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巖洛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 410600)
建筑給水排水中節能技術的應用
彭巖洛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第一高級中學 410600)
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人們對于建筑給排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人員不僅需要考慮到用戶的用水需求,還需要考慮到水資源的節約問題,重視建筑給排水節能,對于促進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建筑給水排水;節能技術;應用
在城市生活中,人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建筑。但是在建設和使用這些建筑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大的能耗以及污染,產生的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掉的話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建筑給排水方面節能技術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給排水系統主要由給水與排水管道、衛生用具和提升設備等構成。不同的給水與排廢水管道由不同的管道輸入或輸出,在管道布置時,距離越短越不易變形及裂紋,也利于建筑物的清潔與維修。給排水管道應于墻體產生一定的距離,在穿樓板和穿墻時就預留洞口。
2.1 采用較為先進的衛生器具以及配件
傳統的衛生器具具有密封性差和耐用性差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造成水的流失。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而比較先進的衛生設備則避免了這些缺點,密封性能極好。除此之外,新型坐便器與傳統的相比,可以節省一半的沖洗水量。這些先進器具的應用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水資源。
2.2 提高水表以及表前閥門的設置和質量要求
水表是水分析和用水量平衡測試必不可少的儀器設備。水量平衡測試是通過比較輸入水量與輸出水量的平衡關系來確定管道有沒有發生漏水的現象。在水表設置方面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一個總水表。這樣可以通過將總水表與各家各戶的水表進行比較來更準確快速地發現漏水隱患。另一方面,提高水表和閥門的質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的發現水管道的密封情況。如果水表的質量低下,計水量不準,就不能及時地發現漏水問題,這將會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
2.3 解決好超壓出流的問題
在《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中對水壓力的要求太過寬松,只從水配件的保護方面進行了考慮,限制了對入戶支管和水配件的最大壓力,但是沒有考慮到超壓出流的問題。如果工程師在設計時未考慮到這一點,將會造成水的大量流失。
2.4 完善熱水供應循環系統
在以往的建筑熱水供應循環系統中,大多數存在著嚴重的水浪費現象。其中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當我們使用熱水的時候,會有很多涼水殘留在管道或裝置中,在我們用熱水前,總會先放掉其中的涼水,并且直接倒掉而不想法做些別的事,自然,那些水就被浪費了,這種浪費現象是非常嚴重的。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給排水的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改進來完善熱水供應循環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2.5 開發新型的水資源
中水即為生活污水和廢水經處理后又能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并應用于生產生活中的非飲用水。將廢水收集起來經過統一地處理再應用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如建筑施工、城市綠化、沖廁所等。這就通過循環利用節約了寶貴的水。
加強對二次供水設備的選擇以及新型熱水供應系統的開發,體現了節能的觀點。在二次供水設備的選擇中,我們果斷放棄了傳統的水泵—水箱供水方式,選擇了變頻調速和氣壓罐供水的供水方式。變頻調速供水是根據用水量的多少,通過變頻器改變電機供電頻率來控制水泵的啟動速度。變頻調速供水系統可以把水泵可供的多余功率和流量節約下來從而起到節能的作用。熱水供應系統則利用的是太陽能。太陽能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資源,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來不會擔心沒有。通過太陽的照射,把冷水加熱。這種熱水供應的方式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集熱效率高,保溫性能好。
4.1 水池或水箱
有些時候,出于無奈我們不得不設貯水池或貯水箱等。而原始的鋼筋混凝土水池和水箱表面較為粗糙并且容易生長苔蘚和微生物;鋼板的水箱易生銹腐蝕,造成水質下降。所以,我們一般使用不銹鋼或玻璃水箱來取代原始材質的水箱。在水池和水箱的密封性方面也應做一些預防措施來防止外界的雜質進入。
4.2 管材
一般的自來水本身就攜帶著大量的水生微生物以及礦物質元素,所以時間長了會對金屬管道有所腐蝕。被腐蝕的金屬管道中的金屬物質會溶解到水中,水質富營養化而使大量的細菌滋生以致水質被污染。我們應該推廣使用塑料、聚丁烯、納米聚丙烯等材料制作成的管道來保證水質不被污染。
總之,建筑給排水所采用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材料都應該以節能為主題,真正達到降低能耗,提高用水效率的目的。使我們人類能永遠的生活在地球上。
[1]史智國,陳俐俐.淺談建筑給排水工程中節能節水技術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1(10).
[2]潘學強,嚴小霞,管龍,曾熠,陳 軒.模塊化建筑被動式節能技術設計與應用[J].建筑節能,2016(10).
[3]楊毅.房建工程節能技術新進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
[4]郭艷芹,王永偉.節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及其積極作用[J].河南建材,2012(01).
TU82
A
1004-7344(2016)35-0286-01
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