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羊
古代狀元趣事多
文/張春羊
高考結束以后,各省的高考狀元便成了輿論的焦點,可見狀元的影響力之大,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中國古代對狀元則更加推崇和重視,自科舉制創立到廢除,中國古代總共出了592位狀元,其中不乏一些很有趣的狀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間丁丑科的狀元,他身材較胖,很能吃,是個農村漢子,雖然腦子不聰明,但是非常的勤奮。由于自己先天條件不好,李蟠寫字非常的慢,考試時間又特別長,于是自己帶了36個饅頭上了考場,無奈天黑時大部分考生都交了卷,李蟠還沒有寫完,而饅頭已經吃完了,而肚子又餓了,只好向監考官要饅頭吃,監考官見他可憐,便又給了他幾個饅頭,直到半夜李蟠才將文章寫完交了卷。康熙皇帝聽說了這件事,贊揚李蟠的苦學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還行,就破例讓他當了狀元,這件事馬上傳開了,有詩云:“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于是李蟠“餑餑狀元”的名號就傳開了。
現在經常有和同學較勁而奮力學習,最終取得好成績的高考生,而在宋代也有倆人互相較勁學習,而他們竟然都高中狀元。秀才呂蒙正某年到山東游玩,聽說當地有個才子名叫胡旦,寫得一手好文章,冠絕古今,但就是為人有些自傲,呂蒙正去拜訪他。席間吟詩一首,詩的最后一句是“挑盡寒燈夢不成?!苯Y果被胡旦嘲笑說:“這時瞌睡蟲,就知道睡,肯定無法高中的?!眳蚊烧稚鷼?,回去后奮發讀書,第二年高中狀元。于是寫信羞辱胡旦:“當年的瞌睡蟲也中了狀元,你連瞌睡蟲也不如?。 庇谑呛┮矈^發讀書,第二年胡旦也高中狀元,兩人又同朝為官了。
除了靠勤奮苦學高中狀元以外,古代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狀元之事。明啟年間有個叫汪本的書童,侍奉主子進京趕考,主子進考場后,汪本便在京城轉悠,無意間沖撞了大太監魏忠賢的儀仗,被侍衛抓住,帶到了魏忠賢面前,魏忠賢正巧喝的酩酊大醉,口齒不清,嘟囔著說道:“把這個考生拉去……拉去斬了算了?!笔绦l聽錯了,以為魏忠賢說把這個考生“取了算了”。于是趕緊帶著魏忠賢的名帖,把汪本送到了考場,對主考官說:“魏大人有令,把這個人取了算了。”主考官只能遵命,又為了討好魏忠賢,便找人代筆答了考卷,把汪本錄為了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