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剛
在被定位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后,寧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個內陸省區,寧夏如何利用好這個機遇,后來居上?為此,《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專訪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請他介紹寧夏的發展思路和規劃。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判斷和界定新常態下寧夏的經濟形勢?
李建華:新常態,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概括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不做違背經濟規律的事情。
適應新常態,首先要適應中高速增長,而不要再走過去的追求GDP的增長、超高速。因為“超高速”不符合經濟規律。經濟越發展、基數越大,每增長1%,它所代表的內涵遠遠超過了過去GDP低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識到,適應新常態就是要適應結構的不斷調整,經濟方式的逐步轉變,這一定要由市場規律來決定。
2016年,全球經濟都已進入新常態,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速度將低于潛在增長率,新興市場國家增長繼續放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包括我們寧夏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從我們寧夏看,山川、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穩增長的基礎不牢固,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大、困難多,科技創新驅動力還比較弱,煤炭、鐵合金等傳統產業遇到了嚴峻挑戰,市場低迷、價格下降,云計算、現代紡織、信息、旅游等新興產業正在蓄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經濟增長點,房地產去庫存還需要一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降直接影響煤制油項目的投產,枸杞、釀酒葡萄等許多我們認為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也沒有形成品牌競爭力,特別是釀酒葡萄當前對GDP、財稅收入的貢獻有限,等等。我們的思維要跟上新常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迎難而上,順勢而為,盡快適應新常態,把我區的各項工作做好。
一方面,寧夏的發展存在許多突出的矛盾和明顯短板。目前,寧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投資產出率等一些指標在全國乃至西部的位次比較靠后。為此,我們提出,創新發展、轉型追趕,重點是在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基礎上,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
另一方面,寧夏發展有機遇、有基礎、有優勢。政策方面,寧夏是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欠發達省區,有中央的大力支持,這是寧夏發展的最大后盾。速度方面,寧夏經濟總量雖然小、基數低,但“十二五”時期蓄積的發展新動能正在逐步釋放為增速。應該說,寧夏小有小的優勢,在整體實力上我們走不到其他省區前面去,但只要在一些領域、一些工作、一些產業上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就能走在西部乃至全國前面,就能為全國創造經驗,就能彎道超車、追趕發展。
李建華:寧夏 “十三五”發展,可以從三個層面來概括:在宏觀層面上,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四個寧夏”建設作為“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體現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務落實上,一體推進、一起發力。
在中觀層面上,主要是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幾個重大關系:一是處理好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既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也要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持續改善民生,解決好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使更多的人參與發展過程、分享發展成果。三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二者各司其職、各顯其能,真正把市場的活力激發出來。四是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微觀層面上,就是堅持問題導向,下大力氣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對寧夏來說,去產能重點是降低工業能耗,采取差別化政策,幫助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兼并重組或依法破產 “僵尸企業”,尤其要想辦法降低成本,延長產業鏈,提高企業的效益;去庫存重點是解決工業企業產品和房地產市場銷售難的問題,通過拓寬銷售渠道、鼓勵企業抱團取暖、政策支持等,加大庫存消化力度;去杠桿重點是化解政府債務,通過增收節支、發放中長期地方債等方式,提高有效投資,使市縣政府輕裝上陣,更好地推進發展;降成本重點是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放水養魚,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減負;補短板重點是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特別是解決好觀念、人才和創新這個最大短板,讓創新貫穿于全區一切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這在全國都是“兩難”問題,寧夏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李建華:綠色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核心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表明了中央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問題的決心和信心。寧夏是生態脆弱省區,加上產業以資源能源消耗為主,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導致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節能減排的壓力越來越大。有兩組數據就能說明這個問題:一個是資源綜合利用率,目前寧夏是65.6%,低于全國3.3個百分點,高耗能產業的能源消費量占全區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近80%;另一個是能耗水平,寧夏萬元GDP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是全國的2.8倍、2.7倍,每噸標煤創造的GDP只有全國的35%。
