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法江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航空物流人才的特色培養研究
何法江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201620)
航空物流的快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的提升,而校企合作模式是有效提升航空物流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式。通過校企合作對于航空物流人才培養的作用的分析,從動力機制、激勵與保障機制、領導協調機制三個方面分析了航空物流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機制,并在基礎上從制度設計、專業定位、素質培養等幾個方面提出了航空物流人才培養的具體舉措。
航空物流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方案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等新興消費模式的興起,航空物流需求不斷提升。此外,航空物流綜合服務功能亦不斷拓展,已由簡單的貨物運輸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的方向發展。航空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對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要求。以航空運輸為特色方向的物流管理專業在國內雖開辦的時間較短,但仍有很多學者對其人才培養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李均敏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訂單式”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認為該模式有利于利用雙方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1];吳文良則從航空物流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的角度上,探討了如何完善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要狠抓實踐與創新性教學,著力培養學生持續創新能力的觀點[2];邢邦圣從培養目標、崗位能力、課程綜合化、整體優化、時效性和超前性等幾個方面,論述了人才培養計劃的開發[3];李於洪、曹玉華等以國際合作聯合培養的模式為背景,對物流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體系的建設進行了探索性研究[4]。
航空物流人才具有較強的行業應用特征,校企合作模式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形式。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不僅能夠切近航空物流發展需要,又能有效遵循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
(1)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校企雙方可以在“資金、項目、人力資源、教學實踐”等諸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5];使學生在接受學校理論教育的同時,又能感受到企業環境的熏陶,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又能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便于日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的。
(2)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隨著航空物流的高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直接向高校提出人才培養要求,高校根據企業需求調整培養方案,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此外,航空物理企業將生產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委托高校進行技術攻關,在鍛煉了師生的科研能力的同時,又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
3.1校企深度合作的動力機制
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的動力主要包括有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6]。其中,外部動力是除了高校和企業以外推動校企合作辦學的作用力[5],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引導、市場的需要和科技的推動。而內部動力是來自于高校與企業內部的驅動力,包括利益驅動以及自身發展要求。在內部動力上,應構建由雙方領導及主要職能部門參加校企合作領導工作小組,共商專業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經費籌措等航空物流人才培養中的重大問題;此外,應加強校企雙方的互動與交流,企業可以通過設立“獎教金”和“獎學金”的形式,獎勵在取得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學校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和承接企業委托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吸引企業優秀的管理和工程科技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與交流,實現學校與企業雙向融合與互動[7]。
3.2合作的激勵與保障機制
企業與高校通過共享資源的形式實現共贏,一方面,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通過頂崗實習,提高了航空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高校憑借辦學優勢,通過成人教育的形式面向航空物流企業員工開展繼續教育,通過短訓班、自學考試輔導等方式提升了民航物流企業人員的素質。校企雙方優化了資源配置,共享了資源,實現了互利合作。
3.3合作的領導協調機制
校企共建“航空物流專業委員會”是完善校企領導協調機制的有效手段。“航空物流專業委員會”應由校企雙方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相關人員構成,平時委員會成員在各自單位,由一位專職聯系人負責聯絡各成員單位,每年定期召開兩次校企合作委員會成員會議,共同研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人才培養方案等相關問題。專業委員會是校企合作辦學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決策、咨詢、協調機構。為了加強溝通與交流,專業委員會應建立例會制度,原則上每學期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對航空物流專業的辦學方向、發展規劃、專業設置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
4.1校企合作中的航空物流人才素質與能力培養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產學合作戰略聯盟,通過為學生營造企業與學校的雙重學習環境,既可使學生獲取、積累和整合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特別是思維力,發展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再通過知識和能力的升華,內化為自身素質,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利用高地人才需求量大、就業信息廣等優勢,能很好地解決當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8]。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4.2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總體目標
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其設置科學與否直接關乎人才質量[9]。航空物流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可設定為:探索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設置,完善和優化航空物流專業培養計劃,為豐富和促進我國具有航空運輸特色的物流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提供實踐探索的經驗。
航空物流專業的培養計劃制定要體現錯位競爭的思想,一是培養計劃特色上的錯位,即突出航空特色而非一般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二是培養層次上的錯位,即以本科教學為主,制定本科層面的培養計劃;三是培養人才類型的錯位,即制定能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計劃而非研究型人才培養計劃。
