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業

“互聯網+”1.0的出現,讓傳統的營銷模式發生變化,一個全新的企業信息平臺,可用于品牌傳播、公關傳播、推廣宣傳。這時的營銷尚停留在戰術階段,它幾乎不需要任何創新。
“互聯網+”1.0的出現,是互聯網剛剛粉墨登場時的驚天霹靂,那時候對于習慣了在傳統營銷模式下養尊處優的各路品牌豪強來說,這個霹靂就是挺立營銷潮頭的傳播符合。如果你不上網就意味著你會被淘汰,如果你不上網就意味著你與時代脫節。以至于那時但凡做企業的,不管是剛創業的還是在信息技術沖擊下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家,“你上網了嗎”成了他們共同的口頭禪。
操作簡單,撐起門面的好選擇
在“互聯網+”1.0未來臨之前,中國企業品牌營銷的傳播途徑非常專一,無非就是電視、報刊、廣播三種傳統媒體。三大主流媒體曾幫助眾多企業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但是主流媒體的傳播費用、制作費用和播放成本都比較高,令眾多小企業望而生畏。
這時,如果哪個企業敢于吃螃蟹,采用“互聯網+”1.0模式作為自身營銷的傳播平臺,顯然是倍兒有面子的事情。“互聯網+”1.0模式是門戶、游戲、搜索、社交所統治的時代,緣起于技術革命,供給創造需求,在線上創造出有價值規模空間的廣告市場。它有三個顯著特征:
1.供給創造需求是核心價值。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以一系列技術為驅動,第一代互聯網精英瞬時就能為幾億人口提供前所未有的線上體驗,即時通信技術能夠使得跨地域交流觸手可及。
2.實現流量變現是核心模式。“互聯網+”1.0繼承了美國90年代互聯網大潮的免費思想,即通過免費提供服務聚集線上流量,再將流量導入廣告或游戲來變現。參與方主要包括CP(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廣告主和用戶等,其模式化色彩比較濃重。
3.贏家通吃一切是核心規則。流量變現模式下,一個品牌的勝出在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壟斷,掌握了流量的定價權。這也是“互聯網+”1.0版的商業原則。
從這三個特征上不難發現,“互聯網+”1.0的真正大咖,是用IT技術打造互聯網產品的“極客們”“碼農們”。一行“Hello World”代碼就是他們征服虛擬世界的宣言。
那時候,“互聯網+”1.0的網站主要是信息門戶,以單向傳播為主,它們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展示媒介。如果說一個企業在搜狐、新浪、網易有自己的信息時,那么這個企業有意無意間就把這些“互聯網+”1.0的門戶當成了自己的信息發布平臺。通俗的理解就是,一個企業先把自己的所有信息掛在門戶網站,人們若想要找點什么東西問人未果后肯定會先上網看一下,那企業產品信息就能在瀏覽網頁出現,而這意味著離“錢”不遠了。
使用這個信息平臺的主要表現形式是:
1.顯眼的專業電話。電話一般采用400類型電話,或固定電話號碼。在傳統的營銷思維認知中,400電話似乎更為專業。
2.企業在線即時通。QQ作為一款具有廣泛性、便捷性的即時通信軟件,當時起了商務談判交流的工具。
3.準確的聯系地址。對于一個企業品牌傳播的平臺來說,聯系地址一定會在尾部清晰準確地標注,甚至達到門牌號的標準。一方面是能增強用戶對企業品牌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會使用戶更清晰地了解企業品牌的自身情況。
4.榮譽一個不能少。在企業網站頁面中,榮譽展示要一應俱全。尤其是獲獎證書、獎狀、獎杯、錦旗、合影等,更是增加用戶對企業品牌信任度的最佳籌碼。
精準傳播,實在又實惠的誘惑
