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星


摘 要:簡單統計了河東煤田保德區塊的煤巖層測井物性參數,研究、分析了自然伽瑪、視密度、電阻率、聲波時差等測井曲線的特征,并完成了該區的地層劃分和煤巖層對比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測井曲線;物性特征;地層劃分;煤巖層
中圖分類號:P63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4.091
保德區塊位于河東煤田北部,共有10個鉆孔,它們全部都進行了地球物理測井工作。在測量過程中,實測8 515 m,占鉆探總進尺的99.4%,其中,甲級孔率100%.另外,供解釋、評級的煤層有116層次,其中,可采煤層66層次,不可采煤層50層次,優質層66層次,優質層率為100%.勘查區物性條件比較好,測井曲線特征明顯。
在數字測井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是渭南煤礦專用設備廠生產的TYSC-3Q型數字測井儀。按照儀器廠家給定的技術參數和《煤田地球物理測井規范》(DZ 0080—93)的規定,分期、分項目完成了校驗、測試和刻度工作,而且所測數據真實、可靠。
鉆孔測量主要測量的是7個特征值和5個測井參數。5個測井參數分別為電阻率,長、短源距伽瑪,自然伽瑪,自然電位,聲波時差,它們都是常規參數;7個特征值分別為電阻率電位(NR)、自然電位(SP)、三側向電阻率(LL3)、長源距散射伽瑪(GGL)、短源距散射伽瑪(GGS)、自然伽瑪(GR)和聲波時差(CS )。在測量水文孔時,可以選擇井液電阻率參數,用擴散法鹽化測井,而工程測井則用井徑、井斜和井溫對其進行測量。
1 勘查區煤巖層的物性特征
該區巖層、煤層物性特征明顯,物性差異大,并且有一定的規律。
測井曲線反映出該區的低密度煤層、低自然伽瑪、中-高電阻率、高聲波時差。而夾矸主要以長源距散射伽瑪(GGL)曲線為定性依據,原則是長源距散射伽瑪(GGL)曲線中的夾矸幅值低于或等于煤層幅值1/2.但是,對小于1.31 m的較薄煤層,可將夾矸反映幅值定在煤層幅值的1/3以上。
巖層中的石灰巖特高電阻率、高密度、低自然伽瑪、低聲波時差;砂巖中-高電阻率、高密度、低自然伽瑪,隨著粒度的變化,其巖層特性也有明顯的變化——當粒度增大時,巖層的電阻率增大、密度增大、自然伽瑪減小、聲波時差減小,粒度減小則反之;泥巖低電阻率、較低密度、高自然伽瑪;粉砂巖和砂質泥巖介于砂巖和泥巖之間;鋁質泥巖自然伽瑪表現為特高自然伽瑪異常;鈣質泥巖中高電阻率、高自然伽瑪異常;菱鐵質泥巖特高密度異常。另外,第四系黃土層特低電阻率、低密度、低自然伽瑪、特高聲波時差。
2 測井曲線在地層劃分中的作用
2.1 確定劃分地層時代
2.2 煤系地層測井曲線特征
該區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
太原組的測井曲線特征為:砂體普遍發育,測井曲線組合呈倒圣誕樹型和多階結構,反映了沉積環境的交替變更,視電阻率曲線以中-高異常為主,在13號煤層上呈現饅頭狀特高異常。煤層在密度、聲波時差曲線上隨厚度的變化而變化,主要表現為箱型、指型和針葉型低,高異常,在視電阻率曲線上表現為中-高異常,在自然伽瑪曲線上表現為特低-低異常。砂巖在自然伽瑪曲線上多為突變的低異常,而泥質灰巖最顯著的特征是密度曲線特高異常、聲波時差曲線特低異常。
山西組的測井曲線特征為:視電阻率曲線多為中高異常,并且上段低于下段。8號煤層為特高異常,其密度曲線、自然伽瑪曲線呈現大鋸齒狀的箱型,結構較為復雜,而其他煤層在密度、自然伽瑪曲線上則表現為指型和針葉型高異常。一般情況下,砂巖的視電阻率曲線低于煤層。
3 測井曲線在煤層對比中的應用
該區含煤地層沉積穩定,巖性組合和地球物理性質有一定的規律,即標志層、煤層特征明顯。客觀自然條件為煤層對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各標志層、煤層對比標志分述如下:
S5砂巖:粒徑由細粒變為粗粒,中粒砂巖居多,視電阻率曲線呈中等幅值異常的駝峰狀,自然伽瑪曲線較低,多數為箱型,并且相關數值由下往上變大。
2號煤層:該煤層位于上下兩套砂巖中,并夾于黑色泥巖中,密度曲線和聲波時差曲線呈針葉狀尖峰,層位極不穩定。
4號煤層:自然伽瑪曲線在底部有一高值異常,密度曲線和聲波時差曲線變化明顯,層位不穩定。
5號煤層:自然伽瑪曲線呈一尖峰狀異常,并且底部為高值異常,密度曲線和聲波時差曲線呈針葉狀尖峰,層位較為穩定。
6號煤層:視電阻率曲線呈光滑的筍形,自然伽瑪曲線、密度曲線、聲波時差曲線上下變化突然,而且自然伽瑪曲線呈現低幅值雙峰,層位穩定。
8號煤層:物性特征明顯,形態突出,視電阻率曲線有較大異常,并且異常值比其上覆煤層高,密度曲線、聲波時差曲線呈大鋸齒狀,遇到夾矸處自然伽瑪曲線、密度曲線和聲波時差曲線都有極高的異常尖峰,層位穩定。
4 結論
勘查區全部采用數字測井技術,測井參數多、記錄質量好,煤層定性、定厚可靠,而且各鉆孔均達到了定性參數不少于4種、定厚參數不少于3種的要求。測井資料均按照行業標準《煤田地球物理測井規范》評級、驗收,并且解釋結果可靠,利用它能夠進一步確定各煤層的測井曲線特征。綜合對比了測井曲線后,結合地質資料分析和研究了相關內容,進一步提高了對比的可信度和資料的可靠性。至此,測井也成為了地質勘探工作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陳鐘惠.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晚古生代含煤巖系的沉積環境和聚煤規律[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
[2]董守華,張鳳威,王連元,等.煤田測井方法和原理[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2.
[3]屈曉榮.山西省河東煤田保德縣楊家灣勘查區煤炭詳查地質報告[R].太原:山西省煤炭地質勘查研究院,2010.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