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瑩 李波
摘 要:汽車產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汽車產業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點,不滿足我國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發展綠色、清潔、環保的節能型汽車產業成為必然趨勢,文章將就我國汽車產業的節能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汽車;低碳;節能;消費觀;政策;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X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06-0174-01
低碳經濟是以提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經濟發展,從而達到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發展的一種良性循環。近年來,低碳經濟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并就將其作為一種全新、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達成了共識。汽車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汽車業也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產業,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要解決的難題之一。本文將就汽車業節能措施問題展開分析。
1 我國發展節能型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
1.1 國家政策不完善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在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轉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在正常的制定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節能型汽車研發、市場開拓、消費群體觀念等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就當前現狀而言,我國節能型汽車研發重復性工作較多,導致消費者沒有對其形成足夠的認同,而且還浪費了國家大量的資金和資源。
1.2 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汽車制造企業對節能型汽車投入力度不夠,沒有培養出一批具有獨立研發和足夠創新能力的科研隊伍。就目前來說,我國很多汽車企業主要從事的工作是給國外汽車品牌打工的地段工作,缺乏自主創新的魄力,這就直接導致我國在節能型汽車研發速度上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嚴重阻礙了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1.3 汽車產業結構落后
我國汽車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體系不健全,運營方式落后,沒有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和經營體制。其主要表現有:產品研發方面對科研院所的依賴性較強,技術轉化率低;沒有對節能型汽車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愿意投入過多的資金用于研發,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培養創新型科研人才;運營體制落后,不能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運作的動力,導致科研-設計-制造這一產業鏈沒有得到有效運作。
以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來說,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數量多,規模大,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多集中在低價位領域,其配套的車型也主要是中、低檔次領域;另一方面,汽車制造業基礎較為薄弱,發展相對分散,制造水平極為不均衡,這是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1.4 節能型汽車市場潛力有待于進一步挖掘
發展綠色、清潔、環保的節能型汽車是汽車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多數汽車企業開始涉足節能汽車制造領域,由于節能型汽車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有限,因此,眾多企業還沒有將發展節能型汽車提升到戰略高度予以重視。就當前現狀而言,節能型汽車對應的是公交車、老人代步車,而消費群體更為廣泛的商務車領域還沒有被開發,這就嚴重限制了節能型汽車的發展。如何加大研發力度,開發適用于更多領域的節能型汽車,進一步拓展其市場空間將是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2 汽車產業節能措施分析
我國發展節能型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重重,但就總體來說,可將以上問題歸結為國家政策、汽車企業和消費群體三方面。以下將針對三方面應采取的措施展開分析:
2.1 國家政策方面
我國應對汽車產業節能引起高度的重視,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指引,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整。就當前現狀而言,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側重于新能源汽車和小排量汽車。
首先,新能源汽車使全球汽車產業幾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給我國的汽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我國各省市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給各汽車制造企業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
其次,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其技術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因此,發展小排量汽車是解決能源、環境、交通矛盾的最好辦法。
我國發改委、建設部、財政部、監察部、環保總局和公安部聯合發表了《關于鼓勵和發展節能型小排量汽車意見》,文中明確指出了小排量汽車所能享受的優惠政策,如取消對其運營限制、停車費用優惠等。
2.2 汽車企業方面
汽車產業的節能需要依靠上游產業的支持,零部件產業同樣面臨著結構和產品轉型升級的問題,這是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過渡的必經階段。
汽車零部件產業要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就需要樹立綠色環保的理念,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將依靠能源消耗轉為依靠科技創新來發展企業;加大科研力度,研發節能材料,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到產品研發、制造、運輸、銷售、報廢的各個環節;進一步促進資源整合,通過并購、聯合等多種合作形式組建戰略聯盟,以實現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的良性發展。
2.3 消費方面
低碳經濟的實現不僅需要制造企業的配合,更需要消費者的支持和配合。我國汽車產業在加大低碳汽車生產力度的同時,還應積極宣傳綠色消費的理念。通過各項宣傳措施,向全社會普及綠色消費的理念,逐漸培養健康、良性的消費習慣。我國政府為鼓勵節能型汽車的消費,自2010年6月起開始加大了一系列能源補貼措施,用于支持各地區新能源汽車和小排量汽車產業。
除以此外,各電臺、電視臺、報紙報刊等傳統媒體,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也開始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將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的理念傳輸給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一系列措施,已經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為進一步加快我國國民消費習慣的轉變,還應在各企業、休閑場所、社會公共場所設置一系列的政策宣傳,幫助人們形成環保意識,創設綠色、環保、低碳、健康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3 結 語
經濟增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引發了能源和環境問題,汽車作為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面臨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傳統的汽車產業具有三高的特點,不符合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走綠色、清潔、節能環保的低碳化道路是必然趨勢。在促進汽車產業向低碳、節能、環保方向轉型過程中,需要政府政策引導、汽車制造技術進步、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三方面協同作用,只有如此,才能發展一條適合我國汽車產業長期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單既民.吉林省汽車產業低碳化評價與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吉林大 學,2014.
[2] 李建茹.北京節能環保汽車技術經濟分析及低碳汽車標準研究[D].北 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3] 許蕊.安徽省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路徑及對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 大學,2012.
[4] 鄭劍.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與對策探析 [J].現代企業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