4.3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方案設置
(1)設計合理的培養方案設置制度。為保證培養的航空物流人才能夠勝任企業的需要,培養方案的設置應該采取“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吸納用人方的建議。吸引企業參與學校的培養方案的制定,對學校來說這關系到學校教學的成功與否,對企業來說則關系到企業能否招募到優秀的員工,實現校企雙贏。
校企雙方應就航空物流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組建專門機構,制定合理制度,保障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專業教師與企業業務骨干團隊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承擔基礎性的角色,負責計劃的具體制定;初步的培養方案建立在充分的市場需求調研與準確的學科動態把握上;在培養方案制定前,團隊虛心聽取教務部門,院務委員會、學院學術委員會的建議,領會培養方案的設計理念,明確專業定位與特色。在培養方案初稿提交后接受反饋意見并不斷調整,使正式培養方案得以通過。
(2)突出航空物流專業特色。特色是航空物流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出發點,航空物流專業培養方案應著力體現專業特色:①遵循航空物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律,產學合作、工學交替,強化實踐訓練和運營全過程案例教學;②按照航空物流業的實際需要,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并根據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確定相應的教學方式,實現人才培養與航空物流產業的零距離對接;③設置一系列培養創新能力的實踐環節教學內容,通過建立專業實驗室和交叉型綜合實驗室以及校外實習基地落實教學內容;④實施“專業平臺”加“實踐模塊”的教學培養模式,其中“專業平臺”不僅應包含物流管理的核心理論知識體系,也應包括航空運輸相關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科融合為學生提供日后工作所需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實踐模塊”的構建應與航空物流企業及相關部門開展密切合作,積極建立產學院基地,為學生提供的充足的實習、實訓崗位,通過頂崗工作、專業實習等形式提升學生對行業的了解程度,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度,最終實現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優秀人才的目標。
(3)突出應用能力培養。航空物流專業的培養方案制定應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出發,加強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健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減少驗證性實驗,特別注意實驗內容的更新,有計劃地開設示范性實驗課程,大量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或實驗項目。同時,加強外語教學,在調整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加大英語應用能力培養。
(4)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培養方案中,應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①在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學分,學生參加科研或創新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或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市級和市級以上的教學、文藝、體育等競賽獲獎者可獲創新學分,可沖抵公共選修課學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②采用更靈活的學分制形式,為學生課程修讀提供更有彈性的學習形式。第一,在物流管理基礎理論知識領域可以“大基礎平臺+課程群”選課形式,有利于打好厚實基礎,拓闊培養口徑;第二,按學科群設置課程類別,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相應的專業課程。第三,進一步增加公共選修課的比重和數量。應通過多方努力,鼓勵教師多開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擇,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為培養其創新能力打下基礎。第四,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導師鼓勵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飛躍。
航空物流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已成為民航教育界的共識,應以“動力機制”為驅動;以“激勵與保障機制”為保障;以“領導協調機制”為支柱,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創新培養方案,不斷提升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水平,滿足航空物流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李均敏.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臺州學院學報,2008,(3):43-47.
[2]吳文良.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提高創新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35-37.
[3]邢邦圣.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7):82-83,87.
[4]李於洪,曹玉華,張玲.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國際合作聯合培養實踐與探索[J].物流科技,2008,(5):133-136.
[5]吳萱,董俊.大學生自我規劃、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8):26-27.
[6]趙姝明,等.個性化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訂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0):25-27.
[7]張秀景.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構建“互利、共贏”機制[J].科技創新,2015,(12):30-31.
[8]謝曉勇,胡林玲.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2-35.
[9]劉文清.構建利益驅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5):21-23.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of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in School-enterprise In-depth Cooperation
He Faj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greatly stimulated the demand for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s now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cultivated.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driving mechanism,motivation and support mechanism,and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and then on such basis,propos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ltivation plan
G642.4
A
1005-152X(2016)04-0172-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4.039
2016-02-15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資助(15JDGC017)
何法江(1965—),浙江紹興人,教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航空運輸學院總支書記,研究方向:民航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