當時大部分網站都是由靜態頁面構成,信息只是單純地發布到網絡上供網民瀏覽。這導致“互聯網+”1.0的贏利模式只能基于一個共通點,即巨大的點擊流量。無論是早期融資還是后期獲利,依托的都是為數眾多的用戶和點擊率,以點擊率為基礎上市或開展增值服務,受眾群的基礎,決定了贏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體現了互聯網眼球經濟色彩(見圖1)。
一般來說,在傳統營銷模式下,消費者又是無動于衷的,企業做再多的工作,要想博得眼球關注,只需做兩件事情——推和拉。
企業通過做品牌拉動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認知,網絡通過推的方式建立企業品牌的渠道,建立品牌的分銷商,讓消費者一買這個東西就可以找到這個企業。推和拉的工作,反復刺激消費者,你只要喜歡我這個品牌,那就來買。但當“互聯網+”1.0來了后,消費市場改變了,不需要企業天天在大馬路上喊著做廣告了,只需通過1.0這個信息平臺,營銷所期望達到的消費需求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互聯網+”1.0的出現,讓傳統的營銷模式發生一個更直觀的變化,即傳統營銷模式能夠迅速的把互聯網作為自身企業的信息平臺,用于品牌傳播、公關傳播、推廣宣傳。通過這個平臺,產品銷售渠道可以更廣闊更靈活地去實施,產品類別在“廣而告之”的傳播推廣中自然與消費者達成固定模式。
這樣做的好處體現在:
1.借勢,滿足客戶消費心理。擁有客戶之后,企業做的工作是努力維持和他們之間的良好關系,其核心目的就是要為客戶提供深刻的理性滿足和情感滿足,激發客戶的長期購買行為,以有效地把客戶轉化成企業品牌的忠實擁護者。
2.借力,提升傳統渠道效率。利用“互聯網+”1.0聯動傳播和精準信息處理等功能補充,從而進一步精準傳統渠道對目標客戶群的識別和吸引力,同時延長和擴大其市場覆蓋半徑,提高傳統渠道的市場覆蓋有效性。
功能單一,從里到外改變自我
1.0時代的營銷尚停留在戰術階段,它幾乎不需要任何創新。“互聯網+”1.0就是營銷1.0,基本上是賣方市場的時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言:“無論你需要什么顏色的汽車,福特只有黑色的。”
在那個懵懂的互聯網時代,任何品牌營銷有所創新,必須成功地糅進“互聯網+”1.0模式里,因為這是一個品牌想擺脫傳統營銷思維,第一時間迎接互聯網時代烙印的“愛之初體驗”。
誠然,相對而言“互聯網+”1.0實現了網絡信息化,不過,其商業上仍然沿襲工業化模式,表現為內容上的大眾媒體廣告模式,以及商務上的大賣場模式。1.0更強調的一是關系,二是關聯,三是回報,四是響應。這可能也是當時所有“互聯網+”1.0產品最常見的贏利方式,利用互聯網瀏覽量大的特點。同時,“互聯網+”1.0也衍生出一些新的營銷趨勢,特別是在垂直產品中,將用戶的搜索直接引導向某些實現付費的商家,效果也很明顯。可惜,那個時代這些趨勢在一般互聯網產品的贏利中仍然屬于推介的范疇。
“互聯網+”時代的營銷致力于實現與用戶和廣告主的價值驅動、人文精神層面的情感共鳴。實效營銷理念與營銷互聯對人文精神的重視高度契合,稀缺的高品質內容、深刻的消費者洞察能夠使受眾更深度地卷入內容消費,和品牌進行更好的溝通。也就是說,需求和品位相關聯,也就是和人性相關聯。所以,“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就是極致性能+強大的情感訴求。這兩樣東西都是會自傳播的。
顯然,“互聯網+”1.0時代和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只是把互聯網當成自己的企業信息發布平臺,以求帶動廣告效應而已,這是“互聯網+”思維不充分的體現。而互聯網信息的世界不會只停留在一點上。相比以流量為血液的1.0世界,“互聯網+”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和急需互聯網撫平的痛點。驀然回首,“互聯網+”1.0作為企業的信息發布平臺,雖然中規中矩,但已不再性感。它需要作出自我改變。因為,天變,道亦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