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琴
(中北大學 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
山西晉北民歌和晉中民歌的比較研究
馮亞琴
(中北大學 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地理文化,都對于民歌的創新和發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民歌的風格、調性、題材都有著迥然不同的特點。在本文的分析中,以山西晉北和晉中民歌作為對比分析的對象,根據山西省地位和風俗特色辨析不同環境氛圍影響下的民歌特點。
【關鍵詞】山西;晉北民歌;晉中民歌
(一)晉北民歌。晉北地區所處于山西省黃河的拐角地區,環境險峻、群山環繞,這樣的條件導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為嚴重。以河曲縣作為代表,其有著高原氣候的典型特征。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影響之下,晉北民歌具有一定的山曲特點,無論是風格還是題材都趨向于自由、婉轉方面,其樸實而又生動的民歌特點結合了演唱者高亢嘹亮的嗓音,令晉北民歌有著陜北地區信天游風格的藝術內容。在晉北民歌悠遠的唱腔之中,蘊含著對于這片土地的期許和熱愛。
(二)晉中民歌。相比于晉北地區,晉中地區處于太行山中斷,與河北相接壤。在這樣溫帶大陸季節性氣候的影響之下,晉中地區的物產和水資源都較為風格,適宜人類的居住。所以,晉中地區的民歌風格靈動、節奏規律,受到外界其他地區風格的影響較少,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在晉中民歌之中,對于題材的選擇也較為生活化,演唱者傾向于在周圍秀麗、溫和的風景中尋找創造和演唱的靈感。
(一)晉北民歌。在歷史記載中,晉北作為山勢險峻的地理環境之一,當地人民的生活較為艱難,其窘迫的生活情況造就了熱血的青年,所以在晉北民歌中,以嘹亮的嗓音展現了歷史背景下人民對于惡劣環境的抗漲,《走西口》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曲目。
對于晉北地區來說,匱乏的物資資源令農民樸實的生活轉臺受到影響,所以晉北民歌的主旋律以凄涼為主,展現出一種樸實無華的憂傷感。但是因為長期貧苦和封閉環境的壓抑,所以嘹亮的唱腔也就成為了該地區人民主要的發泄方式,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晉北地區民歌高亢特點的形成。
(二)晉中民歌。與晉北地區不同的是,晉中地區交通較為發達,地理環境令歷史中所居住的居民能夠在輕松、幸福的生活環境中進行生活。所以,其民歌的特性也主要以描述生活的圓滿和幸福為主,重點突出歷史環境背景下晉中地區陽光、積極的生活狀態,展現出蘊含在晉中歷史人民心中的樂觀與活潑的感情。
因為晉中地區的交通發達,所以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也曾經作為著名的革命抗爭區域。所以在這樣歷史紅色背景的影響下,民眾抗戰一度成為了這里的主要生活基調,給與晉中民歌烙下了深刻的紅色感情烙印,《擁護八路軍》為其中的代表性題材和內容。
(一)晉北民歌。在晉北民歌中,應用較為廣泛的調性就是單一調式五聲音階,商調式是民歌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調式。在這樣的調式影響和演唱題材的共同作用之下,訴說民間生活疾苦的民歌內容被賦予了更為自由的節奏和節拍,保證了民歌的自由特點和豪放的情懷。在人民進行演唱的過程中,經常以四五度的大跳來充分發泄自我心中的郁悶、悲傷之情。如《圪梁梁》,高低音的起伏跌宕使民歌時明時暗,將演唱者內心悲傷而又凄涼的心理情懷展現出來,提升了旋律的情感性,保證了晉北民歌中對于情懷的展現。
(二)晉中民歌。與晉北民歌不同的是,晉中民歌的調性較為復雜,靈活多變的綜合性調式直接影響了晉中民歌的演唱風格。在開花調之中,其音階的排列非常緊密,活躍豐滿的藝術節奏保證了音調能夠聽起來較為清晰和明亮,保證了在晉中民歌中展現出當地人民幸福而又自在的生活方式。晉中民歌較為注重影響七聲音階,使民歌音調聽起來較為均勻,保證了充分傳遞出民歌之中的浪漫和美好情懷,以規劃性的延長方式保證晉中民歌的精髓能夠展現在民歌演唱方式和內容之中。
對于晉中民歌和晉北民歌之中的歷史、地理和調性因素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可以全面的認識不同環境和生活氛圍影響的民歌特色,感受到山西省獨特的人文特性和藝術特性所孕育出的不同的民歌文化。在晉中和晉北兩個地區,因為人民生活經歷的不同,才能夠為民歌創造提供多樣性的資源和題材,豐富了當前的民歌藝術環境,從創作和演唱風格兩個角度有效區別了晉中民歌和晉北民歌。
參考文獻:
[1]舒平.山西的民間吹打樂—八音會——黃河流域民間鼓樂系列介紹之五[J].黃河之聲,1995(03).
[2]張振濤.聲漫山門——晉北廟會中的音樂級序[J].中國音樂學,2008(02).
[3]孫云.晉北八音會的產業化發展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01).
[4]呂勇.河曲民歌的魅力——《大紅公雞毛腿腿》及三首河曲民歌的流傳[J].中國音樂,2012(02).
馮亞琴,中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山西省晉北民歌和晉中民歌的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