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文學跨界寫作”筆談
主持人語
沒有劃界,何來跨界?在討論漢語文學的跨界寫作之前,我們或許有必要先思考以下問題:何謂漢語文學?漢語文學的邊界何在?它與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學”有何區別?我們又該在什么樣的語境之下討論漢語文學以及漢語文學的跨界寫作等問題?顧名思義,漢語文學強調的是文學的語言屬性,而非以民族、國別或區域命名的文學。即便如此,當我們重提漢語文學時,其本身所蘊含的民族性與跨國性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當文學書寫隨著各民族人口在全球范圍內遷移而頻繁地跨越國家、語言與文化的界限時,以語言屬性來為文學命名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潮流。漢語文學與英語文學、法語文學、西班牙語文學等其他以語種命名的文學一樣,早已超越了原有單一民族或國別的局限,成為一種世界文學。當然,英語文學、法語文學和西班牙語文學所具有的殖民與后殖民屬性卻是漢語文學所不具備的。世界性意義的漢語文學是幾個世紀以來華人自然流散的結果,介于兩種或兩種以上跨文化特質,也讓其成為近年來比較文學研究界關注的焦點。除此之外,有關跨界寫作的研究在傳統的國別文學研究中也多有涉獵,如文體之間的跨界、寫作人身份的跨界、媒介之間的跨界等。盡管跨界寫作在中外文學與文化史上異象紛呈,但對跨界寫作的理論提升與學理探究依然任重而道遠。
武漢大學文學院寫作學專業的四位碩士研究生分別從文體、媒介、地域與語言四個角度,以豐富而扎實的個案研究呈現了漢語文學跨界寫作的多種可能性。鮑光君的《試析〈橋〉的詩化特征》以中國現代作家廢名的小說《橋》為例,從詩情、詩意、詩境三個層面分析廢名是如何賦予《橋》這部小說以詩性特征的,從而實現“詩化小說”在詩歌與小說兩種文體之間的跨界。劉文嘉的《網絡游戲的超文本性與互文性》以近年來國內熱門的RPG網絡游戲《劍俠情緣網絡版三》為例,從該游戲文案策劃、游戲進程中的玩家介入以及游戲激發的二度創作,探討漢語寫作如何經由媒介的跨越而呈現出一種后現代的超文本性與互文性。劉俐的《在原鄉和異鄉中行走:論虹影的跨國界書寫及意義》以旅歐華人作家虹影的跨國文學創作為研究對象,結合作家個人的移民經歷分析虹影小說中原鄉與異鄉的書寫策略,進而肯定虹影跨國文學創作的意義。丁旺的《嚴復譯〈天演論〉的人稱與語體變化》,不僅以中英文對照展示了嚴復漢譯《進化論》在人稱與文體上的變化,還對英譯漢這種特殊的跨界書寫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進行了較深入的探析。鮑光君等人的研究雖聚焦個案,卻以扎實的文本分析從文體、作家、傳媒、翻譯等多個層面反映了漢語文學跨界寫作的復雜性,或可激發我們對漢語文學跨界寫作作進一步的理論思考。
(主持人張晶,武漢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I206.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824(2016)04-0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