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祥
摘 要:在教學領域,思維導圖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教學模式,具有形象、簡單和高效等優勢特點,特別適用于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本文首先簡要闡述了思維導圖的內涵,并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然后再通過實例,對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作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64-02
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因其在教學應用中的獨特優勢,其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具備信息量大、區域性特征明顯、綜合性強等特點,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吃力,而如果在采用思維導圖這一模式來進行地理教學,就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作為教學引導者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
最早提出思維導圖這一概念的國家是英國,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和提升人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學者提出,思維導圖其實就是一種人的發散性思維的外在體現,是人類思維不斷向前進步的反映。從思維導圖中,我們能夠看出,人的思維最專注的部分其實就是思維導圖的中央部分,并圍繞這一中心,向四周發散來開,而在發散過程中,會有許多個分支圖形產生,并且每一分支當中,都會有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關鍵詞,所有的發散性圖形間,都保持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由此而形成了一個網狀關系結構。它清晰地突出了重點部分,并且,所展示出來的思維導圖結構也與人的大腦思維的各項功能分布有著一定的聯系,更有利于促進人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教師除了要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之外,還需要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并且,還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有效結合起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幾乎是沒有辦法同時滿足這些要求的,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就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篩選,找到核心知識,并將其與舊知識聯系起來,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對學生潛能的開發,還是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聯系也得到了加強,交流的機會多了,彼此間的關系就更加和諧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提升了。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首先,確定預習內容,快速閱讀所要預習的內容,找出相應的關鍵詞,寫在至中央,逐一找出次級詞匯,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來。在預習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集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理清學習思路,提高學習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例如,在對“地殼的運動和變化”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理解并梳理這些內容,找出關鍵詞和次級詞,當然,教師在學生們的預習過程中,需要對其加以引導,適當地給他們提示。地殼的運動和變化主要是通過內力和外力來實現的,其中,在“內力作用”這一版塊,教學重點在于“形式”;在“外力作用”這一版塊,教學重點是“地表形態的塑造”。通過對內容的梳理,確定了關鍵詞之后,便可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然后再不斷地對其加以完善。
2、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中的應用
學生在聽課時,就可以自己在課前制作的思維導圖為依據,重點聽講,并將教師所講的內容和自己在預習時所想到的內容進行一個對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對其加以改正,以加深自己對知識點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關的知識。
在聽課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做隨堂筆記。利用思維導圖來做隨堂筆記能夠同時調動學生的大腦、耳朵、眼睛和手,這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做好課堂上的內容結構和知識要點的筆記,更有助于學生后續的復習與記憶。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還存在盲目記筆記的狀況,只是在一味地照抄教師的板書和課件,沒有一個側重點,知識點間的聯系不強,也就更無從談及知識點間的層次性了。所以,即便是學生做了滿滿的筆記,真正有用的信息其實并不多,在學生的后續復習中,并不能產生多大的作用。而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做筆記,就有效得多。所記錄的知識重點更加明顯和突出,用關鍵詞來表示知識重點,用線條來描繪各知識點間的聯系,也使得知識內容的結構變得更加清晰。比如,在講述“人口的遷移”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筆記記錄,這能節省學生很多做筆記的時間,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也就變得更多,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提升了。并且,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根據關鍵詞和其他次級詞之間的聯系來進行復習,這些知識內容結構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加之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又可以不斷地發現新聯系,從而也調動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另外,復習也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這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和提升。但因為所要復習的內容都是已經學過了的,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會表現得很主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就比較大,而無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還是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做課堂筆記,學生都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多的鍛煉機會,復習時可能會遇到的所有的瑣碎的知識,都能夠被關聯起來,學生只需要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就能延伸至其他知識點中去,最終形成了一個系統的知識面,當然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網絡,這樣一來,學生也不用再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相關知識,自己對這個網絡進行再次梳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鞏固和提升的過程。
結束語:從上述實例中,不難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復雜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簡單和形象,課堂氛圍也就會隨之而變得更加活潑有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也能夠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提升都是極為有利的,的確不失為一種高效的地理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讓德,楊曉英.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2
[2] 張 穎.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
[3] 買買提·依買爾.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