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互聯網被視為人類文明自蒸汽機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隨著互聯網對現實的影響日益深刻,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一方面,虛擬世界不但沒有消除分歧、隔閡、沖突,不同的話語、理念、利益甚至因為缺乏規則約束和道德顧慮而產生更加激烈的矛盾乃至斗爭。另一方面,權利的不平等現象在網絡世界同樣存在。這不僅體現在個體之間,亦體現在群體、地區乃至民族和國家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愿和利益。全球范圍內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基礎資源管理、技術標準制定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平衡現象。
因此,互聯網世界在急速發展的同時,亟需一套互聯網治理體系,解決現存的問題。近日在中國烏鎮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試圖為這一困境尋找出路。
要解決現存的問題,既要繼續改進技術,以科技彌補工具的漏洞,也要健全規則,以制度打造良好的秩序。
首先,要實現網絡工具的平權化。互聯網的價值源于連接和交互,因此,正如習近平所說,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基礎。消除信息的鴻溝是抹平諸多現實鴻溝的前提,而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才能解決現存的信息不平等現象。
其次,要實現網絡權利的平權化。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一方面,應以更健全的規則解決因技術不平等而導致的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等網絡犯罪行為,另一方面,應為不同的群體提供平等的發聲機會,以實現交流共享,促進交流互鑒。尤其是后者,普通網民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甚少感知,但是,卻與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如習近平所說,各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在這一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中國無疑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客觀現實要求中國發揮更大作用,發出更多聲音。截至2015年7月,中國網民數量達6.7億,網民規模全球第一。與這人群的規模相比,中文網民在全球互聯網的發聲能力相對不足。因此,世界需要更多地傾聽中國網民的聲音,公平起見,世界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建設,必須將此納入考慮。
另一方面,中國有能力在世界互聯網體系的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互聯網企業規模龐大,具備為全球網民服務的能力。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4家上市公司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華為、螞蟻金服、小米等非上市公司也進入全球前20強。中國亦有首屈一指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而在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亦向世界發出鼓舞人心的邀約:中國愿同各方一道,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技術支持,共同推動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