上所述,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在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影響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對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這不僅可以確保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質量,也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此外,還能夠有效規避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安全隱患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會應用更多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楊春,陸文聰.新農村視角下農民參與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9,(6):32-35+39.
[2]張一軍,王奎,龔和平.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庫經濟政策初探[J].水力發電,2010,(4):45-48.
[TV93]
A
2096-2789(2016)11-01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