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克強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8)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
戚克強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8)
為了促進我國高職院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加強高職實訓基地建設,分析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方法,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管理運行機制、優化師資隊伍建設、籌措基地資金建設。
實訓基地;師資隊伍;運行模式
高職院校實訓基礎建設的初衷是要提升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實現教育資源的良性循環。因此,從文化生態、師資隊伍、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對高職實訓基地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展開論述,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服務力與貢獻力。
發展和持續性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要實現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與建設,必須遵守相應的原則和條件。
1.1 可持續發展現實需求——真實性
訓練項目真實性和環境真實性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真實性的主要內容。環境真實性是借鑒現代企業的工作環境、管理模式、經營理念、生產標準和設施設備,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操作技能訓練的培養,進一步完成系統的理論知識教學,努力提升專業領域工藝和技術,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訓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崗位工作,提高學生的生產實踐操作能力,做好崗前訓練和準備,讓學生快速融入社會。
1.2 可持續發展技術手段——先進性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質量,發揮其特征優勢,做好技術前沿、科技內涵工作,高職院校應當做好市場調研,實時掌握市場行業發展動態,更好的滿足市場人才需求。實訓基地建設要具有科學性,確保實訓基地建設的合理性、先進性和創新性。
1.3 可持續發展內在活力——適應性
高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輸送是高職院校的歷史任務,這就要求高職實訓基地建設必須立足當前經濟發展,從市場人才需求出發,更好的滿足人才發展需求,同時還應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樹立正確的實訓基地。
1.4 可持續發展堅實基礎——效益性
為貫徹落實實訓基地“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實訓基地資源共享,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進行人才培養。通過校企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和硬件設備,而學校向企業輸送所需人才,建立以科學為引導、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實訓基地可以采取市場經營管理機制和手段,通過產品銷售和服務等途徑實現利益分配合理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1.5 可持續發展外生推力——社會性
實施開放性建設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實訓基地應當做好教育教學多元化人才培養,將實訓基地作為實踐教學場所,充分發揮基地資源優勢,做好人才培訓服務,加強校企聯系,打造堅實的產品研發、技術攻堅,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產學合作雙贏。實現資源共享。校企合作,有利于實現校企資金互補,人才交流,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打造面向企業、社會的全方位高職教育局面。
2.1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特色型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根本,但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教育經費一直是部分院校至今未曾解決的問題,這樣極大的限制了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發展建設。
由于職業教育發展初期,政府并未采取相應的財政支持,致使高職教育經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雖然近幾年政府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但仍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建設資金籌資渠道狹窄一直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限制因素,資金問題嚴重制約了實訓基地建設和長期發展。
2.2 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由于校企之間利益訴求的差異,企業始終將利益最大化,并未看到人才培養對于企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很多企業并未加入到實訓基地建設中來。缺乏政府法規和激勵約束機制,企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造成實訓基地與企業脫軌,實訓基地設備落后,嚴重影響實訓教學效果。
2.3 師資力量方面的制約
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實訓教學質量和水平,而“雙師型”教師一直是高職院校所缺乏的。高職院校教師缺少實踐經歷、鍛煉機會,現行的人事管理機制也限制了校企之間的人事溝通和交流。
2.4 管理機制不完善
雖然校企合作十分普遍,但是,尚未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和動機機制,實訓基地合作效果不甚理想。教學管理體系不完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設備管理、實訓標準和實訓項目教學體系,嚴重限制了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2.5 建設、評價體系不完整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缺乏整體劃一的建設規劃,對于實訓基地專業設置、經濟吻合、師資建設等方面缺乏明確的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制約了基地實訓效果和建設質量。評價范圍狹隘、評價指標不健全。
3.1 開闊基地建設資金籌措渠道
應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意識,樹立市場意識,充分發揮基地人才“造血”功能,推動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努力爭取政府財政投入。政府投入能夠給高職院校辦學提供巨大的幫助,同時,市場機制建設能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建立產學研交流平臺,充分發揮教學智力資源優勢,利用企業先進設備、工藝,利用融資的方式提高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和規模,增加基地建設預算。
3.2 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建設,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通過相應的減免政策,鼓勵校企之間的合作,利用稅款返還制度鼓勵企業參與基地建設。政府應發揮引領者和主導者作用,建立配套的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相應的監督保障措施。加強實訓基地宣傳,搭建設備供應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更好的滿足企業人才增長的需求。
3.3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教師培養、考評、柔性機制,建立經驗豐富、素質高的教師團隊。完善教師評聘機制,利用多種教師技能培訓,不斷更新教師技術水平,積累教師實踐經驗,采用綜合考評辦法,聘任企業精英到高職院校教學,提高學生實訓教學技術的實用性。
3.4 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
完善實訓基地管理機制,利用政策法規支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資源優勢,建立多元化信息交流平臺,加強校企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入合作,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教學人才作用,完善相應的實訓基地制度建設。
3.5 完善實訓基地評價體系和建設標準
標準化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努力,以實訓基地為基礎,制定中長期基地建設規劃,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原則,明確技術性人才培養目標,將各項專業培養體系指標具體化、細致化。
本文秉持科學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針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問題進行深入的論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對策,努力提升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水平,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更好地滿足市場人才發展需求。
[1] 張亞萍,唐娟.對校企合作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探討[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74-75.
[2] 陳菲,仇邵平.校企共建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的績效評價研究——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131-132.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I Ke-qia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Harbin 150088,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rengthen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i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targete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ethod,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management mechanism,optimize teaching staff and collect construction funds.
Trainingbase;Teachingstaff;Operation mode
G642.44
B
1674-8646(2016)16-0094-02
2016-05-14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模式研究”(ZJC1214035)
戚克強(197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碩士,從事數控加工、機電一體化教學研究工作和實訓基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