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蘆瀟靜
TI助力中國人才培養,推動本土產業發展
本刊記者 蘆瀟靜
在TI的全球戰略中,大學計劃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TI大學計劃始于1982年,多年來不遺余力地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大學計劃”。TI中國大學計劃于1996年正式啟動,由模擬技術(Analog)大學計劃、單片機(MCU)大學計劃以及數字信號處理(DSP)大學計劃組成。正如TI副總裁兼全球教育事業總裁Peter Balyta博士所言:TI從未改變,一直致力于服務學生和老師,幫助學生在畢業時成為滿足產業需求的人才。
2016年是TI大學計劃進入中國的第20個年頭。目前,TI已在中國600多所大學建立了4個技術中心,以及3 000多個TI模擬創新實驗室、MCU實驗室和DSP實驗室;累計向我國高校捐贈的各種軟硬件開發工具達30余萬套,捐贈免費樣片共計240余萬片。每年有超過30萬名學生得到TI各項技術培訓,數萬名學生參加各類TI支持的電子設計競賽。
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TI每年舉辦TI模擬技術、MCU和DSP電子設計競賽,支持卓越工程師計劃;與大學合作成立創新實驗中心,支持大學生創新項目,鼓勵高校應用最新技術進行教學和科技創新。
1996年,TI在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建立DSP技術中心,標志著TI中國大學計劃正式啟動。如今從第一批建立的實驗室中走出的畢業生,很多都成為了TI的產業伙伴,活躍在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中。2015年8月,TI與教育部合作開展2015年產學合作育人項目,未來將陸續在各大高校開展多達23項的“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以及20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聯合基金項目”。
半導體公司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基礎,目前物聯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對TI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機會和轉折點。作為大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TI杯全國大學生物聯網競賽已經成功舉辦三屆。本屆參賽隊伍和人數再創歷史新高。TI副總裁兼全球教育事業總裁Peter Balyta博士及TI亞太區大學計劃總監王承寧博士出席了閉幕式暨頒獎典禮。
基于建設國內物聯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學生跨越從物聯網創意設計到原型實現的鴻溝,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創業活力,推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辦賽方針,本次競賽共吸引了來自約500所大學、1 500個團隊的7 000名學生參加。最終,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FutureEngineers團隊憑借“未來空間——基于體感、語音、腦波的多功能智能家居交互系統”,奪得了本屆TI杯的特等獎。此外,與往屆競賽不同的是,本屆競賽還增加了最佳人氣作品的線上投票環節,經過緊張的投票與互動,來自北京理工大學Infinite Pioneers團隊的“智能繪圖小車”榮獲了最佳人氣作品獎。
作為TI大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一度的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模擬電子系統專題邀請賽已成功舉辦四屆,大賽以模擬電子系統設計為主題,倡導學生們自主創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未來電子信息和電氣工程人才。
2016 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模擬電子系統專題邀請賽于東南大學順利結束,經過激烈角逐,來自東南大學的代表隊憑借在電源系統設計上的優異表現一舉拔得頭籌。本屆大賽旨在促進電子信息類學科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的更新、整合與改革,培育大學生創新意識、綜合設計和工程實踐能力。
不同于產品孵化營,TI的大賽更加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無論是物聯網競賽,還是模擬電子專題的大賽,TI都在鼓勵學生們大膽創新、勇于嘗試的同時,不斷引導學生完善設計思路。電源設計一直是大賽設計中容易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部分。今年5月TI舉辦了第三屆TI全國電源教育者峰會,并計劃在現有課程和實驗中引入電源概念,增強學生在低功耗處理方面的意識。
在過去的20年,TI中國大學計劃為我國人才培養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今年7月,TI第三次與中國教育部簽署十年合作備忘錄,主要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全面支持2018年至202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加強高校與產業的緊密合作?;谛碌暮献鱾渫?TI將繼續加大加深對于學科競賽的支持,希望在下一個十年可以為中國高校培養出更多創新型、創造性的高素質人才,有利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