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文,晏 云
(湖北工程學院 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
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發展對策研究
胡文,晏云
(湖北工程學院 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國家對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而產學研用合作則是地方高校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地方高校不斷致力于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的創新,從最初單純的技術轉讓模式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主要有校地共建研究平臺模式、大學科技園模式、校企共建實踐基地模式以及校企合作開發模式等。與此同時,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地方高校要進一步發展產學研用合作,就需要積極尋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成立校級產學研用合作指導委員會,改革創新科研管理機制,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引進和培養。
關鍵詞: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應用型人才;高校創新
2015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地方高校應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上及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地方高校要實現成功轉型,關鍵是調整專業設置,實現專業與產業的直接對接,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用合作作為推進高校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共贏的重大舉措,對于高校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模式
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是指產學研用各方在合作時所采取的實質性的合作方式。好的合作方式才能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才能達到合作的目的。在產學研用合作實踐過程中,地方高校結合自己的實際,依托優勢學科,積極創新合作模式,與地方、企業建立多方位的合作關系。近幾年,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用合作的發展,地方高校致力于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的創新,從最初單純的技術轉讓模式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主要有校地共建研究平臺模式、大學科技園模式、校企共建實踐基地模式以及校企合作開發模式等。
1.校地共建研究平臺模式。地方高校辦在地方,與地方的經濟、政治及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發展需要地方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也應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地域和行業優勢,合理設置學科專業,將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和辦學資源延伸到社會,促進教學、科研與地方生產的良性互動,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1]52校地共建研究平臺模式主要是指地方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與地方合作對接共建科學研究平臺的一種產學研用合作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創新優勢,更好地與地方經濟和產業接軌,在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辦學水平。
2.大學科技園模式。大學科技園模式是以大學為依托,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利用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文化氛圍等綜合資源優勢,以孵化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為目的的一種產學研用合作模式。[1]54通常有兩種創建方式。一是“一校一園式”,主要是以一所大學為依托,由大學獨立創建,或者大學與地方政府或高新區共同創辦,是大學的組成部分;二是“多校一園式”,即由多所大學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聯合創建的大學科技園。大學科技園作為產學研用合作的產物,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是溝通高校與企業、社會的重要橋梁。
地方高校是地方經濟發展智力支撐的主要提供者,利用自身的人才、設備及科研等實力,與地方政府或高新區共同創建科技園,有利于其實施技術專利轉讓、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咨詢服務等。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在園區企業實習實訓的機會,參與到工作實踐中,培養其動手實踐、創新創業的能力,從而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近年來,很多地方高校在地方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依托自身學科、人才、技術優勢,合作建設大學科技園,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地方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3.校企共建實踐基地模式。地方高校加強產學研用合作的最主要目的即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在具備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突出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建立實踐基地供學生實習實訓對于地方高校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地方高校一般與周邊地區企業共建長期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且共建基地雙方互派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基地實習實訓學生的指導與管理,共同制定學生實習實訓計劃、內容,保證學生高質量完成實習實訓任務,達到實習實訓的目的。
4.校企合作開發模式。合作開發模式是指企業根據生產和市場需求提出技術合作要求,高校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優勢與其合作,企業和高校共同享有合作研究成果所帶來的利益。[1]53此模式能夠實現資源優勢互補,針對企業需求實施技術開發,研究成果共享,達到共贏,是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常用的一種模式。以湖北工程學院為例,湖北工程學院與湖北藍盾之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深入合作,共建建筑防水材料研究開發中心,2011年獲得湖北省科技廳批準的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湖北宇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500萬元與學校化材學院共建新能源電池關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學校還與孝感市有關企業共建孝感市道路交通新型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孝感市集成光電子器件研發中心、孝感市新科建筑設計院等。校企合作開發、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提升了學校科技創新對地方優勢行業的科技引領作用,推動了學科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的有效融合,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現狀
基于對地方高校實際的分析,其產學研用合作的現狀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組織保障不到位。組織保障是產學研用合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它主要包括組織機構保障、人員保障以及管理制度保障等。然而,地方高校在產學研用合作的組織保障上普遍做得不夠到位。就組織機構及人員保障方面來說,大多數地方高校的產學研用合作組織機構都是由學校科技處作為校級管理協調機構,各二級學院作為產學研用合作的具體執行機構,即使有專門機構,多半也是采取半獨立或者掛靠其他單位的方式,真正針對產學研用合作獨立設置的機構或組織很少,甚至沒有。在此基礎上,自然也很少有專職人員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多半是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兼任。對于管理制度保障,有關產學研用合作的制度規定一般散見于一些科研文件中,如科研工作獎勵辦法、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等,很少有專門針對產學研用合作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
2.科研總體水平不高。科研水平是地方高校創新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動產學研用合作發展的重要保障力。地方高校大都以教學為主,一般科學研究起步晚,相對于重點院校來說,科研總體水平不高,服務經濟的能力還不強。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及經濟條件的限制,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人才比較缺乏,而且大多數教師都是出于晉升和評職稱的需要從事科學研究,因此,低水平重復性科研選題較多,縱向課題居多,橫向課題很少,大多數研究屬于低水平的理論研究,真正立足于實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服務地方經濟的研究很少,水平也不高。
3.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研發的新科技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產學研用合作的重要體現。一直以來,由于科技成果轉化所需的時間長,風險高、收益低,且沒有相應的制度保障,科技人員在轉化科技成果方面的積極性并不高,導致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都很低,很多科技成果最后都束之高閣、不了了之,造成了大量的資源、人員浪費。
