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Exosmosis in General Surgical Nursing
岳玉慧1,位亞麗1,梁迎接2,鄭芳芳1
?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的效果觀察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Exosmosis in General Surgical Nursing
岳玉慧1,位亞麗1,梁迎接2,鄭芳芳1
摘要:目的探討普外科護理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降低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的作用。方法以普外科護理品管圈管理模式9人為一個圈,進行主題選定、活動計劃制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觀察其對普外科靜脈輸液中外滲率的影響。結果通過品管圈活動,普外科靜脈外滲率降至13.3%,較活動之前降低11.7%。結論開展品管圈活動不僅可以降低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同時還規范了靜脈輸液各環節的操作、監控流程,提高了普外科靜脈輸液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品管圈;靜脈輸液;外滲率;護理干預
作者單位:1.河南省新密市中醫院,河南新密 452370
2.河南科技大學護理學院,河南洛陽 471003
靜脈輸液為臨床最常用的給藥途徑,但靜脈輸液外滲往往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臨床輸液的護理效果[1-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員參與方式,持續不斷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場所,提高護理質量的工作方法[3],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4]。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將QCC的工作方法運用于普外科靜脈輸液,以降低靜脈輸液外滲率,改善護理質量,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品管圈概況
由科室護理人員自發組圈,護士長為品管圈輔導員,投票方式產生圈長、副圈長各1名,負責整個小組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科室內各層護理人員為圈員,共有圈員6人,負責分管項目的實施。平均年齡31歲,其中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5人。活動階段包括主題選定、活動計劃制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和成果發表等。
1.2品管圈方法
1.2.1確定主題召開品管圈圈員會議,圈員針對本科室存在的問題,提出5個待選主題,通過主題評價方法,確定降低靜脈輸液外滲率為主題。
1.2.2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對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中醫院普外科靜脈輸液1 450人次中362人次靜脈輸液外滲原因進行檢查。其中,輸注高危藥液196人次,占輸液總人數的13.5%(196/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54.1%(196/362);輸液工具選擇不當94人次,占輸液總人數的6.5%(94/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26.0%(94/362);穿刺后護理不當占輸液總人數的2.1%(30/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8.3%(30/362);穿刺部位選擇不合適占輸液總人數的1.2%(18/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5.0%(18/362);穿刺技術差占輸液總人數的1.1%(16/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4.4%(16/362),輔助加壓工具問題占輸液總人數的0.6%(8/1 450),占輸液外滲人數的2.2%(8/362) 。根據統計數據,對靜脈輸液外滲原因進行分析討論,輸注高危藥液、輸液工具選擇不當、穿刺后未指導及觀察不到位、穿刺部位選擇不合適等是造成靜脈輸液外滲的主要原因。依據柏拉圖80/20法則,最主要原因是輸注高危藥液、輸液工具選擇不當。通過對這兩個主要原因進行真因分析,發現造成輸注高危藥液外滲的真因為輸注氯化鉀等血管刺激藥物以及血管選擇不當;造成輸液工具選擇不當的真因為醫護人員對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宣教不到位和相關知識缺乏所致。
1.2.3設定目標根據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目標值為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降為13.9%以下。對比活動前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感、溝通配合、愉悅感、凝聚力、工作積極性、品管手法等綜合素質變化情況。
1.2.4對策實施針對輸注高危藥液造成液體外滲,加強高危藥液輸液護理工作管理,在輸液瓶上粘貼高危藥液警示標志,指導患者正確輸液,發放健康教育指示卡;對護理人員高危藥液輸液專業技術知識規范化培訓,制定輸注高危藥液護理規范化流程以及高危藥物外滲應急護理預案。針對醫護人員對PICC置管宣教不到位和相關知識缺乏,制定PICC專項宣教內容,定期組織公休會學習輸液外滲相關內容,加強對PICC相關知識和護理技巧的宣教。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品管圈活動對靜脈輸液外滲率的影響活動后靜脈輸液外滲率明顯較前降低,活動中輸液外滲率由活動前的25.0%(362/1 450)降至19.0%(136/720),品管圈活動結束后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已降至13.3%(141/1 060),與活動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品管圈活動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通過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比活動前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感、溝通配合、愉悅感、凝聚力、工作積極性、品管手法等綜合素質評分情況,均有明顯改善(P<0.05),見表1。
表1 活動前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
注:①與活動前相比,P<0.05。評分由品管圈圈員9人評分,每項最高5分,最低1分,總共45分。
3討論
在護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活動可以通過科學的分析找到常見護理問題的根源,并可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并且,可以使每位參與者的責任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5]。在本次品管圈活動中應用頭腦風暴法、魚骨圖等“品管圈”的常用方法,分析了中醫院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的常見原因,找出輸注高危藥液、輸液工具選擇不當是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的兩個最主要原因。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和依據柏拉圖80/20法則,輸注高危藥液、輸液工具選擇不當、穿刺后未指導及觀察不到位、穿刺部位選擇不合適等是造成靜脈輸液外滲的主要原因。并且,發現造成輸注高危藥液外滲的原因與輸注血管刺激藥物以及血管選擇不當有關;而輸液工具選擇不當的原因與PICC置管護理相關工作有關。
本次品管圈活動,科室全員參與,采取多種方法持續不斷地推行品管圈管理模式,尊重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感受,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激發護理人員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使護理人員能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提高了普外科的護理質量,使我院普外科靜脈外滲率降至13.3%,較活動之前降低11.7%。不僅降低了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同時規范了靜脈輸液各環節的操作、監控流程。在“品管圈”活動過程中,每個護士積極參與、群策群力、由點到面,能不斷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使護理管理質量更加科學化、系統化、精細化[6]。將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能更有效地挖掘護理人員的管理潛能,實現全員參與,能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7]。
因此,“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不但有利于解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也有利于提升臨床護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臨床護理總體質量和提升護士素質的目的,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其華,馮銀平.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住院患者輸液外滲發生率中的應用[J].衛生管理與公共衛生,2015,14(2):16-17.
[2]鄺云莎,劉艷青,劉秋菊.品管圈在降低嬰幼兒輸液外滲發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3):3533-3534.
[3]許晨耘,符林秋,陳克妮,等.以點帶面全面推行醫院護理品管圈活動[J].護理學雜志,2013,28(13):4-6.
[4]張幸國,王林潤,劉勇.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4-7.
[5]唐紅蘭,張緒紅.品管圈活動在減少輸液外滲中的效果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131-132.
[6]沈宗德.以精細化管理之手造中醫院品質之形[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1):59-60.
[7]章飛雪,于燕燕,徐枝樓,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27-130.
作者簡介:岳玉慧(1968-),女,河南新密人,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6.01.027
文章編號:1672-688X(2016)01-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