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榮啟
抗戰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大批勞模
文/姚榮啟
在總結前幾年評選勞模(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及不足的基礎上,為開好1943年全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的代表大會,陜甘寧邊區政府以政府令于1943年10月5日《頒發勞動英雄及模范工作者大會及其代表的選舉辦法》。從一定意義上講,陜甘寧邊區政府專門發文,頒布評選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辦法和評選條件,應該說是陜甘寧邊區政府嚴格規范了評選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辦法和評選條件,這在我國勞模史上是有里程碑意義的!
《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及其代表的選舉辦法共分十四條,對評選勞模和召開勞模大會的意義、勞模產生的程序及勞模當選的條件等都一一提出了明確要求。《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及其代表的選舉辦法》內容如下:
一、為著總結生產經驗,擴大生產教育,準備明年進一步發展邊區生產起見,決定舉行各分區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及全邊區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會。
二、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以分區為單位舉行,會期定為三天至五天。由專員公署召集之。全邊區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代表會,以全邊區為單位,會期定為五天至七天,由邊區政府召集之。
三、勞動英雄從農村、工廠、合作社、部隊、機關和學校內直接從事農業、工業、婦紡、運輸、打鹽、合作等生產事業的生產者中選出,模范生產工作者從工廠、合作社、部隊、機關和學校內直接管理生產的干部中選出。
四、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之選舉,屬于農村的,依具體情況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為單位,召集居民大會選舉之。屬于部隊的以連為單位,召集全體指戰員大會選舉之。屬于工廠和合作社的以廠或社為單位,召集全體職工大會選舉之。屬于機關的以機關為單位,召集全體工作人員大會選舉之。屬于學校的以學校為單位,召集全體工作人員大會選舉之。屬于學校的以學校為單位,召集全校職員及學生大會選舉之。
五、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依前項辦法選出后,須由直屬主管機關審查加注意見匯報專署。此項審查加注意見及匯報工作,屬于縣政府管轄者由縣政府負責。屬于邊區主管而駐在該分區之機關、學校,由該分區主管機關負責。屬于各警備旅者,由各旅政治部負責。屬于留司直屬者,由留司政治部負責。屬于中直、軍直者,由中央管理局政治處負責。屬于邊區黨、政、民直屬者,由建設廳負責。
六、各分區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如因數量過多,無法召集全體到會時,得由專署酌量調劑之。
七、全邊區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之代表,由分區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選舉之,代表名額規定一百五十名至二百名,其分配如下:
延屬分區(駐軍在內):三十六至四十四名。
隴東分區(駐軍及抗大在內):二十三至二十八名。
三邊分區(駐軍在內):十八至二十二名。
綏德分區(駐軍及軍事學校在內):二十六至三十一名。
關中分區(駐軍在內):十八至二十二名。
中直軍直系統(包括所屬學校、警備團):十二至十八名。
邊區系統(包括黨政民機關、西北黨校、行政學院、延大、公營工廠、農場保衛團等):十五至二十五名。
八、出席代表會之勞動英雄代表,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甲、從事農業、工業、運輸、打鹽及紡織等生產之一而積極生產,成績特出;
乙、推動他人生產,并獲得成績;
丙、恪守法令政策,擁護政府和軍隊,熱愛邊區。
九、出席代表會的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必須是直接領導或管理生產事業干部,并具備下列條件:
甲、對領導管理生產負責,又有辦法,因而獲有優良成績;
乙、積極參加生產、學習、并有創造;
丙、恪守法令政策,并能反對違法舞弊行為。
十、凡駐在分區所轄境內之部隊、機關及學校,無論其是否為專署直接管理,但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及其代表之選舉,以及召集會議,均歸專署管理。
十一、凡移難民多的區域,應注意選舉移難民中之勞動英雄。轉變最好的二流子,亦得被選為勞動英雄。
十二、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之開會日期,由專員公署規定,但須于十一月十號前將出席全邊區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會之代表選出,并將代表之姓名、年齡、性別、住址、略歷等,報告本府。
十三、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的經費及獎品由各分區自備。
十四、出席全邊區代表會之代表到會日及手續另行通知。
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的評選條件和評選辦法是一個整體,實際操作中要完整理解,分步操作。
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選舉辦法第四條指出,勞動英雄及模范生產工作者之選舉,屬于農村的,依具體情況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為單位,召集居民大會選舉之。屬于部隊的以連為單位,召集全體指戰員大會選舉之。屬于工廠和合作社的以廠或社為單位,召集全體職工選舉之。屬于機關的以機關為單位,召集全體工作人員大會選舉之。屬于學校的以學校為單位,召集全校職員及學生大會選舉之。
