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清斌
摘 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教學中就要適當的、適時的使用學具。
關鍵詞:概念;算理;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361-01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教學中就要適當的、適時的使用學具。
一、動手操作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學具操作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10梨(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得9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8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7個;一人得4個,另一得6個;兩人各得5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五種分法與前四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五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動手實踐,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征——每份“同樣多”,并形成數學概念。
二、動手操作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算理
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這就要求在研究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如:在教學42÷3,學生難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幾個十要和個位上的數結合起來繼續除。如何突破這個難點?老師采用擺小棒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4捆(4個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個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個10,要繼續平均分只能拆開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個1),個位商4。通過擺小棒體會剩下一捆繼續平均分,怎么分,使學生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繼續除的算理。
三、動手操作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組合作操作學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教學1L和1000ml的關系時,可分組讓學生把l00ml水倒進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幾次?同學們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記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也體現了一種相互謙讓、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動手操作能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發表的《休戚與共——關于數學教育失敗向全國作的報告》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強調“數學問題解決”,使學生達到能從日常生活中和數學內部找出數學問題;能發展和應用各種策略去解決各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實踐操作,可促進學生“數學問題解決”。如:教學“乘法分配律”,先讓學生動手實踐,再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抽出教學新知所需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自己解決問題,從而發現乘法分配律。這樣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數學問題解決”意識得到了強化和培養。
五、動手操作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皮亞杰告訴我們:“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重視兒童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教師就要通過學具,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就可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就可通過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再發現”,就可通過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認識正方形,教師可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的特點,看誰的方法多。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既發現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六、動手操作可以開發學生智力
腦科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左半腦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右半腦支配左半身的活動。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動可促進人的右、左半腦的協調開發。左右半腦各司其職而又協同發揮作用。據研究,人的大腦功能存在著很大的潛力,一般人只用了腦功能的10%左右,讓學生動手操作,一是可以開發學生大腦的功能;二是通過左右手同時活動,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數學教學通訊.
[2] 小學教學設計.
[3] 小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