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陜西省漢中市湑惠渠管理局 723200)
漢中市湑惠渠灌區深化改革措施的探討
王成
(陜西省漢中市湑惠渠管理局 723200)
湑惠渠灌區運行以來,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用水需求的不斷變化,工程體系老化失修、水費收繳困難等現狀已經不能滿足灌區生產發展的要求,制約了灌區的發展。所以,本文針對本灌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意見,共同討論。
湑惠渠灌區;改革措施;經驗
1.1 工程建設標準不高
漢中市湑惠渠灌區始建于1942年,灌溉著陜西省城固縣、洋縣十個鄉鎮的十六萬畝農田,是陜西省三大水稻灌區之一,渠首分東、西兩條干渠引水,干渠總長49km,東、西兩條支渠還有21km,配套設施陳舊、落后,特別是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灌溉用水非常集中,水稻的栽插期大大縮短,時段內的用水需求量增加,灌區工程建設的標準比較低,輸水的渠線也比較長,水量滲漏的比較大,導致了輸水能力大大下降。灌區的工程超期運行,老化失修比較嚴重。
1.2 管理體制不合理,管理設施落后
目前灌區使用的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人員臃腫,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以及激勵機制,工作效率低。基層管理方面,人員變動比較隨意,受制于鄉、村基層組織,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導致用水量大、水量浪費嚴重、水工建筑物無人維護、水費收取困難。當前湑惠渠主要是通過人工觀測去記錄水情,信息精度低,而且通信工具落后,傳遞速度很慢,不能滿足現代化進程的要求,導致灌區計劃和計量用水等高效科學的管理的方法不能順利推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灌區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所以灌區管理單位要積極改革,實現灌區的良性運行。
1.3 水費管理機制不靈活
湑惠渠灌區使用傳統的模式征收水費,按畝計征,政府干預放用水調度指令、政府制定水費標準,水費標準低于成本,水費收取困難。湑惠渠灌區的水費標準大概是成本的1/3,而水費的收取率僅在70%左右,造成灌區不能正常運轉。由此可見,建立新的運行機制迫在眉睫,只有健全水費的管理機制,才能保證灌區的正常維修養護工作,才能使得灌區的管水隊伍更加穩定。改革的首要應從按量收費開始。
2.1 完善配套設施,改革管理體制
由于國家投入改造的一般都是支渠以上的工程,支渠以下的工程沒有進行徹底改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灌區的改革。所以,不僅要實施灌區改革,還要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資金,完善配套設施,以便能夠更好地調配水量。
根據湑惠渠灌區的具體情況,打破傳統松散的管理模式,走集約化管理的道路。根據水利行業的要求進行改革。確定管理機構,做好用水及水費收繳的宣傳工作,做好用水管水的業務培訓,理清用水的水賬和財務管理以及檔案管理工作。以灌排水系為基本單位,大概成立五個用水協會,每個協會設會長1名,副會長1名,多名會員代表;用水協會下面設立用水組,負責用水管理和水費收取等工作,這種分工合作的模式促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2.2 人員設置與管理
管理局工作人員應設置競爭上崗的原則,管理站站長實行上級委派制度,進行年度考核,管理員實行竟崗制。用水協會人員實行選聘制,合理配置一線人員。對于不參加競聘上崗的工作人員,允許留職停薪,但是3年之內不能參加競聘;落聘的人員,只發生活補助,參加培訓學習合格后可以再次參加競聘上崗;既沒有申請上崗,也沒有辦理留職停薪的人員,作自動解除勞動關系的處理。
2.3 改革水量計量方式
要改變過去的粗放管理模式,擯棄計劃經濟中的行政命令式的征費管理模式,使用按量計費的方式,也就是斗口計量的方式,按畝均攤。這種方式是設置計量點,用水量是由管理站以及用水協會簽字認可,之后根據斗口記載的用水量,按照受益面積把水費均攤到每戶。按量計費的方式能夠減少征費的中間環節,減少水量的浪費,增加收費的透明度,對灌區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2.4 完善政策
在灌區改革中水費改革是一項重要內容,水價調整、水費由水利部門自收都涉及到政策。由于沒有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格調整機制,水的商品屬性不能突顯出來,水費收繳制度不健全,水費收繳難是目前灌區普遍存在的現象。國家有關政策明確規定,用水單位不按時繳納水費,管理單位有權限制供水直至停水,但實際執行起來難度很大,有關法規政策標準不一,操作辦法不細,缺乏法律強制力,且行政干預大。因此必須盡快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明確采用水價的核定方法和標準,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推進灌區改革,促進灌區節約用水。另外,水利工程的管理、灌區用水者協會的建立運行都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
政府要對水管單位進行核算,水管單位對當地人民所承擔的服務以及所收取的水費是否能維持正常的運行,或應該考慮收支兩條線的辦法,把收取的水費上繳財政部門,再由財政部門發放水管單位的運行管理費用。這樣即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減少了水管單位的經濟壓力,使水利單位的管理人員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工程維護和用水管理上來。
綜上所述,灌區改革的重點是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加強管理體制,改革人事管理的制度,改革水量計量方式,完善國家政策是有效的方式。
[1]韓延安.交口灌區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模式探討[J].陜西水利,2009(04).
[2]阿木提江,胡娃尼西,買坎.灌區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J].內蒙古水利,2011(02).
[4]孟春紅,路振廣,馬細霞,邱新強.灌區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模糊物元綜合評價[J].人民黃河,2013(09).
S274
A
1004-7344(2016)35-0147-01
20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