對勞模的評選,這里反復強調各單位都要開大會選舉而且要全體人員參加的大會選舉。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勞模選舉中的生動體現,這也充分說明在大生產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勞動模范他們在群眾中是有基礎、有威信、有號召力的,他們是受廣大群眾擁護和愛戴的,是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起到引領時代風尚作用的一個英雄群體。
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選舉辦法的第八條規定了勞動英雄必須具備的條件:
甲、從事農業、工業、運輸、打鹽及紡織等生產之一而積極生產,成績特出;
乙、推動他人生產,并獲得成績;
丙、恪守法令政策,擁護政府和軍隊,熱愛邊區。
陜甘寧邊區政府出臺當選勞動英雄必須具備的條件,應該說它的內容在當時來說是比較全面的,首先是在生產勞動中做出的成績是特別突出者,是生產勞動中的佼佼者,其次是不僅勞模自己在生產中取得最好的成績,而且還要能幫助他人生產,并要他人在生產中也取得成績。第三是在政治上擁護政府和軍隊,熱愛邊區,在這點上特別強調恪守法令政策??梢姡敃r的延安,陜甘寧邊區政府就十分重視法制建設,勞動模范不僅是勞動中的模范,同時也應是遵紀守法的模范,這是非??少F的,對后人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建設廳,在大生產運動中擔負著繁重的具體組織全邊區大生產的工作,其中表彰勞模(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日常具體工作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在陜甘寧邊區政府確定召開勞模大會,并由政府公布了勞模的選舉辦法和勞模當選必備的條件之后,他們根據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情況,建設廳又提出了選舉勞模的一些具體做法,建設廳提出的實施意見是:
(一)今年的生產運動,在公私生產各方面均創造了大批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在他們之中,有的已經發現了,并經過黨政府獎勵與發揚,這是必須的。但因為以前無統一標準的規定,及未經選舉等原因,故有的尚未被發現,這是一個缺點。這次選舉,就是要把所有符合邊府規定標準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經過選舉都發現出來,加以發揚。同時在選舉以前,已經受過獎勵,而未經過選舉的,在這次選舉中,亦要經過選舉辦法規定,加以選舉,目的是他們的模范作用能夠發揚,并藉以避免濫竽充數,就是說,凡是符合政府規定標準的不論已被發現或未被發現,均應在這次選舉中選舉出來 。但如果不符合規定標準的,即使已經受過獎勵,也不應選舉,藉以提高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質量。
(二)選舉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及代表,應符合黨政經濟政策,農業生產占第一位,均應著重選舉農業上的勞動英雄,但又應兼顧各分區的特殊經濟,如三邊應注意打鹽,運鹽和畜牧,及水浸地;隴東應注意運鹽和畜牧;延屬應注意運輸合作,移民及東三縣之植棉;綏德分區應注意改良耕作方法與婦紡;關中分區應注意修堰地,檢畔地與移民等,要公私生產兼顧,但私人經濟(比率)占第一位,故名額上人民(群眾)中勞動英雄(比率)應占半數 以上,公家生產中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不能超過半數,其中軍隊(數量)又占第一位,軍隊應占半數。這種照顧是必須的,沒有這種照顧就不能發揚生產戰績各方面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創造作用。
陜甘寧邊區建設廳的第四條意見指出,選舉出席邊區代表大會的代表,除了人民(群眾)中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外,并應選舉他們之中比較最有創造和經驗的為宜,使代表能收到更大更多的成績。在成份上應更多注意選舉貧農和中農,富農應注意選舉在革命后發展起來的。
陜甘寧邊區建設廳的第五條意見指出,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選舉,是生產運動中的重要教育工作,因此,選舉時應盡量做到有廣大群眾參加,例如利用集市及自衛軍集訓等機會來進行選舉,初評出來的勞動英雄,應將其名單及對生產貢獻和成績,用口頭的或畫報壁等方式加以公布表揚,以擴大教育與宣傳。對于當選的勞動英雄,黨政工作人員應派代表到他們家里道賀,鄉政府討論生產動員(工作)時,應召集他們參加,并經常檢查他們的生產工作,發揚他們的創造與模范作用,使他們成為推動生產的骨干。勞動英雄的稱號應分別為鄉的、區的、縣的、分區的、全邊區的五級,可以在選舉后實行升降,好的上升,不好的可以下降 ,以提高勞動英雄在農村的地位,使他們受到人民應有的尊崇。對于出席分區大會與邊區代表大會的勞動英雄,應發動人民和機關歡送招待,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陜甘寧邊區建設廳的實施意見,對勞模的選舉辦法更加細化,更有利于在實際選舉勞模工作中的具體操作。如關于勞模的選舉,實施意見就反復強調,“要把所有符合邊府規定標準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經過選舉都被發現出來”,“同時在選舉以前,已經受過獎勵,而未經過選舉的,在這次選舉中,亦要經過選舉辦法規定,加以選舉,目的是他們的模范作用能夠發揚”。這條實施意見,充分說明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產生是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的,他們在群眾中有威望、有作用、受到群眾崇敬和愛戴。再如實施意見講的“選舉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及代表,應符合黨政經濟政策,農業生產占第一位,但又應兼顧各分區的特殊經濟,如三邊應注意打鹽,運鹽和畜牧,及水浸地;延屬應注意運輸合作,移民及東三縣之植棉;等等。這條實施意見就非常明確告訴各地,選舉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時,不要搞一刀切,各地情況不同,勞模的選舉產生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這條勞模選舉的實施意見,充分體現了黨的“實事求是”的路線,既考慮了一般情況,也照顧了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特殊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勞動模范的選舉不走過場,而是依靠群眾,實事求是,真正把那些在大生產運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群眾中有威望的模范人物選出來,同時在選舉中,也讓群眾受到教育,在群眾中樹立標桿,使廣大群眾學有方向,趕有目標,進一步推動大生產運動的蓬勃開展。