4.“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雙師型”教師是指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雙師型”教師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并取得技術職稱,同時還應取得教師資格證,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地方高校要促進產學研用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及創新創業能力,“雙師型”教師是其必要的保障條件。從目前地方高校的實際來看,大多數教師都不具備有效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缺乏企業工作經歷,無技術職稱,滿足“雙師型”條件的老師很少,平均比例大致在10%左右,而國家對于地方高校的“雙師型”教師要求是要達到30%左右,所以,離國家要求的差距還很大,“雙師型”師資力量還很薄弱。
三、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從上述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現狀中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在產學研用合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要進一步促進地方高校產學研用合作快速發展,不僅要在具體層面對內尋求支持,還要在宏觀層面對外尋求外部資源,即尋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強學校層面的機構設置、改革創新科研管理機制以及大力引進“雙師型”教師等。
1.積極尋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唯一主體,組織協調、激勵引導產學研用合作是其必然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產學研用合作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加強其宏觀調控職能,建立健全適合產學研用合作的體制機制,通過制定稅收減免、成果轉化、科研獎勵等優惠政策調動高校、企業參與產學研用合作的積極性,為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校科技人員參與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另一方面,作為產學研用合作主體的地方高校應積極主動尋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在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實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阻礙,需要地方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的時候,應積極主動地與地方政府溝通聯系,說明困難所在,提出合理的政策需求,尋求相應的政策支持。
2.成立校級產學研用合作指導委員會。大多數地方高校的產學研用合作組織機構都是由學校科技處作為校級管理協調機構,各二級學院作為產學研用合作的具體執行機構,真正針對產學研用合作獨立設置的機構或組織很少,甚至沒有。因此,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用深入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地方高校應成立校級產學研用合作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學校領導、政府職能部門有關人員、專業帶頭人、行業企業負責人、行業企業技術人員等組成,定期不定期地請他們來校,召開委員會會議,對專業規劃和調整、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以及企業合作體制機制建立等方面給予專業意見和建議。此外,委員會還應負責產學研用合作協議、合作項目的審核上報、組織實施、跟蹤服務及檢查評估,產學研用合作的經費使用和監督,產學研用合作的信息發布、宣傳以及產學研用合作各類文書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歸檔工作等。校級產學研用合作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將在組織機構和體制機制上對校企合作提供保障,是機制和載體的創新,有助于形成“政、企、行、校”四方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工作局面,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3.改革創新科研管理機制。改革創新科研管理機制,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地方高校需通過增設實體科研機構,建立評價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學術標準,以及建立以創新和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發揮科研獎勵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以突破科研體制機制障礙,促使科研水平提檔升級;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科研人員多走出去,面向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多爭取橫向科研經費,尋求科研經費的社會化。同時,為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地方高校需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加大研發團隊對科技成果的支配權及收益的所有權;鼓勵和支持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創新創業,并允許離崗轉化科研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實行專業技術人員帶薪學術假和產業假制度,開展創新創業,并將其科技項目及成果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等。
4.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師資條件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障。進一步推進地方高校的產學研用合作,加強“雙師型”師資的引進和培養是關鍵。首先,地方高校應大量聘請吸收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的專職或兼職教師,對實踐教學、橫向課題研究及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進行全程指導,保證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進行實踐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其次,地方高校在師資引進的時候,不能只關注教師的學歷,認為學歷越高就越好,應本著專兼結合的原則,優先聘請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若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可以適當放寬其學歷條件。再次,建立校內專職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和頂崗的工作機制,讓專業課教師更好地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和掌握生產過程,提高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最后,完善中青年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通過赴相關高校做訪問學者,積極學習別人的經驗,通過到實習基地、共建單位等進行專業實踐和交流來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影,李三喜,齊偉.地方院校產學研合作的定位、模式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2(11).
(責任編輯:張曉軍)
收稿日期:2016-04-18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5Q212);湖北工程學院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開放項目(HGFGZX2014K08);湖北工程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6A37)
作者簡介:胡文(1984-),女,湖北安陸人,湖北工程學院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講師,碩士。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824(2016)04-0077-0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Industry-Study-Research-Use Cooperation at Local Universities
Hu Wen,Yan Yun
(UniversityDevelopmentandReformResearchCenter,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Abstract: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s a new requiremen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study-research-u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of high quality at local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local universities are commit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from the original simple technology transfer to the present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There are mainly the modes of co-building research platform,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chool-enterprise co-building practice bas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re still exist some obvious problems in such cooperation. To further develop the cooper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to actively seek the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establish the university committee of industry-study-research-use cooperation, reform and inno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double professional teacher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industry-study-research-use cooperation;applied talents;innovation at universities
晏云(1986-),女,湖北荊州人,湖北工程學院大學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