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張一凡+劉鵬
陳剛與互聯網、大數據的結緣要追溯到1990年。那時,他參加了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組織的一個核子中心的國際合作項目,由于工作需要,開始使用互聯網,成為了中國前一百個登錄互聯網的用戶。那時,電腦還是286,操作系統還是DOS。
十年一晃而過,2004年,陳剛在北京市朝陽區工作,開始網格化管理社區,利用互聯網進行城市管理。朝陽區是中國最早一批大規模利用互聯網進行城市管理的地區之一。
2012年,時任北京市委常委的陳剛分管中關村的工作,這里聚集著大批互聯網企業。他從百度、小米這些互聯網企業的成長中,逐漸了解到一個互聯網企業如何推動技術的應用,推動產業的發展。這些企業成長的速度,讓他對互聯網技術企業的“野蠻生長”,有了最直觀的認知。
這三件事情,為陳剛理解互聯網、理解大數據奠定了基礎。
一年后,陳剛來到貴陽,參與貴州大數據的發展,并以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的身份,處在了推動大數據發展的關鍵位置。
“歷史給了貴州一個機遇,歷史給了貴陽一個機遇,歷史也給了我一個機遇。”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從2013年6月至今,陳剛來貴陽已經快3年,談及在兩地工作的差異,他坦言,北京的工作條件相對來說更好些。而在貴陽,因為基礎較差,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做出一些成績來。
但事物的客觀發展總是利弊參半,貴陽的好處在于邊邊框框制約少,想做事,就會有一個土壤供你去盡情馳騁。陳剛說,這也是為什么貴州能發展大數據的原因所在。并非別的地方沒有想到,而是鼓不起勇氣,下不了決心,但貴州可以,貴陽可以。
也正因為如此,發展大數據的過程中,貴陽敢于突破,敢于創新,在大數據理論上進行了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塊數據”這樣一個新的概念。同時,大膽地提出“數據是有價值的”理論,盡管還沒有被工商部門作為合法的資產進行登記,但基于這一概念,貴陽市提出了建設大數據交易所,且初步探索出數據交易的一些規則和標準。

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
今年2月25日,陳剛主持召開“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誓師動員大會,這是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對貴陽城市定位的一次重要大會,有600多人參加。與以往的會議不同,巨大的液晶背板前,陳剛和“貴漂”的創客們,一同站立發言,講述了對創新的認識,對未來的展望。陳剛說:“創新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領之者強。”
然而,鑒于發展的基礎,貴陽要形成全面的創新驅動很難,就像要推動一頭大象,根本推不動,“于是我們找了一把錐子,用盡全身力氣,在一個點上刺痛了大象,大象走起來了。而這個錐子,對于貴陽而言,就是大數據。”
具體來說,就是以大數據為突破口,引領貴陽創建中心城市,而不求一開始多尖端,更不求在所有領域都成為創新城市的集成,而是從一個點突破。
陳剛認為,大數據給了貴州一個千載難逢的窗口期?!霸缥迥?,大數據還沒有出現,晚五年,別的地方可能就干起來了。而我們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點,找到了大數據這個突破口,大數據就這樣七撞八撞,撞到了我們懷里?!?/p>
不過,面對大數據這個全新事物,一開始誰也不知道該如何發展。
2013年,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讓大家看到了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變革,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而對于政府管理的創新,甚至流程再造,大數據也是必然的趨勢。此外,通過對大數據的利用,政府可以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但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如何把大數據作為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城市轉型的總體抓手?從來沒有人做過。
從2013年開始,在全省全市的共同努力下,貴州逐漸形成了一些思路和做法,也擁有了許多的第一:全球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建設試驗區,還包括貴陽提出的建設免費Wi-Fi城市。
經過不斷探索,最終,陳剛找到了兩句話:一是要走高大上的路。因為大數據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一片藍海,需要去探索,探索就需要有方向、有目標。“就像在一個浩瀚的海洋,你可以去乘風破浪,但是沒有指南針,走得太快就有可能迷失方向,所以要占據大數據制高點。”陳剛說。
二是注重接地氣。大數據的發展不能夠脫離當地的發展實際,必須和當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結合起來。
在經濟發展領域,貴州省在全國首先提出大數據全產業概念,包括大數據核心圈、輻射圈、衍生圈,對大數據進行全產業鏈設計。
對此,貴州省從數據存儲、電子商務、呼叫服務等有優勢的項目開始入手,在端產品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醫療等領域進行探索,形成了一個全社會參與的氛圍。
在發展大數據這個問題上,貴陽大步流星,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無論是在頂層設計、建章立制,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都實現了飛快的發展。
