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亞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PPP項目投資困境與解決方法
劉中亞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2016年PPP發展十分迅速,入庫項目數呈現增加態勢,PPP項目需求不斷增加。但是,民間投資卻有所下滑,真正落地的項目仍屬少數。針對這種情況,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PPP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PPP模式;政策法規;融資
截至2016年6月末,全國PPP全部入庫項目9285個,總投資額10.6萬億元。但是,目前社會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和積極性并不高,PPP項目的初步需求達10萬億元人民幣,真正落地的項目僅1萬億元。當前,繼續推進PPP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引導民間資本落地基礎設施項目,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1 政策法規不完善
PPP模式不只是簡單的投融資模式,從最初的項目確立,到項目的融資建設,再到項目的后續運營,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合同體系,以及穩定的法律基礎和政策環境。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以及詳盡的合同約定下,權責分明,嚴格約束PPP項目各參與方的行為,違約必追責,這樣有可能使PPP項目長久運行。由于PPP模式在我國興起時間較晚,缺乏相關經驗,可用的PPP項目實例較少,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欠缺,尚未形成完善的PPP制度框架與法規體系。
2.2 融資結構不合理
PPP項目在招標階段選定中標者之后,政府與中標者先草簽特許權協議,中標者要憑草簽的特許權協議在規定的融資期限內完成融資,特許權協議才可正式生效。如果在給定的融資期內發展商未能完成融資,將會被取消資格并沒收投標保證金。融資問題是影響PPP項目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融資難,渠道不暢,金融市場不健全是困擾我國現階段PPP發展的問題。PPP項目投資規模大、投資期限長,通常需要借用一些金融工具,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2.3 社會信用欠缺
在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常常以換屆選舉、規劃調整或財政緊張等為由,違反或不執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由于地方政府沒有相關的經驗,盲目上馬PPP項目,而又未能對PPP合同全面考慮,對后期PPP項目的運營管理能力不足,最終導致無法完成合同約定任務而違約。
2.4 社會資本缺乏長期預期
PPP項目多為公益性的項目,這就決定了社會資本不會在短時間內獲取高額利潤。PPP項目通常都在10年以上,較長的運營期限內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使得民間企業缺乏長期預期,對PPP項目仍處于觀望態勢。影響民間企業投資信心的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①由于頒布、修訂、重新詮釋法律或規定而影響項目的正常建設和運營,甚至致使項目的中止和失??;②市場收益不足,在項目建成后不能達到預期收益或無法收回投資;③由于宏觀經濟、社會環境、人口變化、法律法規調整等其他因素使市場需求變化,導致市場預測與實際需求之間出現差異;④PPP項目期限一般都在10年以上,在此期間政府換屆可能會帶來政策變更,從而缺乏應有的利益保障。
3.1 完善法律法規
及時出臺統一的基礎性法律,完善法律法規。立法賦予項目各參與方平等的法律地位,通過合同確立權責利關系。立法工作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同時結合我國的法律框架,法律淵源。對此,國務院決定加快PPP立法進程,由國務院法制辦統一主導,財政部和發改委則由原來的立法主導方轉變為參與方。這樣可以向市場傳遞政府穩定政策的決心,增強民間投資者的信心,為PPP項目運營提供健全的法制環境。
3.2 拓寬融資途徑
當前,貸款仍是我國PPP項目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種融資方式。在PPP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創新提供不同形式和屬性的金融工具。滿足PPP不同階段差異化的融資需求,以保障PPP項目的穩定運行。除了貸款之外,還有債券、股權基金、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方式。債券融資成本較低,期限較長的優點與PPP項目的融資需求相契合,而且可以優化PPP融資結構。因此,應促進PPP與債券市場融合,實現高效融資。
3.3 推進第三方咨詢機構的發展
PPP模式的運作過程中參與部門較多,涉及到的知識領域較為廣泛,法律法規、政策、投融資、產業等都有所涉及。PPP項目的運作過程較為漫長,這就要求各個參與主體要對PPP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有意向使用PPP模式的公私雙方可能并不熟悉PPP的相關框架和操作流程,這時PPP專業咨詢公司能為項目的實施管理提供專業的服務。對于公共部門而言,PPP咨詢機構可以幫助政府構建合同框架、選擇私人企業等。對于私人投資者來說,PPP咨詢機構可以提供相關經驗和建議。
PPP項目沒有通用的模式,引入國外經驗并結合國內環境和PPP項目的特點加以變通。政府在大力推廣PPP項目的同時要轉變職能定位,加強對PPP知識的學習,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政策支持工作,樹立契約精神,誠實守信,嚴格履約,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增強民間企業投資的信心,促進PPP項目發展進程。
[1]王守清,柯永建.特許經營項目融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98-99.
[2]陳智敏,張明,司丹.中國的PPP實踐:發展、模式、困境與出路[J].國際經濟評論,2015,(4).
[3]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國PPP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5).
F830.59
A
2096-2789(2016)11-0234-01
劉中亞(1991-),男,江西贛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