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鑫族
(成都樹德中學外國語校區 610066)
腫瘤的病因與中醫治療措施
阮鑫族
(成都樹德中學外國語校區 610066)
中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關于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研究也逐步深入,中醫腫瘤基礎理論的歸納、總結、探討以及理論假說的提出對于臨床實踐、基礎研究均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主要針對中醫腫瘤病因病機與治療措施進行探究。
腫瘤;病因;中醫治療措施
中醫學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經過先輩們的研究和探索,對于腫瘤的治療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形成了特殊的治療方法和體系。但是總的來說,效果不是很明顯,主要是由于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無法從根本上了解腫瘤的病因和本質,也沒有形成完整的腫瘤治療思路和理論體系。為了提高中醫治療腫瘤的效果,筆者對中醫領域腫瘤的病因和治療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為其他學者帶來一些啟發。
按照中醫的基本理論,疾病的產生是在機體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在加上情緒的激烈變化和風、寒、暑、濕、燥、火的共同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出現這些情況的人都出現了腫瘤,由此可見腫瘤是有其他特異病因的,這就是癌毒。癌毒是由人體體內產生的,在特定條件下,由誘因誘發而成。在中醫領域,癌毒屬陰,可以通過內服外敷溫性的藥物進行緩解。而且癌毒的隱蔽性較強、初期發病緩慢,不易被發現。根據《內經》記載,癌毒在局部形成實體腫塊,雖然是全身性疾病但是卻在局部表現。癌毒對于人類有著極強的毒害作用,到了中晚期,能夠快速損害人的身體。腫瘤形成之后,會影響經絡、造成氣血運行受阻,出現氣滯血疲的狀況。它與癌毒存在因果關系,形成惡性循環,破壞人類健康。此外,癌毒還具有侵襲、轉移的特性,能夠在宿主體內進行轉移,感染其他組織。腫瘤發生的基礎是身體虛弱,但是身體虛弱并非是導致腫瘤出現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體內都可能存在癌毒,但是有的人即使身體虛弱時,但是抗癌力較強,能夠抑制癌毒的作用產生腫瘤,而有的人的抗癌力較弱,一旦身體虛弱,那么腫瘤就可能發生,而且會使身體變得更加虛弱。最后,腫瘤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氣血疲滯,這是腫瘤出現的最主要的病理變化。所以,總的來說,以中醫的角度,腫瘤的病因是癌毒強大,且宿主身體虛弱,再加上氣血瘓滯才最終形成的。
目前中醫領域對于如何治療腫瘤并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效果欠佳,但是根據中醫的理論,針對腫瘤的特殊病因、病理提出了以下幾種治療思想。第一種是針對癌毒的特性,采用以毒攻毒、溫陽散寒及清熱解毒的方式治療。癌毒作為一種陰性強大的邪毒,采用以毒攻毒之法多是使用辛溫或大熱的藥物治療,但是必須要掌握劑量,依照“大毒治病,十去七八”,“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的用藥原則。第二種是針對腫瘤的的發病基礎,身體素質而言的。腫瘤病人由于長期受到中西醫抗癌藥物的治療,損傷身體,尤其是臟腑功能衰弱。此時如果再強行使用抗癌藥物,可能會加速病人的死亡,因此適時地采用固本培元的藥物也是治療方法之一。
固本培元的治療方法可以在補充病人正氣的同時,防止癌毒進一步擴散,起到一法兩用的特殊療效。最后一種是針對腫瘤的病理,舒氣解郁,只有舒緩氣機,才能使血行、痰化、濕散、塊消、腑通。這一消除腫瘤的方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舒緩氣機消磨腫瘤通順臟腑,最后再排邪排毒,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此外,治則治法也是中醫中治療腫瘤的一個研究重點,中醫根據腫瘤的發生提供了不同的治療原則,如陰陽并補法、益氣養血法、益腎法、補肺法等等,這些都屬于扶正固本的常見方式,應用較多的還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毒攻毒、清熱解毒的治療方式。并以“平衡陰陽”、“權衡緩急”、“整體論治”、“扶正祛邪”作為治療原則,強調辨證與辨病的結合方式,注重整體和局部之間的協調關系,達到最優的治療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水平的提升,腫瘤已經從最初的的不治之癥變成了現在的可治,但是難治之癥,必須結合中西醫的腫瘤治療方法,取長補短,才能提高療效。目前,腫瘤的治療單純以中醫治療的病人極少,主要是經過手術或者放化療之后在進行中醫調理的病人。此時的癌毒已除或者衰弱,病人的身體狀況都發生了改變,而病人的身體狀況主要是身體虛弱為主,放化療后的毒副作用明顯,中醫治療以固本培元為主,減毒增效為輔。
手術過后,對于病人的身體損傷較大,臟腑功能減弱,失血、疼痛都會對病人的身體帶來損耗,此時中醫治療是以調養身體,理氣導滯為主,這些對于病人身體的恢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放療過后,射線主要對病人產生消化障礙、骨髓抑制以及熱毒傷陰。此時中醫治療以養陰生津,清熱解毒,涼補氣血,活血化瘀滋補臟腑為主。而化療之后,消化障礙、骨髓抑制以及炎癥反應都會影響病人的身體。中醫治療主要采取固本培元的方式,對于炎癥反應可以采用適當的清熱解毒藥劑。目前,我國獨有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體系已經得到了世界上的廣泛關注。
中醫腫瘤基礎理論的歸納、總結、探討以及理論假說的提出對于臨床實踐、基礎研究均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積極挖掘古代文獻關于腫瘤的病證論述,對于腫瘤病因病機、轉移學說的革新有著深刻的啟迪性。總而言之,中醫療法在腫瘤的治療上有著突出的優勢,但是其研究還不夠深入,在未來階段下,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刻研究,促進中醫療法在腫瘤治療中的推廣。
[1]孫玲玲,林麗珠.益氣除痰方對缺氧微環境下A549細胞上皮間質轉化及P4HB表達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3(05).
[2]張葛,花寶金.從炎性微環境探究中醫腫瘤病機與治則治法[J].中醫雜志,2012(13).
[3]楊澤民,陳蔚文,王穎芳.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虛證患者與健康人物質能量代謝基因差異表達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02).
[4]張慈安,武峰,毛竹君,等.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對人胃腺癌SGC7901細胞內pH值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1(08).
R273
A
1004-7344(2016)35-0329-01
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