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虎
摘 要:對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在教師和家長的耐心引導下,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拋棄,不放棄,在未來一定會健康的成長,開出燦爛的教育之花。
關鍵詞:初中生;逆反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31-01
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狀態很多老師都感到頭痛和無奈。他們在家不聽父母話,在校不聽老師話;擾亂課堂紀律,不完成作業,時有逃課現象;對學校倡導的事往往對著干,甚至不時搞點惡作劇或破壞公物。他們對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什么不能做的,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開頂撞。
這一嚴重心理障礙的成因較復雜。主觀上學習目的不明確,尚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性格上活潑愛動,甚至不失聰穎和機靈;主觀能動性較強,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客觀上有社會陰暗面的影響,有應試教育各種弊端對其精神的壓抑,或極強的自尊心遭到傷害等等。
而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產生不是固有的態度對抗,而主要是教師在教育引導是某些特征誘發的結果。例如在教育學生的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一旦了解到教師的行為動機不是有利于他,而是另有所圖,就會產生心理對抗。又如,教育時不顧及學生當時所處環境就會誘發學生的感情障礙,使學生緊閉心扉,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教育采取排斥態度,而拒絕接受本來就能夠接受的東西。由于對學生的教育無限制地重復、嚕唆,致使學生感到厭煩,轉而形成消極的態度對待教師對其進行的教育活動。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師要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初中生處在青少年時期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征
而不是有意跟自己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二、教師要寬容的對待青春期學生的叛逆
青春期的學生偶爾的叛逆、不適當的標新立異并非什么洪水猛獸,遇到問題,努力不用簡單粗暴的訓斥,盡量耐下性子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比教師的說教要好得多。對他們的不禮貌的挑釁行為,只要不是危機大局,可以暫時寬容。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遇到學生違反紀律或與教師“頂?!睍r,教師要冷靜,出現僵局時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這樣有利于使雙方都冷靜思考,防止把話說過頭,傷了感情。另外,教師還要做一些思考和調查工作。當過后再處理時就容易心平氣和,且更客觀一些。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頂撞行為。
三、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這是消除叛逆心理的前提,這就要求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學生、子女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我校有一個教師,教學能力很強,但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言語中常要傷及學生自尊,一年來,他帶的班里的學生屢屢出現問題,頂撞教師、打架斗毆、并且根本不聽勸阻。學校無奈之下,只好請一位沒有經驗的年輕教師代替他的班主任,沒想到,這些現象竟然漸漸得到了改觀。這位年輕老師說:“我并沒有做什么大事,只是經常向對我的朋友一樣和他們談心、聊天,他們也十分愿意和我相處?!?/p>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大部分中學生都希望家長、老師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來教育自己。在學生犯錯誤時,希望老師和家長要給予理解和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他們吸取經驗教訓。這一類學生極其渴望的就是他人的尊重。尊重是以自己的謙恭禮貌滿足他人的尊嚴需要,是道德待人的一個方面。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
四、初中生自我的教育
我們也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心理弱點。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沖動,看問題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所以不要什么時候都堅持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對待問題情緒化,甚至總是與他人唱反調。引導他們要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朔娣葱睦淼淖詈棉k法是進行自我教育,別人不能代替。這里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設計自己,并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五、要加強與初中生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
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平等的看待。孩子對現代科技的愛好和探索,家長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能以一成不變、簡單粗暴干涉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父母只要有效的改變教育方法和態度,多從孩子的角度進行思考,就能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要多向老師求教,雙方配合合理引導,使孩子個人愛好與他長遠的人生目標銜接上,從而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在教師和家長的耐心引導下,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拋棄,不放棄,在未來一定會健康的成長,開出燦爛的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