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育
(湖南省長沙市實驗中學 410013)
建筑防火分區設計要點分析
李汶育
(湖南省長沙市實驗中學 410013)
火災是威脅人們居住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經濟的蓬勃發展下,各類大型建筑物相繼出現,雖然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其中蘊含的火災隱患也不容忽視。本文主要針對建筑防火分區設計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建筑物;防火分區;設計要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市場經濟日益繁榮,超市、大型商場、集市等建筑也不斷涌現。這些場所的建立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捷,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里面隱含的一些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我們注意的。一方面這些場所人流量大,人口密集,可燃物的種類很多,一旦發生火災,人員疏散非常困難。另一方面,這些建筑跨度較大、空間也較大,在防火設施的布置上很難做到萬無一失。另外由于施工和經營管理多方面的原因,防火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火分區的安排,是設計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由于這些建筑有著特殊的使用作用,所以在建造結構上與普通建筑不同,火災發生的特點和消防特點也與普通建筑物有所不同。
1.1 大型建筑的建筑特性
大型超市、商場、集市等建筑功能主要是進行買賣交流,這一功能要求建筑結構設計成敞開式,便于顧客瀏覽、挑選貨物。然而這樣的結構使得在火災發生的時候,撲救難度非常大,而且人員距離安全出口距離遠,不易逃生。并且這些建筑中通常是不安裝窗戶,造成排煙困難,火災發生時視線較差,更增加了逃生難度。
1.2 火災的特性
燃燒特點:商場、集市里面空間較大,并且柜臺材質易燃,在火災發生時火勢蔓延較快。并且由于這些場所空間大、有豎向管道,容易形成煙囪效應,當火災發生的時候,會加大火勢的蔓延。另外商場、集市里囤積著大量的貨物,這些貨物包裝大多是易燃物,在火災發生時,火勢會比一般建筑內的火勢更為迅猛。
煙氣的特點:商場、集市、超市內的貨物材質好多含有棉、麻、真絲材質,燃燒以后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有毒氣體,火災煙氣具有分層化分布的特點,嚴重影響了逃生者的視線,有毒氣體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威脅著現場人員的安全。
由于建筑的高度和跨度都比平常建筑要大,所以火災發生時的煙氣層溫度和濃度不容易出發自動防火裝置的啟動,而延誤了最佳滅火時機。
2.1 利用防火墻進行防火分區的劃分
防火墻是最常用的防火分區的劃分方法,此方法受消防管理水平和設備狀況的影響較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1)防火墻可以直接設計在墻體之上,如果防火墻的質量較重,則可以安裝在混凝土框架等承重結構上,而較輕的防火墻可以靈活設計在所有墻體上。防火墻應從建筑的地面開始鋪設,一直到頂板之上。如果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0.5h,高層廠房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h時,防火墻需要高出建筑。其它情況下要求較低,可以低于屋面高度。
(2)為了阻止天窗位置發生火災時火勢的蔓延,防火墻橫截面中心與天窗的水平距離應該小于4m。
(3)為了防止建筑的外墻發生火災,防火墻設計應該高于墻面外表0.4m,且防火墻寬度也要比建筑寬2m,防火墻的耐火性能要比建筑外墻的耐火性能好。
(4)建筑物內部防火墻的設置要遠離墻角,如果有轉彎處必須設置防火墻的,需要離門、窗的邊緣4m以上。
2.2 采用防火卷簾劃分防火分區
如果在不容易設置防火墻的特殊區域,可以采用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區的劃分。
(1)如果防火卷簾需要利用背火面進行防火的時候,耐火極限值不能小于3h,常用的防火卷簾有雙軌、雙簾無機防火卷簾、氣霧式防火卷簾。
(2)如果防火卷簾需要用正面進行防火的時候,在它的兩側需要設立保護系統,常見的保護系統是獨立的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這樣的系統要求持續噴水的時間不能小于3h,噴水的強度不能低于0.5m/s,噴頭間距也要在2~2.5m之間,噴頭跟卷簾的距離0.5m最佳。
(3)在建筑的走廊上也要設置防火卷簾,卷簾的啟動方式主要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幾種形式。
(4)在建筑物內發生火災,火災探測器得到信號以后,防火卷簾應該能夠一次下降到底。
2.3 采用防火分隔水幕進行防火區的劃分
對防火分隔水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得水幕帶能夠達到6m的寬度,噴頭設置成3排,但是防護冷卻水幕應該設置成一排。水幕的噴水強度不能小于2L/s,噴水持續時間要能夠在3h以上。水幕也有向上噴水的功能,以便更好的控制上方火勢。
總之,大型超市、商場、集市建筑有著特殊的功能,空間結構也有特殊性。因此要采用合理的防火分區方式,降低火災的發生率。
[1]劉 鋒.關于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設計與節能的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5(23).
[2]陳素華,張明亮.某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研究[J].科技資訊,2013(24).
[3]梁勁,薛素鐸,李雄彥.考慮圓弧形壁面影響的大空間建筑火災空氣升溫經驗公式[J].工業建筑,2012(07).
[4]葉光榮.淺析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火災事故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1(18).
[5]陳遠.當代大空間建筑中復雜形態的發展傾向性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11(25).
TU998.1
A
1004-7344(2016)35-0296-01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