這幾年,我們正視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這一矛盾問題,堅持生態優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不要發臭的GDP,嚴守生態環境底線。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寧夏一張靚麗的名片,一些外地來寧觀光旅游、投資置業的客商對寧夏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一是率先編制規劃。堅持把整個省區作為一個城市來規劃建設,編制完成了《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并經自治區人代會審議通過,以人大立法形式出臺,以省為單位編制這樣的規劃,在全國還是第一個?!兑巹潯丰槍σ恍┑胤綗o序開發、盲目投資、資源浪費等問題,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劃定生態、耕地、水資源三條紅線,進一步增強了城鄉建設和生態保護的硬約束。今年,我們要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國家試點,并加強專規詳規的銜接,加強規劃執行監督檢查,全區重點區域控制性詳規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加快轉型發展。一方面優化存量,加大鋼鐵、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推進煤化工產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盡管這兩年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我們頂住壓力,堅決壓減和淘汰落后產能,先后將13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做大增量,大力培育發展云計算、現代紡織、現代農業、清真產業,既增加了GDP,又沒有污染,改善了輕重工業比;還有節水農業,包括枸杞、釀酒葡萄等特色產業,都盡可能采用噴灌、滴灌,真正節約利用了水資源,逐步消化舊賬、不欠新賬。三是鐵腕防污治污。堅決貫徹落實新的《環保法》,建立區市縣和重點企業環保管理體系,建立企業節能指標完成情況與享受階梯水價、差別電價、綠色信貸掛鉤制度,寧東基地煤電項目煤耗、水耗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持續開展“環境保護執法年”活動,集中淘汰燃煤小鍋爐1382臺、黃標車8.6萬輛,嚴查重處破壞環境行為。
生態環境建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系統工程。我們計劃今年年中召開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專題研究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寧夏問題。我們的想法是,持續用力抓保護、抓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實施環境保護藍天、綠水、凈土“三項行動”,以及天然林保護、水生態文明示范、主干道路與沿山沿河整治綠化“三大工程”,使寧夏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凈、空氣更清新,以寧夏小氣候、小環境的改善,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寧夏積極主動地走出去,特別是在阿拉伯國家建設產業園,力度很大,目前進展如何?
李建華:像我們寧夏這樣的內陸省區,不沿邊、不靠海,只有大膽地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讓寧夏走向全國、融入世界,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幾年,我們在抓好招商引資的同時,引導企業走出去闖市場,到境外投資項目,寧夏的寶塔石化等企業在2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95家境外企業,其中32家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區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20億美元,雖然絕對量比較小,但占到全區GDP的近5%,這對寧夏這樣的小省區來說很不容易。
令我們欣喜的是,商務部、貿促會等中央部委幫助牽線搭橋,在阿曼杜古姆建設“中國產業園”、沙特吉贊經濟城建設“中沙工業園”,寧夏在境外產業園區建設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阿曼杜古姆“中國產業園”是去年第二屆中阿博覽會期間,我們寧夏與阿曼確定的合作事項。園區面積達到1200公頃,阿方承諾將在用水、用電、天然氣供應等方面提供便利,并在土地租金、稅收政策上給予極大的優惠。目前園區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20個項目列入“一帶一路”戰略項目庫,首批建設項目8個,投資近60億元,將于今年5月舉行產業園奠基典禮,這為我區乃至全國的企業走向阿拉伯國家進行了有益嘗試。沙特吉贊經濟城“中沙工業園”是我們寧夏、廣東省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3家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建設的工業園,主要是推動我國的鋼鐵、水泥、玻璃、清真食品等企業走出去,到中沙工業園落地,實現產能轉移。今年年初,在習近平主席和沙特薩勒曼的見證下,我們與沙方簽訂了國際產能合作備忘錄,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都明確表態支持工業園建設,廣東省也將中沙工業園作為今年的重點推進項目來抓,明確明年初將落實3—5個項目,今年上半年我們將正式組建合資公司,完成工業園區規劃編制。這兩個境外園區建成后,不僅對我們寧夏對外開放產生重大的帶動作用,而且為中阿務實合作搭建新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