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夏
春寒料峭,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吹來的風打在臉上還是硬生生的疼。在大巴扎里買東西時,一位土耳其小伙看我們哆嗦的樣子,笑著問,為什么不去溫暖的西海岸走走?他這一說,倒是把我們原訂的計劃提前了。好吧,說走就走。
一個多小時的飛機,便從陰冷的博斯普魯斯海岸來到溫暖的愛琴海邊。土耳其的整個西部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環抱之中。港口小城博德魯姆,就位于愛琴海的最南端、地中海的出海口處。
博德魯姆是一座500多平方公里的半島,一眼望去,山巒起伏,山凹處都是白色的房子。走在海濱大道上,要不是每家每戶門楣上醒目的“惡魔之眼”(一種玻璃掛件,狀如藍眼睛,土耳其人認為有消災辟邪作用),真會有一種置身希臘小島的錯覺。
博德魯姆與希臘度假勝地圣托里尼島隔海相望,僅一個多小時的水路,同是湛藍天空和蔚藍大海包圍中的小城,同樣有大量的藍白色房屋,故博德魯姆被稱為愛琴海另一端的“藍白之城”。博德魯姆上沒有藍色圓頂教堂,看起來不像圣托里尼島那么“仙”,少了幾分精致,但多了歷史和文化氛圍,多了生活氣息,歡愉的小城便有了根基,它的輕松和不羈不會讓人覺得只是飄浮在半空的一場浮華美夢。
我們入住的酒店正忙于裝修,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旺季。前臺和走廊凌亂地堆著包裝紙,這與我們預期中的看得見風景的酒店不免反差太大。前臺服務生覺察到我們的不滿情緒,請來經理解圍。經理馬赫是一位帥氣的土耳其小伙,他趕忙向我們解釋情況,作為道歉還將我們訂的房間升級為直面大海的海景房。
酒店出門不遠便是共和大道,說是大道,其實也就只能過一輛小面的樣子,商店、酒吧、餐廳、迪斯科俱樂部鱗次櫛比,都集中在這條濱海大道上。據說旺季時這里入夜燈火輝煌,人影憧憧,歌聲繚繞。慶幸我們是在淡季來的,白天常常一整個街區、商店不見人影,寧靜異常。
因為溫暖的氣候,小城吸引了不少國家的移民來此定居。不少海鮮、水果店的東家就是來自俄羅斯的移民。小城以集市為中心,街道彎彎曲曲,密密麻麻,很容易使人轉向。當地極富特色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叫“Dolmus”的小巴。Dolmus定時定點發車,頻繁穿行在市中心與海邊、郊區之間,非常方便。
得知我們的慢生活計劃,馬赫拿著一份地圖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當地情況,并仔細地將幾處歷史景點用筆圈出。
博德魯姆是一個擁有近8000年歷史的地方,也是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出生之地。這里自人類歷史形成之初就有人定居,先后見證了多種文明。城里有幾處年代比以弗所還要久遠的古代遺址,甚至可以追溯到克里特文明時期,因此被稱作土耳其的“世界之窗”。同伴有考古的愛好,對這些世界級的文物早就心向往之。
其中最著名的,是摩索拉斯陵墓。這是公元前4世紀小亞細亞國王摩索拉斯為自己和妻子所建,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陵墓就在一條馬路旁邊,一不小心就會擦肩而過。墓園不到一個操場大小,只余一些斷壁殘垣,前來瞻仰的也只有寥寥幾個游人。
摩索拉斯陵墓是七大奇跡中除金字塔之外存世最久的。從復原模型來看,這座陵墓下大上小,極為堅固,雖經多次地震,基本面貌依然完整。直到1800年后的15世紀,十字軍騎士團來這里,這一奇跡才徹底消失。
15世紀,十字軍騎士團以希臘羅德島為據點,修筑了防御工事。修建工程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終于使這座城堡成為地中海地區最為堅固的堡壘,這就是博德魯姆城堡。
博德魯姆城堡也叫圣彼得城堡,是博德魯姆最顯著的地標,也是小城最完整的歷史見證物。從大門進入,要經過7道門才能真正進入城堡內部。北部和西部都是雙層結構。在西側的坡屋頂,有一座大炮碉堡。城墻上刻有幾百枚十字軍騎士的家族徽章,形制比較類似,圖案包括十字架、橫向和縱向的綬帶、龍和獅子的圖樣。幾百年來歷經風雨,徽章依舊深深刻印在石頭里,歷久彌新。城堡里的5座高塔,分別代表組成十字軍的5個國家的成員——西班牙、法蘭西、意大利、德意志和英格蘭。最高的法國塔可以俯瞰博德魯姆全城和愛琴海。
這座固若金湯的城堡最終還是沒有擋住異教徒的腳步。1522年,奧斯曼帝國大軍經過半年激戰,迫使十字軍騎士團放棄羅德島上的總部城堡,撤往馬耳他。這樣,亞洲大陸上的博德魯姆后路被包抄,孤懸海外,十字軍騎士團未經一戰,就放棄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所有據點。
城堡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精心維護。所有的高塔都可以登臨,整個城墻防御體系都能步行到達。陽光下,土耳其紅色星月國旗飄揚在碧海藍天之間,藍白小城里花草濃密,很難讓人聯想起那金戈鐵馬的年代。
最有意思的是,修筑博德魯姆城堡的建筑材料,正是來自摩索拉斯陵墓。十字軍騎士團將陵墓拆了,當作采石場,在海邊建起了這座城堡。遠遠望去,它就像漂浮在愛琴海上的一艘不沉的艦艇,歷史傳承于其中,不斷湮滅,又不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