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莫金·福克斯
?
瑞士小村與來自列寧格勒的愛
●伊莫金·福克斯

前蘇聯學生向齊美爾瓦爾德寄來明信片索要列寧信息
百年前列寧曾“到此一游”,瑞士小村從此成了前蘇聯人心中的革命發源地。
1915年一個碧空如洗的秋日,38名鳥類學家聚集在瑞士小村齊美爾瓦爾德。不過,這些人并不真是來看鳥的——那是掩護,他們是來自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者,討論如何給一戰中千瘡百孔的歐洲帶來和平。

齊美爾瓦爾德人想忘掉那段歷史也很難
兩位最著名的與會者是俄國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或稱為列寧)和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這個和平舉動必須保密:在許多國家,反戰都被視作叛國。
列寧那時已經是政治難民,生活在中立的瑞士并籌劃著如何推翻沙俄。
現在,齊美爾瓦爾德和1915年相比沒有多大變化,仍然是一個安靜的小村,人口1100,有幾家農場,一間教堂。河谷對岸,阿爾卑斯山高聳入云。
整整一個世紀過去了,看不到任何跡象表明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創始人曾經在這里駐足。
不過,東行幾千公里,齊美爾瓦爾德卻名聲大振。前蘇聯學校中,這個瑞士小村被稱為革命的發源地。
伯爾尼大學歷史學家李齊爾說,所有的前蘇聯學童都知道齊美爾瓦爾德,“但是你問瑞士學童,他們從來就沒聽說過這是怎么一回事。”
李齊爾形容瑞士對自身歷史的態度好像是“強迫忘記”,特別是在齊美爾瓦爾德。上世紀60年代曾有計劃設置一個小牌匾標記列寧曾經到此一游,但是遭村委會正式否決。
瑞士的中立也許是不愿意承認過去的根源。冷戰期間,瑞士非常、非常緊張,不情愿向東、西任何一方表現出過分友善,大筆投資建設軍隊、每家每戶修好“防空洞”,希望通過“騎墻”躲避未來的沖突。
不過,齊美爾瓦爾德人每天都能收到信函,提醒他們不忘列寧。
村長布洛尼曼收藏有一大批這樣熱情洋溢的信函:前蘇聯學童寄來的明信片、圖畫、筆記等,其中許多收件人寫的是“齊美爾瓦爾德總統”,所有的信函都表示希望了解有關民族英雄列寧的更多信息。布洛尼曼給我看了一張破舊的明信片,上面是莫斯科的列寧塑像。他說:“他們希望得到照片、小冊子。有的人甚至把信寄給齊美爾瓦爾德列寧博物館!”
當然了,這里沒有博物館,也沒有照片、小冊子。絕大多數學童也從來沒有收到過回信。不過偶爾,齊美爾瓦爾德也曾試圖阻止此類信函雪花般地從前蘇聯飛來。其中包括1945年那次,齊美爾瓦爾德措辭堅定地回復了前蘇聯一封來函,大意是無法提供材料,以免被國家的敵人利用。
即使是整整100年后的今天,齊美爾瓦爾德仍然無法在“是否紀念”這個痛苦的抉擇中做決定。布洛尼曼說:“我們曾經有個想法,寫篇紀念文章,名叫‘百年百論’。我們在當地報紙上刊登了廣告,但只收到六份回信。”

大批貼著前蘇聯郵票的信函雪花般飛來

這張明信片上寫著:難忘50年前的齊美爾瓦爾德運動。來自列寧格勒的問候
不過,距離齊美爾瓦爾德以北僅六公里,在瑞士最為左傾的城市——首都伯爾尼,齊美爾瓦爾德會議的重要性卻受到更多關注。
瑞士“青年社會主義黨”主席費比安·莫利納說:“齊美爾瓦爾德其實是一次和平會議,與會者是來自全歐洲的年輕左派,在一起討論和平、反戰。”
“齊美爾瓦爾德會議百年之后,考慮到現在仍在發生的戰爭,數以百萬計的人流離失所,我們又處于類似境況。我們面對難民危機,提醒我們不忘世界有多暴力。因此,記住當年曾有團結起來爭取和平的會議非常重要。”

布洛尼曼收藏有一大批來自前蘇聯的信函、明信片

列寧曾經下榻旅店的原址擺了標記
重新再說齊美爾瓦爾德。那次歷史性的會議以及最為著名的與會者現在總算得到了一點承認:列寧曾經下榻旅店的原址(旅店1960年拆除,改建為汽車站)擺了兩個標記。
布洛尼曼承認,標記只是用膠合板和硬紙板做的,過不了冬,但至少,這也是對1915年會議的紀念吧。當地還決定舉行一次紀念活動,邀請歷史學家和政客前來講話。
至于列寧。當年會后他繼續住在伯爾尼,寫出一些重要的政治著作;1916年搬到蘇黎世;1917年初,列寧從蘇黎世搭火車返回圣彼得堡:革命即將爆發的俄國。
剩下的,套句俗話,都成歷史了。笏(摘自英國BBC)(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