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力旦?吾甫爾
摘 要:區內初中班新生出現的上述幾個心理健康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和研究,使區內初中班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讓他們不斷以自信的態度,構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唯其如此,我們所培養的一代,才能把握屬于他們的未來。相信成功的喜悅不但會在孩子們的臉上綻放,也會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分享。
關鍵詞:區內初中班;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41-02
區內初中班顧名思義就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為不斷縮小我區邊遠貧困地區與較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讓廣大農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同樣享受到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資源,在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庫爾勒和阿克蘇8個城市開辦的新疆區內初中班(以下簡稱內初班)。我所在職的學校便是其中之一,這些從全疆各地區招收來的青少年學生,他們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到較發達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因此,做好這些青少年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認真研究新生,把握其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做好新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成為內初班心理健康老師和班主任的頭等重要工作。
一、適應新環境,盡快擺脫孤獨
剛進入初中的區內初中班新生,每個人盡管形式上同屬于一個班級,在同一個班級里上課,住在同一個宿舍,但每個同學并沒有相互了解,彼此情感聯系較少,實際上他們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同學之間不愿將內心的話語輕易向他人傾吐。這種孤獨感是同學突然離開小學母校、離開熟悉的小學老師、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學校、人地兩不熟造成的。作為學校心理健康輔導老師不可輕視這一“孤獨期”。因為在一個集體中,如果不能使學生迅速走出這一時期,不僅會使班級中的人際關系不協調,而且會使部分學生從此把自己封閉起來,各自獨行。久而久之,本班同學缺乏交流,每人都大把自己封閉起來,就很有可能產生心理上的疾病。這一時期的長短,我認為很大程度決定于校心理健康輔導和班主任老師工作。為了使學生迅速走出孤獨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在軍訓時,我給學生上一節心理游戲課-“大風吹"。游戲很簡單,就是讓具有共同特征的同學搶椅子,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活躍團體氣氛,舒展身體還可以給孩子提供相互結識的好機會,增強了同學之間的進一步了解。
二、建立自信心,勇于面對挫折
區內初中班的新生在小學時受老師的寵愛,來到一個強手如云的環境中,加之學習困難重重,他們往往會由自負滑落入極自卑的消極情緒。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針對這一問題,我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當學生因學習挫折而受挫時,心理健康老師及班主任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信若離開了自己所具有的條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變希望為現實。因此,對班級中的成績較為一般甚至差的學生,我都設法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愛的溫暖,從不鄙視他們,每當他們有一點進步時(當然不僅在學習方面),我都要在課上向全班同學進行公開表揚。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是途徑之一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但對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有時并不適用,在他們看來,任何失敗都是災難性的,尤其是區內初中班的學生,他們大多勤奮好學、自尊心強、上進心強,遠離家鄉、遠離父母,他們的心理非常脆弱。對人、對事都很敏感,任何一次失敗對他們的心靈將會產生巨大的創傷。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獲得成功呢?在討論這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么是成功。我給學生講成功時,特別喜歡用麥當娜當年致敬邁克爾杰克遜演講當中的一段話:“他是英雄,因為他讓你相信你可以自由的飛翔,你可以有自己的夢想,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物,而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成功的人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讓大家有勇氣去夢想”。我是這樣教育我的學生們的:你們是成功者,你們考上內初班已經影響了你們的同學、老師、甚至全村人。他們都以你們為榜樣,所以你們值得去相信自己。其實七年級區內初中班的新生剛入校時,他們大多在以前的學校里的都是佼佼者,到了這里以后卻感覺到自己在班里很渺小,心理落差很大,對自己喪失自信心。而這種鼓勵對那么小就離開父母的孩子們來說真的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這樣的交流,不但能讓學生給自己積極的定義外,還能讓學生知道是學習給他們這種成就感,是學習讓他們不斷成長,因此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除此之外,我又專門在心理健康課上開展了一次活動,活動的名字是“我有我風采”。課上,我設計了學生到講臺前向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的環節,在活動中,我還鼓勵學生進行才藝展示。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同學們不但增強了了解,激發了友誼最重要的是讓自信的笑容掛在了每一個同學們的臉上。為了增強學生自信心,我在課上還設計接龍游戲,讓每個同學依次站起來大聲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有信心××”或者說“我能行!我對自己的××有信心”從他們堅定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為自己是最棒的。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從而增強自信心。
