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霞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學改革的新視點。與傳統教育相比,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不同方面分析、探討了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并列舉了幾個具體事例,為教學在一線工作的教師們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化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347-01
21世紀的教育將誕生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其基礎與催化劑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靜止問題動態化,動態問題過程化,歸納總結對比化,解答問題現場化,知識查詢快捷化,實驗過程模擬化,學習過程游戲化, 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煩躁的心情能得到緩解、 緊張運轉的思維能得以平穩切換。此外,通過教師的剪輯、 重整、創作和合理呈現以及學生對自己作品或成果的展示,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強烈求知欲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1][2]。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 、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 , 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懸念, 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及積極主動性, 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下, 以豐富的想象、牢固的記憶和靈活的思維獲得學習的成功[3]。
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課中,首先利用課件演示:在許多梅花盛開的樹下面,一個人在吟誦王安石的詩?【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利用創設的情境,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簡單的現象,產生探究其質的欲望 ,再利用動畫模擬花香粒子的運動,讓學生從感官上認識到有分子 、原子的存在,初步形成物質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觀點 ,從而引入新課[4]。
二、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驗難題
實驗是化學的精髓,但是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問題。如有些有毒、污染嚴重的實驗不適合在空間較小的教室中操作,而有些實驗操作過程過于復雜,出現實驗現象耗用時間過長,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不能完成,有時教師演示某些實驗(對實驗基本操作要求較高、學生也應熟練操作的實驗)時后面的同學看不清實驗現象,等等諸多問題都給我們的常規教學帶來了障礙[5]。化工生產的教學中,如合成氨,接觸法制硫酸等,其生產流程比較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困難,而借助于音像資料就可以最大可能地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無味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如同現場參觀一樣[7]。
三、應用信息技術,使抽象、微觀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面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與原理抽象度很高,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單靠語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難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動畫模擬,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微觀不可見的知識變得可見,把不容易觀察的現象變得清晰化,增強感性知識,把課堂內容具體、形象、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 [8]。
如在化學鍵、有機物空間結構、核外電子運動、電子云、晶體結構等化學概念的教學時,可借助于計算機的三維圖形功能,對他們進行旋轉、著色、堆積、改變觀察角度等操作,將它們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枯燥的分子變得活靈活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擴大信息量,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現在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網絡)具有信息豐富、互動性強等特點??梢宰寣W生在課外自己查閱資料,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知識,然后通過網上聊天室(QQ)、電子公告欄(BBS)電子郵箱(E-m ail)等,交流學生心得和體會,與全班同學共享。3]。如在講授乙醇、酸雨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獲取國內有關資料(中國酒文化、酸雨最新研究),然后與大家分享成果,從而讓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之間密切關系。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對于優化化學教學,具有突出的優勢,但如果盲目應用,必然會走進誤區。如,在實際制作時,大量的引用效果,以求酷、眩,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則把注意力放在不斷變化的屏幕上,忽視甚至來不及分析重要的知識點。因此,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全取代傳統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信通過教師及學生的努力,現代信息技術必將在未來的化學教育中取得更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燦紅.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化學教學[J].教育信息技術, 2010 (2):29-31
[2] 朱軍利.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1(14) :182-183
[3] 黃宇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策略[J]. 電化教育研究 2003 (1 ): 58-61
[4] 李曉龍.對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程整合的認識[J]. 課改探微 ,2009 :62-63
[5] 李振順. 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整合[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9 ,23(3)
[6] 徐 勇.中學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究 [EB/OL]. 玉林市電化教育站http://www.yledu.net.cn/Djz/Jxzh/201104/29300.html
[7] 溫江洪.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教育整合的探討與實踐[EB/OL].丹徒教育信息網http://www.dtjy.org/html/xx/JYDT/2009/11/21/2156524520.html
[8] 文慶城.現代化學教學論 [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9] 余德潤.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案例研究[D]:[碩士論文].江西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