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萌萌
【摘 要】小學品德教學工作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教育引領效果,教師應當深刻分析學生身心特點并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運用以案說教、聯系實際等方式組織教學,從而推動教學工作深入開展。
【關鍵詞】小學品德;身心特點;開展教學
品德教學的設計一定要著眼于小學生身心特點,要認真研究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與情感情緒,以及學習生活與成長環境,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保證教學設計更加周密,教學活動組織更加有效。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利用以案說教提高教育滲透力
品德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讓他們擯棄錯誤的理念,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指引。筆者在品德教學中,注重采取以案說教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提高滲透效果。例如在《抄襲害了誰》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向學生講述了一個事例,一名學生平時總是靠抄襲,結果在老師的眼中他是取得高分的好學生,在家長眼中他是學習優秀的優等生,而結果在高考時因為無法作弊,考試成績一塌糊涂,沒有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而和他智力基礎相當的學生,因為平時沒有作弊,沒有依賴思想,勤勤懇懇學習,最后都考上了滿意的大學。筆者運用這一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抄襲行為錯在哪里,具有哪些危害,抄襲活動屬于一種什么樣的行為。學生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得出抄襲是一種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行為,欺騙的是老師家長,害的是自己。因為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通過抄襲獲得了答案,老師以為掌握了,自己也沒有認真的去回顧,實際上就造成學習的一段空白,看似掌握效果較好,實際上一竅不通,既讓老師獲得了錯誤的反饋信息,又使自己沉迷于虛假的成功之中。這樣的說教讓學生有效增強了求真務實的理念。
二、聯系班級管理提高教育滲透力
小學生思想教育非常注重技巧性,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一定要與品德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以班級管理的一些內容作為素材引入課堂,在學習研究之中提高學生集體意識、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參與班級管理和自我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例如《我在班級中的權利》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結合班級工作實際,談一談自己在班級享有的哪些權利。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暢所欲言,認為有在教室運用各種器材設備學習的權利,有布置教室的權利,有組織活動的權利等等。筆者在學生討論發言結束后進行點評,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既然有在班級學習的權利,那么就應當有遵守班級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有在教室進行布置的權利,同時也有保持教室整潔衛生的義務等等,學生對權利和義務對等的意識有了明顯提高。接下來筆者還要求學生針對班級管理中哪些方面需要行使權利、哪些方面需要履行義務進行了積極的討論研究,特別是針對班級管理工作中一些薄弱環節和有待加強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和討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并被有效吸納到班級管理之中,使品德教學的滲透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三、強化思想引導提高教育滲透力
讓小學生從小受到主旋律正能量的教育,讓愛國主義、民族情感教育成為整個思想教育的主潮流,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既要立足于日常的班會等活動,同時也要向品德教學延伸,借助于品德教學豐富的內容、深厚的底蘊,借助于靈活的方式方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例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一課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了解放前解放后、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中國在軍事經濟實力方面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讓學生明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趕跑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帶領全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這才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無論是鮮明的圖片對比,還是數據圖表的演示,都讓學生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震撼。這樣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增強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愛國主義情愫在學生的心中牢牢扎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大力弘揚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尊老愛幼、遵守社會公德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發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連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鼓勵他們深入研究并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從自己所見所思所聞所想之中增強思想教育引導的效果。
四、結合生活感知提高教育滲透力
小學品德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和學生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教師完全可以對教學工作進行拓展,讓學生充分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從生活中發現各種變化,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提高教育滲透力。例如在《家鄉的變化》教學之后,筆者要求學生每6人一組組成調研小組,分別從自己家庭生活條件的變化、本地區道路交通橋梁等基礎設施的變化,以及城市面貌發生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資料搜集。學生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打聽,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通過尋找老照片和新照片進行對比等不同的方式,分三條線體現家鄉一段時期以來發生的顯著變化。在各小組完成調查研究活動之后,筆者組織他們在班級進行展覽交流,有學生搜集到了現在的城市照片和幾十年前的城市照片對比,低矮的樓房、狹窄的街道到現在寬闊的馬路、鱗次櫛比的高樓,這些新老圖片的對比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視覺為之一振,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家鄉經濟發展的變化。再比如有的學生以家庭交通工具變化為線索揭示生活的變化,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再到今天的小汽車,一系列的變化充分展示了人民生活條件的提高,從一個微小的角度反映了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品德教學的有效開展一定要充分立足學生身心特點,以他們的角度、他們的目光、他們的思維去觀察社會、感知社會,讓他們自覺抵制各種錯誤的思潮,以積極向上的理念引導自己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尚新武.小學品德教學方法談[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