3、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一個人不可能即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一直以來,關于學習的一個最流行的概念是“學習要刻苦”。“刻苦”或“吃苦”這一類學習態度,我們習慣于欣賞所表達的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總是忽略它里面包含的那個令人不快的“苦”的味道。把“學習”這件事和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覺聯系到一起,它會使孩子一想到學習時,就有微微的不快。有誰會喜歡苦呢?一個人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吃苦”,必須基于他有足夠的理性和毅力。這種理性和毅力,連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它來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適了。人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孩子更是如此。感覺“甜”的東西他就喜歡,感覺“苦”的東西他就討厭。我們指責孩子“不刻苦”是件很容易的事,與之相伴的是批評孩子“不懂事”。似乎孩子不知道用功學習的好處。孩子并非不知道刻苦學習可以換來好成績,他只是做不到。當學習活動沒有喚起他的愉快體驗時,他就無力去調動自己的主動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懶惰,不刻苦,不認真等許多人以為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實是他上進的天性被扭曲了。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學習上做的更好,愿意讓父母滿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獎。因為人還有一個天性,就是上進心。如果一些孩子表現出對學習沒有上進心,這不是天性中缺少,而是在后臺成長中慢慢丟失了。家長和教師應該研究兒童夫人特點,體恤兒童的心理,注意從“學習情感”方面培養孩子的好學精神。“刻苦”是一種成熟的學習品格,它不會憑空產生,它是在理性和興趣的土壤上生長的。從興趣、方法到勤奮,是個因果關系,前一項不存在,后一項就不能很好的實現。所以,每一種學習活動中,“興趣”始終重要,呵護好了興趣,才可能產生方法,有了興趣和方法,才能生長出勤奮。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讓他喜歡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這件事里摻雜進讓他感覺不快的因素-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采取了三個辦法來幫助他們。一是找了些高考、中考狀元以及很多成功人士談經驗的資料,尤其是那些談刻苦用功的,讓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和成功人士,沒有一個不勤快。這表面上看是強化了學習要刻苦,實際上緩解了她們對苦的感受。既然比我們優秀的人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這過程中,我注意沒有向他們提出一句要求他們吃苦用功的話。
還有一個就是我經常給他們講我們學校老師的故事。講身邊的人和事,效果反而比上面還要大。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工作認真,責任心強,教學成績優秀,愛研究教學理論,愛讀書,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秀老師。同時很多老師工作多年,根本就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多優秀,他們認真教書,鉆研教學理論是因為他們是對學習或工作建起了興趣和責任感,把學習、工作當成一輩子的事情,因此他們是快樂的,而作為學生我們也應該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做到學而不累。
三、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內初班新生升入初中以后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感。通過一節“規則的意義”的心理活動課,開展案例分析及分組討論我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和生命負責。只有一個人把規則、責任與生命聯系在一起時,他才會真正意識到遵守規則和承擔責任地重要性。因此,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學校和社會各種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在規則的許可范圍內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權力,那才是對生命最大的珍惜和尊重。通過這次活動課,學生由被動的遵守逐漸變為自覺的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但是由于新生年紀尚小經常會出現不知如何去遵從制度去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權力,因此需要心理健康老師及班主任老師需要一至二月的時間進行緊跟班,督促新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總之,區內初中班新生出現的上述幾個心理健康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和研究,使區內初中班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讓他們不斷以自信的態度,構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唯其如此,我們所培養的一代,才能把握屬于他們的未來。相信成功的喜悅不但會在孩子們的臉上綻放,也會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