為開好1944年12月在延安召開的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陜甘寧邊區政府在總結以往尤其是1943年召開勞模大會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個更加完善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的選舉及獎勵辦法,并以陜甘寧邊區政府命令由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的名義,于1944年9月1日“公布施行”。
1943年10月公布施行的“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及其代表的選舉辦法”共14條,而1944年9月1日公布施行的“邊區政府關于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選舉與獎勵辦法”則有37條,分為選舉標準、群眾中的選舉、部隊中的選舉、機關的選舉、獎勵、選舉會期及經費等內容。從二個選舉辦法比較,1943年的選舉辦法從內容上講也基本涉及了1944年公布施行的選舉標準與獎勵辦法,但1944年選舉辦法則更細化、明確、完善。
在1944年公布施行的選舉與獎勵辦法的第四條規定,凡邊區居民皆得為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之選舉及被選舉人,無階級、黨派、職業、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性別、民族、國籍的限制。
這條規定,意義是何等重大。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切服從和服務于抗日的需要。只要你符合勞模標準,你就有被選舉權,你就可以當選村、鄉、縣甚至邊區的勞動模范,這里沒有階級、黨派、職業、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性別、民族、國籍的限制。早在70多年前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的選舉勞動模范的規定,至今仍熠熠生輝。
而選舉與獎勵辦法的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對獎勵的規定是:
村、鄉、縣的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由各級政府酌量予以物質的獎勵,如農具、用品、衣物、獎金等,此外,并予以以下名譽獎勵:(一)村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由鄉政府將其事跡在全村宣揚之。(二)鄉的,由鄉政府送給獎狀,張貼門首,并將其事跡在全鄉宣揚之。(三)縣的,由縣政府送給獎狀獎章,并將其事跡在全縣宣揚之。而邊區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除由邊區政府酌量發給耕牛、衣服、用品或獎金等物質獎勵外,還要發給獎匾、獎狀、并將其事跡在全邊區宣揚之。
陜甘寧邊區政府對獎勵的規定是這樣明確、清楚。對勞動模范的獎勵除物質外,則反復強調給勞動模范予以榮譽獎勵,分村、鄉、縣、邊區的不同情況,在一定范圍內大張旗鼓地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在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以利于更好地開展大生產運動。另一方面,讓勞動模范有榮譽感,有成就感,則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則更有奔頭,則會進一步帶領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群眾投身大生產運動,推動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在1944年9月1日頒布施行的“邊區政府關于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選舉與獎勵辦法”的35條指出,“已當選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若發現其行為與工作不足表率時,得到群眾之要求由各級政府及主管機關撤銷之,并在下屆相當的代表大會上追認此項撤銷?!边@項規定,講清楚了勞動模范獲得者的這個稱號不是永遠享受的,當其行為和工作不起表率作用時,經群眾要求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可以隨時撤銷。勞動模范是光榮的,不允許人玷污她、褻瀆她。當然,對勞動模范稱號的撤銷是慎重的,嚴肅的,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的,要求撤銷其勞動模范稱號需“在下屆相當的代表大會上追認此項撤銷”。
從1939年開展的大生產運動中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第一個政府獎勵勞模條例,經1943年、1944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幾度修改,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的獎勵勞模條例、評選辦法、評選條件等日趨完善。這生動說明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戰爭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總是在不斷總結自己,完善自己,即使一件具體工作一點都不含糊,在實踐中追求完美。而正是這種精神,使大生產運動中產生的一批又一批勞動模范,在大生產運動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推動力,進一步促進了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