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晗 趙洪生
緊扣龍頭企業 適應行業實際——北京方莊地區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經驗介紹
□羅有晗 趙洪生
北京市豐臺區的方莊地區餐飲業發達,這里有全市聞名的“方莊餐飲一條街”。方莊餐飲業擁有企業120余家、從業職工3400余名。方莊地區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助推餐飲行業建立起科學規范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服務居民生活、促進地區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依托骨干企業工會主席例會制度。
2010年,北京方莊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骨干企業工會主席例會制度——選取轄區幾家規模大、職工多的骨干餐飲企業,每月召開一次骨干企業工會主席例會,既貫徹工會工作落實情況,又交流各企業工會管理經驗,掌握餐飲行業最新動態。協商之前,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提前在例會上傳達工資協商有關政策文件,反復解釋宣傳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為工資集體協商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依靠骨干企業職工志愿者隊伍。
通過骨干企業,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組建起一支職工志愿者隊伍。志愿者規模維持在70余人,均為餐飲骨干企業的一線職工,工作相對穩定、在職工群眾中有影響力。協商前,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向職工志愿者普及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知識;協商中,餐飲行業工會就代簽協議,向他們征求意見。通過職工志愿者向其他職工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積極爭取職工對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向企業負責人闡釋相關意義。
為了使餐飲企業負責人正確認識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前期多次登門拜訪,向企業負責人當面闡釋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意義,增強企業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著力解決工資協商“企業不愿談”的問題。
(四)摸清餐飲行業工資協商標準。
通過逐家走訪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確立了方莊餐飲行業13個崗位,并根據崗位工作強度、現有工資標準,結合方莊餐飲行業現狀,形成了可供討論的工資集體協商協議草案。
草案形成后,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穩步推進,協商中充分尊重勞資雙方意見:第一步,重點談。與骨干代表企業逐一商談,形成待簽協議。第二步,求擴展。向職工志愿者征求對代簽協議的意見,針對職工最關心的加班補休、休年假、節日三倍工資等待遇問題進行修改,之后再逐一與其它多家企業談,直到達成共識。第三步,簽協議。組織企業協商通過《方莊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由先期的骨干企業負責人代表餐飲行業與餐飲行業工會簽訂協議書。第四步,抓落實。將《協議》送達其它餐飲企業,由負責人簽字蓋章確認,確保企業參照協議執行。第五,妥備案。將《協議》等材料報送北京市豐臺區人社局審核備案,確保工資集體協商的法律效力。
北京市豐臺區方莊地區餐飲行業開展工資協商以來,工資標準每年都能順利增長7%-10%,職工工資比周邊同類職工高出20%。
(一)以點帶面,重視發揮骨干企業作用。
北京方莊地區有上百家餐飲企業,而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只有一名專職工會主席,要有效動員全行業企業,必須依靠骨干企業“以點帶面”。在整個協商過程中,通過骨干企業工會主席例會制度、職工志愿者制度,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將本行業龍頭企業充分調動起來,有效組織人力宣傳動員。無論是前期的行業摸底,還是協商協議的商談、修改、推廣,都是靠骨干企業發揮示范帶頭、解釋推動作用,在骨干企業率先完成后,帶動行業實現工資集體協商全覆蓋。
(二)靈活務實,確定合理協商標準。
工資集體協商能否成功,定好工資標準是關鍵。在形成協商協議草案的過程中,北京方莊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綜合考慮地區消費水平、一線職工勞動強度、企業經營情況等因素,確立合理、現實的工資標準和增長幅度。從職工方來說,合理的工資標準為他們提供了收入保障,在勞動合同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重保險。對企業方來說,這一標準使企業能夠靠待遇留人;切合實際的增幅,也為企業留有余地和提升空間。從而使工資集體協商更切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極大地提高了勞資雙方達成共識的可能性。
(三)依法依規,源頭確保協商正規專業。
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在推行工資集體協商的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規定;選派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學習方法策略和談判技巧,從源頭上保證工資集體協商的科學性、專業性,。由于宣傳到位、程序穩妥、勞資雙方充分理解,方莊地區餐飲行業后續每年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都開展得很順利,已逐步建立起正常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p>
(作者為全國總工會掛職干部、北京市方莊地區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