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我考進南開中學,一個不滿12歲的孩子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我進入南開中學,真像是長大了,我的童年生活,動蕩而艱辛,一直和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在一起.這增加了我的閱歷,培養了我的同情心,使我成為一個懂事、向上、勇于進取的孩子.
我從小能吃苦而不叫苦,遇事愛說“我不怕”,我腦海里裝著許多仁人志士的故事,經常對自己說“我要像他們那樣”,我心底越來越寬廣,一入中學就立下誓言“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好”,我確實比別的孩子早一點成熟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國家建設需要大批人才,許多同學的理想是將來做一個工程師,許多家長也要求孩子學好數理化,入學后,我對各門課程都很熱愛,求知識如饑似渴.我知道,中學是打基礎的時期,所有學科都很重要,將來做人、成才都用得上.
我在小學時數學就很好,到中學后愈發下功夫,我一直認為,數學訓練了我的思維能力,包括想象、分析、邏輯、推理,有時,為了一道題,我常花費很大力氣,尋求幾種方法,我擔任過數學課代表,高中數學競賽還獲得過名次.
我喜歡物理、化學,它們同數學一樣,都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后來,上大學學地質專業,熬深深感到理化的重要,原來,我們生活的地球由巖石組成,巖石由礦物組成,而礦物是具有一定密度、硬度和晶體結構的獨特化合物,那張深印在我腦海里的元素周期表,還是上中學的的時候記下的,地球科學離不開物理,最主要的是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參加工作以后,我還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力學,
那時,我學數理化從不滿足考分,而是用心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對事物充滿了好奇,經常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任何事物都要問一個“為什么”,更重要的是,這養成了我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志向,這些都讓我終身受益.
在中學,帶我了解世界的主要“向導”是各類書籍.我如饑似渴地讀書,獲得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學校以外廣闊的世界.在閱讀中,我時常聯系社會,思索人生,想著社會發展的道路,想著我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注:在中國有這樣一所著名中學,她培養出了兩位共和國總理,這就是南開中學.溫家寶在2014年10月14日南開中學110周年校慶之際,重回母校,做了題為《我在南開中學的日子》的演講報告,本文節選自溫家寶的報告,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