對此,陳剛認為有三個關鍵的原因,首先是中國正處在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提出了去產能的要求,很多企業都在考慮轉型的問題,卻還沒有找到方向,這就給了貴陽一個成長的縫隙。
其次,貴陽的產業基礎弱,存量少,別無選擇,因此,一旦給了一個發展大數據的機會,貴陽就能全身心撲進去,而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更是加快了大數據的發展。
此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容錯環境。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特別是在創新領域,都需要有容錯壞境,沒有容錯就沒有創新。貴陽是一個具有較高容錯性的城市,既不像一線城市那么敏感,又是匯聚人口和資源的省會城市,是一個很好的實驗體。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大數據對貴陽的推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陳剛說。首先體現為大家對在貴陽發展大數據的一種向往,一種聚合力,大家懷揣著夢想,到貴州創業,出現了“貴漂”這個詞。
從傳統的考量標準看,雖然暫時看不到GDP的增加和稅收的增加,但各種要素的集聚已經能夠看到:就業增加了,外出打工的人回來了,在外地上學的貴州籍大學生也回來了,甚至還有人從硅谷回來了。
而從產業的角度,通過大數據的發展,可以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或者用“互聯網+”解決農民脫貧問題,將貴州的品牌產品和傳統產業推銷出去。
在陳剛看來,這個變化就是一個開始,雖然還處在積蓄能量的階段,但就像滾雪球一樣,經過幾年努力,有了一定的體積和重量以后,就會自動越滾越大,形成一個趨勢。
“既高大上,又接地氣,貴州從這兩方面做大數據產業,使得我們在藍海的發展過程中也有方向感。在前行中,我們不是一葉孤舟,而是成群結隊相互支撐,形成一個龐大的船隊,向藍海的深處進發,這就是我們的路徑。”陳剛說。
大數據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貴陽市通過大數據對相關部門的行政行為、執法行為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將政府權力關進了數據的鐵籠?!鞍凑照贫ǖ姆闪鞒瘫O督每個環節,通過數據來判斷每個環節的進行中是否依法執行,這就是數據鐵籠的基本設想?!标悇傉f。
在這個過程中,貴陽市利用大數據的應用,在監督權力運行的同時,倒逼政府職能的轉變,甚至于政府規則的轉變?;ヂ摼W大數據不僅改變著企業,也改變著政府的思維。突發事件如此,日常管理也是如此,當大數據對權力的監督、對社會的管理服務都成了常態,這也就是貴陽的創新所在。
在發展大數據的過程中,如何找準政府的定位,劃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對此,陳剛認為,不能把大數據簡單定義為一個產業,它是一個基礎性的工具,可以用在企業,也可以用在政府,因此,一定要按照市場的規律去做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就袖手旁觀,政府可以做好兩件事情,一是搭建平臺,二是當好裁判,定好規則,給市場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此外,大數據發展還有一個容錯性的需求。如果說互聯網是一個風口的話,要想在這個風口上起飛,難免會摔下來,政府就得放一個墊子,使之不至于摔得太重。而這個墊子,一是提供痛點,二是對投資者風險進行管控。
陳剛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3月1日,貴州省會在北京發布“痛客”平臺。
什么叫“痛客”?陳剛表示,“痛客”就是以痛點為引領的創客創新的平臺,這個平臺會解決許許多多的創業者不知道的社會問題之所在。目前,政府建了許多的創客空間,也成立了很多孵化器,但依然有95%以上的創客失敗了。
在陳剛看來,社會從來都是以問題為導向推動的,關鍵要找到問題在哪里,痛點在哪里?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他的痛點,如果能形成一個痛點的匯聚平臺,進而以這個匯聚的平臺為出發點,形成產業鏈的整合,投資鏈的整合,以及就業鏈的形成,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將這些痛點集聚的平臺形成商業模式的閉環。
除了“痛客”平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也將正式揭牌,在陳剛看來,要推動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最關鍵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如何創造氛圍,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政府要率先在數據應用、數據開放和數據共享方面,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三是在一些領域要先行先試。既要減少失誤也要寬容失敗。而“痛客”是匯聚社會智慧的一個平臺,尋找“痛”點,要解決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社會的問題。
陳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3月1日,貴陽在北京舉行“痛客”的新聞發布會上,將會由中央部委來發布他們的痛點?!敖裉欤冉o你賣個關子?!彼器镆恍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