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鵬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省安順市 550803)
山區玉米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羅志鵬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省安順市 550803)
山區農業經濟發展以種植業為主,玉米是現代農業種植的主打產物,按照農業經濟規劃與發展標準,構建現代化玉米種植體系是不可缺少的。“高產玉米”是農作物產業發展重點趨勢,利用現代科技構建新型配套栽培技術,體現了玉米種植規劃與發展趨勢。據此,本文分析了上去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方案,為糧食作物種植提供借鑒性意義。
玉米;栽培;高產技術;方法
新時期農作物種植不斷發展,玉米種植與栽培技術成為現代農業重點項目。從長遠角度考慮,搞好玉米種植產業具有戰略性意義,對區域經濟效益增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要加快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為山區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長期以來,我國玉米種植產業一直處于發展階段,不僅是因為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由于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傳統種植模式中,玉米生長質量不夠理想,各種因素對玉米種植造成了風險隱患,導致整個區域產出量偏低,阻礙了高產玉米研發與推廣。為了更好地帶動地區種植發展,需引導農戶掌握科學的技術方案,從多個角度進行優化調整,按照高產、優質、安全等原則,全面推廣新型玉米種植技術方案,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基于高產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下,正確處理新技術與傳統種植體系的沖突,才能用更好地融入到規模化種植中。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增加農戶的專項培訓工作,使其掌握更多的農業種植技術,讓高產技術在作物種植中發揮理想作用。
科學合理的播種:
為了更好地培育高產玉米,要堅持技術創新與改革原則,從玉米栽培技術體系建設方面實現優化轉型,確保玉米栽培技術應用與發展的可持續性。因而,針對現有高產栽培技術方案,要建立更加完整的技術指導與應用模式,從多個方面倡導高產玉米栽培技術。玉米只有做到精細播種,達到“苗齊、苗勻、苗全、苗壯”的要求,才是最終獲取產量豐收的先決條件。
2.1 備墑
隨著農業種植面積規模不斷擴大化,加強玉米種植期間技術改良是極為關鍵的,這不僅影響了整個種植行業的收益水平,對未來農業作物種植與發展均有推動性作用。定期檢查種植田地情況,對播種前期整地工作進行落實,提高整個種植區域的土地質量。為了實現高效種植模式,要做好地面整平、松散、破碎等處理,保持整個土層結構的優質性,才能為種植后期產量提升做好準備,例如:細碎、平整、保墑等處理,有助于提高種植效率。
2.2 播 種
高產玉米是農業產品轉型的主要趨勢,符合了市場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廣泛需求,標志著未來農業種植技術變革的新動態。整個播種過程要按照標準進行,尤其在播種時間方面進行嚴格控制,參照溫度、濕度、氣候等標準,詳細控制玉米的調節方式,對光照條件進行觀察,掌握地溫變化差異,以免土壤表層溫度變化引起的病害問題。實際播種階段,要結合具體品種進行改良,把我種植平臺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這些都是提高綜合種植效率的基本條件。
3.1 間苗和定苗
為了保證玉米產品質量,結合高產種植技術構建玉米栽培模式,能夠減小種植戶承擔的風險損失。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缺乏,玉米栽培依舊存在不足,需加強高產種植技術的普及與使用。一般來說,間苗、定苗,應安排在下午時間,考慮蟲病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好整個區域的編制工作,把一些存在病害風險的株苗,及時清除掉,以免造成土壤營養供應不足等問題,這是提高種植栽培效率的關鍵。農民是種植產業的直接參與者,只有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認知水平,才能讓高產技術在種植階段發揮最大作用。號召廣大農戶學習高產技術,將其應用于種植實踐中,才能提高種植區域的產量與質量水平,解決傳統種植模式中的不足。
3.2 中耕
新時期國家對生態環境實施多項輔助性政策,大力開展高產技術工程以維持生態農業發展,從根本上助推了農民效益增收。總結高產技術與農民增收的內在關系,提出切實可行的農業發展對策。中耕松土應掌握好時間、次數和深度。第一次中耕在定苗以前進行,這次中耕要淺,要特別防止壓苗和軋苗;第二次中耕可在拔節前后進行,注意要苗旁淺、行間深。基于生態經濟指導下,加快生態農業建設是不可缺少的,這需要政府及農民共同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學會以科技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帶動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與產業的雙向發展,這將是未來中國生態農業經濟的主流趨勢。
3.3 施肥
“高產技術”是現代果蔬種植的新方式,利用高產區域的特殊環境,為不同類型玉米、糧食等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為了更好地提升玉米種植效益,栽培中要堅持高產項目建設與改良。同時,種植期間要嚴格控制高產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病蟲害等,才能構建更加高效、高產、優質的高產玉米種植環境,為農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玉米種植階段,施肥處理也是很關鍵的,這對玉米苗期生長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決定后期玉米產量大小的一個關鍵因素。按照現有種植體系來說,高產玉米需要提供的肥料元素包括:氮、磷、鉀等,這些都是施肥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施肥時間方面,主要從苗期、拔節期、開花期等進行處理,不斷提高肥料使用量,為種植效益提供綜合性保障。
4.1 蟲病害分析
高產玉米栽培期間,要做好定期蟲害處理工作,通過加強栽培管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高產玉米種植缺少技術支撐,玉米病蟲防治要建立更加科學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玉米種植區域的環境。玉米病蟲害發生嚴重且頻繁,許多病蟲害容易發生爆發危害,造成嚴重損失。玉米主要蟲害有:玉米螟、蚜蟲、紅蜘蛛等,病害有:大斑病、紋枯病、霜霉病等。防疫措施:選用抗病性較強或感病輕的品種,實行輪作換茬,增施鉀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滅玉米植株殘體,殺滅越冬幼蟲、拔除枯心苗等可減少蟲害。
4.2 蟲病害防治
針對玉米種植期間的蟲病害風險,轉變早期玉米蟲病害防治模式,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改良決策。貴州省作為農業經濟大省之一,要熟悉玉米種植期間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避免對育苗期間生長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加強田間作物管理力度,發揮農業部門在技術推廣與使用中的調度作用,全面提升玉米種植效率。伴隨著高產玉米在市場中興起,各地區高產玉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玉米產品供應不再局限于當季節玉米。玉米產品銷售是農業生產效益的主要來源,嚴格控制玉米種植質量是確保銷售利益的關鍵。
總之,由于玉米種植項目的特殊性,高產玉米種植是未來農業科技研發重點,按照優質玉米培養方式進行調整,可以進一步提升高產玉米種植效益,改變傳統培育模式存在的風險隱患。其中,配套栽培技術應用階段,要做好整地、施肥、防害等工作,這些都是提高山區玉米種植收益的關鍵。糧食種植是發展農業經濟的主要路徑,結合地區產業特色擬定糧食種植方案,可進一步優化糧食種植效率。
[1]范成林,鄭文華,謝云,金雁.奧玉005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6(03).
[2]楊啟金.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索[J].低碳世界,2016(07).
[3]馬銀梅,李科雄,張海英.祿勸縣高海拔冷涼山區玉米豐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5(03).
[4]張建瑋.宣化縣玉米高產創建運作模式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03).
[5]王正國.淺析山區玉米的高產創建[J].農民致富之友,2013(16).
S513.04
A
1004-7344(2016)35-0195-02
2016-11-30
羅志鵬(1966-),男,布依族,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及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