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流
最該享受“2.5天假”的是中小學生
張西流
對于7歲的臻臻來說,周末能痛快地玩一天,似乎早已成為一種“奢望”。從5歲開始,臻臻的母親就為兒子報了各種課外班,先后上過美術班、吉他班、英語班、語言表演班、寫字班,等等。其中,有3個特長培訓班,臻臻一直堅持到了現在,除了平時的英語班輔導外,其它都被安排到了周末。(華商報)
一名孩子5歲便開始上輔導班,7歲同時上3個輔導班,可以說是對教育“減負令”的絕妙諷刺。由此,筆者不禁想起2014年8月發生的一場悲劇。安徽省懷寧縣黃墩鎮的16歲學生何龍因拒上補習班服毒身亡。可見,恣意加重學業負擔,已成為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以輔導班為罪魁禍首的課外負擔,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快樂,還扼殺了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孩提時光本該是幸福和快樂的。其實,孩子們的快樂非常簡單,就是能夠無憂無慮地學習和生活。但周末能痛快地玩一天,似乎早已成為不少孩子的一種“奢望”。如今,雙休日變成了孩子們的“雙修日”,一些地方的少年宮早已成了第二課堂,好多培訓項目成了賺錢的機器。生活中,還有多少寓教于樂的兒童游戲?
這些所謂的“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大多不是孩子自己的興趣使然,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廂情愿地“為孩子好”使然。他們希望通過“小灶”的喂養,孩子今后能進重點小學、中學和大學,以后能成為“鋼琴家”“歌唱家”,等等。這樣的“好心”無異于拔苗助長。
國家一直在倡導為學生“減負”,并且明令禁止辦“補習班”,可是,孩子們依然背著沉甸甸的書包。不知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稚嫩的肩膀能否承受如此重負?也許有人會問,現代社會競爭殘酷,不這樣行嗎?
目前,不少地方在執行夏季“每周2.5天假”。在筆者看來,最該享受“2.5天假”的是中小學生,因為他們學業壓力太大了。退一步講,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要把雙休日還給孩子,不要用“好心”扭曲和扼殺了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