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 曄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區 曄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朝大眾化方向快速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因此社會對高校教育的寄望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優化高校財務制度及管理水平,推進管理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文章希望將高校管理會計的相關應用及實踐理論合理融入到校內財務管理體系中,暢談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進程中的必要性和各方面應用實踐過程。
管理會計;高校;財務;投資;決策;預算
在現代高校,管理會計主要以信息系統作為運行基礎,實行現代化財務管理路線,對高校的一切經濟活動實施信息化管理。高校管理會計就是成本會計,因為它主要建立在高校財務標準成本與預算控制兩項主要工作上。為了更進一步優化其財務管理應用實踐過程,應該考慮引入更多諸如“本量利分析”和“差異分析”等財務管理方法,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應用中,管理會計的存在十分重要,實施管理會計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點必要性。
1.1 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及決策效率
高等教育競爭激烈,高校教育改革也正在路上,走轉型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未來高校發展必然趨勢。管理會計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準確預算及有效經濟規劃路線,也能結合計劃及實際成本資料來展開科學運籌方法,更能通過分析成本與學生人數之間的財務關系來將成本細化。這些都為高校財務預算編制提供了扎實的科學依據及基礎,間接提高和優化了高校的辦學質量與發展前景。管理會計運用了大量的科研技術,合理引入外資并配合更新教學實驗設備,基本實現了對高校財務工作的有效經濟評價,對高校經濟未來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推進作用。
1.2 消除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風險
高校屬于特殊企業單位,所以它的管理會計運營也要發揮獨特作用。但究其根本還是要在企業財務方面節約開支成本,為高校發展開拓市場,提供最佳資金支持渠道。當高校謀求辦學形式多元化、發展規模擴大化時,就需要更深層次的研究校內項目科研成本,分析管理費用及校外市場競爭。所以必須要在高校推行管理會計,有效節約高校開支成本,同時規避財務風險,為高校的全面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1.3 利于高校內部考核
管理會計能夠實時監控高校的經營環節。例如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預算、細致比較成本、分析以及評價,為高校構建完善的控制系統,實現對其財務核算與分析全過程的完整監控。在細節方面,管理會計能對高校教育推進過程中所涵蓋的收支、成本及利潤分析,特別是對考核評價內容的技術性把關,確保高校管理層與決策層時刻都能夠獲得有效的財務信息,這對強化高校財務管理對旗下各個部門的財務監督與控制是極有好處的[1]。
2.1 投資決策層面應用
投資需求日益增大,已經成為了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即對資金使用率、投資風險、投資成本、投資決策等因素的有效把控。以投資決策層面為例,涉及兩大重要因素即貨幣時間價值與投資風險價值。高??梢钥紤]將貨幣時間價值與時間風險價值運用到管理會計體系當中,為提出投資決策奠定基礎。在這其中,風險與報酬應該成為管理會計工作所必須考慮的內容,所以可以參照概率分析方法來權衡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提出凈現金流量、內含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經濟評價指標,切實評價高校內部現有投資項目與歷史經營業績。同時配合多元化投資策略,對高校資金資源進行合理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優化投資組合,實現投資風險分散、投資效益提升的雙重目的。高校投資項目要考慮長遠問題,以高校未來的發展戰略與現有的投資環境變化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配合投資時機把握決策提出。此時,財務部門應該配合高校管理層展開資金籌集工作,全面考核高校的項目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和施工成本。管理會計還應該對高校原有的投資決策與實施計劃重新評價,按照項目變化狀況來作出合理修訂,確保投資項目能夠完整有序開展,也確保投資決策的準確性與價值性。
2.2 預算層面應用
目前許多高校都沒有較為健全和完善的財務預算機制,既不能實現對校內外經濟活動的預算經費分析,也不能實現預算績效評價,這對高校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應該基于管理會計相關工作為高校設計全面預算編制,使它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化。編制預算主要以高校的年度財務計劃、整體經濟發展規劃為核心內容,同時結合相關預算編制原則,利用零基預算與績效預算兩種預算編制手段來為高校財務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對高校管理會計來說,必須仔細分析校內上一年度的收入及支出預算,同時分析預算與實際財務活動中所發生的一切數據資料,找出收支差距,為下一年度高校財務預算工作打好基礎。高校管理會計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應該第一時間將學校的收支項目納入到正式預算當中,以學校實際的財務發展狀況為基本依據,對校內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同時把關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及相關成本費用,制定一系列經濟活動標準,杜絕一切不必要的資金浪費行為。高校管理會計也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機制,規范高校資金收支平衡,確保預算明細更加清晰準確,避免資金出現周轉困難狀況??偠灾?,管理會計在預算層面的應用目的就是確保學校財務預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前瞻性,合理協調配置校內資源,做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優化[2]。
2.3 有關本量利分析方法的相關應用
本量利分析是指管理會計為高校確定年度利潤、招生保本點,同時預測各種高校支出費用,為學校財務管理指導工作。具體講,涉及到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都是高校財務支出中的重要指標。變動成本主要指高校隨內部人員變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比如系內電話費、材料費、消耗品費等;固定成本則是指高校不隨內部人員變動而發生的固定費用,比如教職工基本薪酬、福利費、獎金績效、保險費等。在管理會計工作中,固定成本還含有間接費用,
它是指高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例如教育科研費、銀行手續費、無形資產攤銷等。一般來說,管理會計會針對財政專項支出進行專項反映,而不實施成本性態模型分析。以下給出高校本量利分析的相關數學模型。
利潤=收入總額-成本總額=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業務量X單價-業務量X單位變動成本(1)
將該管理會計數學模型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確定高校招生保本點時,當學校人數達到某一標準后,它的業務收入就恰好等同于業務成本,此時高校在財務經營層面屬于盈虧平衡狀態,這就是保本點。如果高校希望盈利,就必須擴大自身業務量,促使數據超過保本點,此時管理會計就會應用邊際貢獻法來確定新的保本指標。以高校的單位人均教育事業收入、支出中所應該分攤的固定成本數據為主,它的相關計算就應該如下:
單位邊際貢獻率Z=單位邊際貢獻/單位教育事業收入×100%=(p-b)/p×100%(2)
保本業務量X=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a/(p-b)(p-b:單位邊際貢獻)(3)
保本業務收入W=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率=a/ {(p-b)/p×100%}(4)
根據上述3式來計算就能得出以下結論:高校的保本業務量應該根據它的在校生規模和業務收入保本額來確定,如果超出保本點才證明高校獲得經濟收益。如果在保本點上,則說明高校獲得了邊際貢獻,它等同于固定成本總額,此時高校處于盈虧平衡狀態[3]。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借助管理會計,形成一套適應于高校實際狀況的科學完整核算體系,解決高校財務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脫節、缺乏管理會計相關技術經驗的缺陷問題。合理運用管理會計來完成財務管理工作的標準衡量與相關考核業務工作,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并促進高校全面發展。
[1]張建.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36):181-182.
[2]呼婷婷.高校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8):21-22.
[3]杜俊萍.論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4,(26):113-117.
F234.3
A
2096-2789(2016)11-0203-02
區曄(1978-),女,廣東湛江人,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