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伯公今年96歲,身體硬朗,思維清晰。熟悉伯公的人都說他是越活越健康了,因為伯公年輕時身體并不好,經常生病。我很好奇,不知伯公有何養生秘訣。聽了我的疑惑,伯公笑說:“我是跟庖丁學的養生術。”
我仔細聽了伯公的解釋,認為伯公從庖丁解牛那里悟出并堅持的養生之道大概有下面這幾條:
首先,從庖丁說的“依乎天理”悟出養生之道一:要尊重身體規律。
伯公40歲之前基本上不會考慮身體的感受,后來才發現,他的身體晚上10點半到早上7點前都處于渴望睡眠時段,因此他盡量爭取那個時間段休息。擱以前,他一般都是午休時間長,晚上睡得晚,結果經常頭痛,上午精神也不好。自從調整作息時間后,他中午只小憩20分鐘,這樣晚上睡眠質量也高了。
飲食方面,覺得口干舌燥就多吃蔬菜和水果;覺得心中空落,就會享用一頓葷補美食。想吃什么,想做什么,其實身體都會發出信號,身體需求時給,不需求時不給,這就是尊重身體規律。
其次,從庖丁的“技經肯綮之未嘗”悟出養生之道二:不要過分地為難身體。
庖丁說碰到脈絡相連和筋骨相結合的地方就不會拿刀去砍,讓刀避開,這樣可以保護刀。其實人的身體也像一把刀,我們應懂得讓它避開“技經肯綮”。比如遇到煩惱,要想辦法排遣,避開煩惱的騷擾;身體疲勞了,要懂得休息,避開傷身。悲傷、生氣、憤怒等這些都是身體的“技經肯綮”,我們都要想辦法盡量避開,實在避開不了,就盡早排遣。
從庖丁的“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悟出生養之道三:要經常觀察并仔細感受自己的身體。感覺有異樣或不適時,應引起重視。
庖丁說,他解牛時,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就會仔細觀察,特別謹慎,并且放慢速度。對于我們的身體也應如此,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長什么特別的痣、色塊或腫塊等其他異樣。用心感受一下,是否有覺得特別疲勞或酸痛等不良反應。一旦發現問題,該休息就休息,該治療就治療,該保養就保養,同時要盡量放慢生活節奏。
從庖丁講究“神遇”和“神欲”悟出養生之道四:重視精神的力量。
樂觀、開朗、愉悅,等等這些積極陽光的心態,都對身體有好處,最好時刻保持。伯公說他以前性格急躁、嚴肅,甚至有些悲觀,后來努力讓自己樂觀起來,什么事情往好處想,學習阿Q,心態好了,身體也跟著硬朗了。伯公還說,也可以培養一些養神的愛好,比如下棋、閱讀、書法、太極、養花等,這些都是修身養性的好方式,對于養神很好。
從庖丁說的“導大窾”即讓刀子從寬松處下手悟出養生之道五:要給自己寬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伯公說,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要把自己卡得太緊。這就像一輛車子走在巷子里,太擠的巷子,容易讓車子發生刮擦。工作方面,自己不能行的事不要太過勉強,即便是任務重,也要注意給自己適當松弦。生活方面,更不要因為羨慕他人,動不動就貸款買這買那,這會讓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得逼仄,擠著身體,時間長了會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