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成強
摘 要:信息技術是物理教學的良好手段,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工具的優勢,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科學素養提高服務。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336-01
隨著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進,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迅速成為教師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能值得信賴的有效手段,也成為了學生熱衷青睞的學具。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是從科技進校園便開始的一項實踐,現已取得了積極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但也不乏亂用甚至濫用現象,為了提高信息技術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我們有必要共商其整合方法及效用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應遵循地原則
原則是我們科學使用、充分發揮其效益應遵循的底線,向左向右越過原則,都會影響到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正確使用,甚至降低教學效果,達不到我們預設目的。所以遵循原則是我們合理使用的基礎。
1、主體性原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體。”而部分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身主導地位化為“放電影”,甚至將整堂課都交給了多媒體。這顯然是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了,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現代教育只是利用多媒體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加以輔助,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而不是以物化主,更不是以物易主,我們必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他們才是課堂主體,學習主人,任何輔助手段反客為主的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
2、創造性原則。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曾經說過:“教師的創造性是學生創造性的源泉。”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成為教學常態后,如果我們不能創新制作教學課件,僅把信息技術作為呈現知識的黑板,不但不能達到激趣,營造氛圍的目的,還會讓學生產生信息技術“不過如此”的錯誤感覺。因此,功夫下在課前的理念要求我們:應當令課件具有獨創性。通過新穎性、誘思性和創新性的制作與使用,引發學生積極參與,使其萌生創新意識。
3、時效性原則。雖然信息技術有著傳統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我們也不能一味使用,更不能盲目使用,應當考慮好要不要使用、何時使用、怎樣使用的問題。我們應當根據自己教學內容和學情實際,將現代教育方法與傳統教育手段相結合,盡可能考慮到時效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需要日常指出的是,我們一些個別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由于盲目的制作那些花哨的畫面或過于豐富的的課件,不僅沒有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睥,反而把學生注意力從知識點分散了,結果學生只記住了那些花花綠綠的畫面而忘記了教學的內容,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策略
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手段,集文字、語言、符號、聲音、圖形、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既能豐富知識呈現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又能增大課堂容量,降低教學難度。如果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就能快速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是信息技術的基本功能。只要我們能在課件制作時,能將優美畫面、悅耳聲音、精彩視頻、激趣動畫等很好整合,制作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影音輝映的導入課件,就能創設出具有誘思性、激趣性、煽情性于一體的教學情境,既能優化物理教學環境,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產生不學不快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機械運動》一課時,我們就可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飛行的時候,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以為是一只小昆蟲,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過來……”畫外音:“飛行員抓到的是什么呢?原來是一顆德國子彈。”學生在驚奇之余,教師提出:“這名法國飛行員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讓學生眼觀其形,耳聞其聲,各種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好奇,產生了“我要知道為什么”的學習動機,這就達到了激趣目的。
2、化抽象為直觀,降低知識學習難度。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涉及到分子、原子等微觀世界物質,比較抽象難懂,故而很多高中學生覺得物理學習難,產生“怕物理”的厭學情緒。而多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很好地化解這一難題,能將傳統難以講述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物理概念和規律形象呈現,通過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高速運動低速化、動態問題靜態化、分散問題集中化以及宏觀與微觀問題的相互轉化,這不僅能為學生直接感知、觀察事物或現象創造了條件,還能形成概念表象,成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思維載體。這給學生進行有效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物理各種現象與規律提供了形象介質,自然就降低了知識學習難度。
3、搭建實踐平臺,促進學生更多參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讓課堂也搭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車,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與學便由此有了更多實現方式。因此,我們教師要借助這一科技產物,充分利用網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多媒體的交互技術,搭建更多實踐平臺,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但不論哪種學習方式,我們都要搭建平臺讓學生進行討論、合作解決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特別是要給學生必要的反思時間,讓學生在這段時間內對整個問題涉及的知識和方法,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運用知識和方法的過程進行必要的反思,通過對比自己和老師、同學解決問題的不同點進行反思,學會思考和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知識升華。
總之,信息技術是物理教學的良好手段,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工具的優勢,使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科學素養提高服務。值得提出的是我們可信賴但不能過度依賴,注意把握其原則,克弊揚長是我們使用任何輔助手段都必須講究的,具有重大優勢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可例外。
參考文獻:
[1] 葉永賢,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年.
[2] 萬國乾,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5年.
[3] 周 娜,多媒體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