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中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J16塊單砂體構型表征
王琳(中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應用巖心、測井及動態資料,分析了J16塊扇三角洲前緣儲層構型單元的特征,明確構型分級,開展了復合砂體構型解剖,建立符合地質模式的構型模型,為尋找剩余油及下一步挖潛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單砂體;儲層構型;扇三角洲前緣
通過將地層與沉積體進行銜接,將沉積盆地內的層次界面分為12級。1~6級界面為層序構型的界面,其限定的單元對應于經典層序地層學的1~6級層序單元。7~9級界面為異成因旋回內沉積環境形成的成因單元界面,對應于Miall的5~3級界面,其限定的單元即為構型要素,本質上為相構型,反映了沉積環境形成的沉積體的層次結構性。從構型單元規模看,8級界面限定的構型要素大體相當于單一河道、河口壩。J16塊屬于扇三角洲前緣沉積,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構型單元。
(1)砂壩主體
砂壩主流線是分流河道的延伸,平面上呈葉脈狀展布,長度約700~1200m。巖性為中厚層塊狀中粗粒砂巖為主。垂向上砂壩砂體呈透鏡狀,以復合韻律、反韻律為主,單層厚度一般大于4m。電測曲線形態以塊狀箱形、漏斗形為主,在開發過程中水淹程度重,一般表現為中-強水淹。
(2)砂壩
砂壩主流線是主要沉積類型,其次為砂壩側翼砂體。平面上河口砂壩砂體大面積連片分布,由于沉積時水體淺,湖浪作用較強,其邊緣呈弧形,反映河口地帶為具有一定湖浪作用的水動力條件和古地貌特征。砂壩砂體可細分為砂壩主流線和砂壩側緣。
(3)分流間灣砂
平面上該微相砂體呈小片狀分布于兩河道之間,單層厚度一般小于3m,巖性為含礫砂巖,砂巖及泥質粉砂巖、泥巖等。電測曲線形態為齒狀、指狀及微齒化的箱形等。
(4)前三角洲泥
巖性為黑灰色、深灰色泥巖,泥巖質較純、性脆,發育水平紋層。典型的前三角洲泥構型單元測井響應表現為曲線形態平直,幾乎無起伏變化。反映了在靜水環境條件下,基本無物源供給的沉積特點。
隔夾層側向延伸范圍有限,對流體滲流及原油采收率的影響很大,是儲層內部非均質性的主要地質因素,也是識別構型界面的關鍵。應用巖心刻度測井識別構型界面上下隔夾層。電性特征表現為微電位(或微梯度)回返大于20%,0.45m梯度回返大于25%,深側向電阻率回返大于40%。其巖性以灰色、褐灰色泥質粉砂巖為主,厚度在0.5~1m,平面分布不穩定。一般厚度越大,夾層越發育;在厚度小、分選較好的粉、細砂巖中夾層不發育。通過識別不同層次構型界面上下分布的隔夾層,指導優化射孔井段與厚度,結合對應注水,提高單井產量。
扇三角洲前緣疊置砂體內部構型單元的展布分為不同期復合與同期復合兩種方式。異相復合砂體由不同微相砂體拼接而成,砂體趨向于獨立分布或者拼接分布。
(1)構型單元剖面展布特征
在完成單井相解釋后,分別沿順物源方向和切物源方向進行連井剖面分析,研究井間的微相變化規律、分析垂向上微相間的疊置關系。
在順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較為發育,而河口壩相對不發育;水下分流河道連續性較好,向盆地中心延伸距離較長;河口壩主要發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發育部位主要在盆地中心。切主要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體呈孤立狀分布,砂體連通性較差,而河口壩砂體相對連片,連通性較好;垂向上各層間砂體連續性差。
(2)構型單元平面展布特征
在沉積模式和砂巖等厚圖指導下,對微相解釋結果進行平面組合,總結出復合砂體5種平面分布樣式。
①連片狀分流河道與河口砂壩的組合。分流河道主要呈連片狀分布。反映沉積物源供應也較為豐富,沉積時期河道側向遷移頻繁,平面上形成復合砂體帶,并向進積方向延伸到河口砂壩中。
②交織條帶狀分流河道與河口砂壩的組合。分流河道在平面上主要呈交織條帶狀分布,在其末端發育相對連片的河口砂壩。河道側向連續性較差,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砂壩。
③窄帶狀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壩的組合。分流河道在平面上呈窄帶狀分布,其末端發育孤立的河口砂壩。分流河道間通常發育廣泛分布的泥巖,致使河道側向連續性較差。在分流河道末端形成少量河口砂壩。
④窄帶狀河道及孤立狀灘砂的組合。分流河道在平面上主要呈窄帶狀分布,河道砂體發育較少,基本不發育河口壩,在分流河道的前端發育孤立的灘砂沉積。
⑤孤立狀灘砂的組合。分流河道在平面上不發育,只零星發育孤立的灘砂沉積,是在可容空間較大基本無物源供給時的產物。
[1]MIALL A D.1998.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d Bounding Surfaces inFluvialDeposits:Anatomy of the Kayenta Formation(Low?erJurassic),Southwest Colorado.Sedimentary Geology,55(3-4):233-262.
[2]MIALL A D.1996.The 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NewYork: Springer Verlag:75-178.
[3]林煜,吳勝和,岳大力等.扇三角洲前緣儲層構型精細解剖——以遼河油田曙2-6-6區塊杜家臺油層為例.[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24(2):335-344.
王琳(1985-),女,盤錦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石油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