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孝感供電公司 吳金克
?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及其運用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孝感供電公司吳金克
企業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在我國目前處于標準系統不完善、評價標準單一的狀況,外部使用者和企業關注多指向獲利能力,忽略了其他能力對企業綜合評價的判斷力,造成了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使用單一、判斷容易失真的狀況。企業對財務指標粉飾的可能性又降低了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在對企業的財務評價上,常常出現過分迷信數據和指標系統的狀況,對于非財務信息的關注度甚少,忽略了對財務風險與核心競爭力的評估。
財務指標 評價體系 數據運用
企業的財務評價是對企業過去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作出評價,開展財務評價是對企業過去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結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狀況作出基本預估和展望,是對企業未來的預期行為。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是對企業作出預期和展望所使用的工具,利用財務數據中的比率比值等計算其比重,或衡量其償債能力與市盈率等,方便財務評價指標的使用者,將關注的企業狀況具體化、數字化,便于與類似企業進行比對和權衡,輔助使用者作出財務決策。
1.1財務指標評價系統標準不完善
在我國目前的企業財務評價中,財務指標指向是經營效率研究,例如凈資產收益率等明確反映財務經營狀況和回報效益的財務評價指標上。相應的,其他指標的關注點也往往與凈資產收益率相關,評價其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程度來作出財務分析。另外,除了財務評價指標在我國的關注點大多相同外,全國也基本采用相同的財務評價指標的標準體系,彼此之間并無太大差異。這一點增加了企業之間比對的公平性和科學合理性,利用相似的評價系統將企業之間的數據量化,有利于使用者在同一信息平臺上進行判斷。
對企業的綜合完整的評價應該要求全面客觀地對企業各項財務數據進行多方分析,從總體上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但目前我國更多地關注于獲利能力,對短期回報更為看重,而非企業的長久升值或其他狀況。其他的財務評價指標,如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在大多數企業都是被忽視的。投資者和使用者要求迅速回報的心態,大多不愿意進行對企業的長期投資,投機心理重,導致與企業長期發展相關的三項財務評價指標被嚴重忽視。如果企業內部的使用者使用的是同樣的心態只重視獲利能力而非其他三項成長指標,那么企業的自身發展不僅不能顧忌到總體的戰略層面發展,甚至將無法保持和延續目前的獲利水平和發展狀況。
同一評價標準實際也存在著問題,例如其指標計算的標準并未統一。由于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發展和流派差異,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財務評價指標使用的數據或數值實際上并不完全相同。盡管有相似性,但在實際計算上由于多種數值的重合效應,存在著縮小和放大。這導致同一企業使用不同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或是單一的財務指標計算出來的比較值差異較大,甚至有企業利用其財務評價指標的差異性選擇對己方最有利的單一財務評價指標進行組合,將數據公布,以獲得美化的財務評價指標數據。財務評價指標由于其差異性導致最終計算結構的誤解,不利于企業客觀反映財務狀況,形成了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不合理狀況。
在我國企業目前的財務評價中,多數還是以企業內部進行財務評價和分析為主,具有著私有化高、密閉性強的特征,其財務評價指標具體指標采用的評價方法和評價過程并未對外公開。外界受眾得到的僅有最終的、在不透明化操作下的最終信息,對過程卻一無所知。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過程中對外信息的缺乏增加了企業在作出財務評價時的可操作范圍,增強了粉飾和美化財務評價指標的可能性,對于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而言大打折扣,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1.2忽略了非財務信息
財務指標的計算是依據對外公布的財務數據信息計算而成,具有相對客觀的特征。但對于其財務指標的運用而言,卻并不應當只是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的比較。盡管財務指標的數據評價較為客觀,但在直觀和方便比較的同時更應該還原企業的真實情況,對其他潛在風險或影響因素進行考量。財務指標外部數據在某些時刻決定了企業的發展走向甚至生死存亡,因此需要謹慎對待。例如企業在面臨較為嚴重的危機公關時,就應當對其事件的嚴重性以及企業的公關水平進行評價,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有基本的預判。再例如成本低下,導致獲利能力強,其財務數據顯示優秀,但成本低下導致的可能是質量低下,潛在的賠償和事故風險高,盡管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上表現優異,但企業實際發展水平對比同類企業可能發展較差,還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和企業信譽風險。由此可見,僅僅依據財務指標體系的數據來判斷一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償債能力、成長后勁等是遠遠不夠的,更有風險上的擔憂,執著數據而脫離企業實際情況的探討對于分析企業發展存在巨大的失真性。對于企業的成長能力,更有企業領導力、員工素質水平和企業風格的考量。
在當前知識發展和注重科技發展的大環境下,如人力資源以及技術水平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競爭中占據著更加重要的地位,是新興企業御敵制勝的關鍵所在。企業如果擁有隨時能夠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資源,在日常運作和生產經營中能不斷地發現發展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則企業的未來發展水平自然是蒸蒸日上。反之則江河日下。由此可見,僅僅依靠財務指標和財務報告中的數據并不完全可靠,還需要更多的盡責調查,評估在財務指標和財務數據之外的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發掘其潛在風險和發展點,在綜合各項指標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確立對企業的財務評價和發展運營狀況的評價。
2.1注重多方位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
在注重獲利能力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之外,還應當多方關注企業的自身價值、發展前景和風險水平,更多地關注成長性指標和風險指標。例如償債能力指標,存在著盡管獲利率反映的回報率可能較好,但一旦償債能力指標過低,即回報率甚至可能無法支付由于舉債帶來的負面影響和財務費用,那么獲利率很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再例如經營能力等,企業的發展前景意味著未來的更大獲利和更大升值空間的可能,對于長期持有者,更應當關注企業的后續成長能力、發展經營能力和企業領導者與員工的整體水平及對自身企業的定位與期待,建立財務上的戰略性發展眼光。而對于不同的使用者,根據其利用目的關注的內容也是不同的,企業也應對此提供財務指標上的數據、指標和分析。
在四項主要分析指標外,根據行業重點和關注點的不同,還可以針對潛在風險和發展點作出其他指標的量化評價,方便在同業對比和企業縱向對比時梳理脈絡,清晰化對比。財務評價指標對各個關注方面的評價指標予以完善,多角度給出財務數據,計算并公布財務指標。在財務指標計算中,應當考慮其標準的統一性,制定某一財務評價系統并在公布的財務評價指標中對所采用系統予以說明。在同行業協會的會計約定或規定上,也應當盡量就采用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達成一致,促成同行業的標準化和統一化。以統一的約定標準執行和編制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直觀比較同業發展水平,規范同業發展,減少企業粉飾和美化空間,促進同行業企業間的公平競爭。
在財務數據的采集過程中,企業應當做到采用的財務數據與對外財務報告的數據一致,對于其他數據,也應當采用與對外報表的同一數據來源,做到會計計量屬性的標準化和統一性,減少人為操作空間和粉飾美化財務指標體系的空間。在對外公開上,企業要說明數據的來源以及采用的評價標準,將財務數據的源頭和數據生成予以說明。以公開公正的態度向公眾表示陽光透明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公開化透明化態度,增強與外部使用者的互信程度,增強外部使用者對企業的信任感,增強企業在財務上的公信力。
2.2增加財務指標體系之外的評價
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客觀性決定了其比較上的直觀性和便捷性,也因此決定了其數據的局限性和單一性,需要配合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外的其他因素和狀況作出綜合分析。一是對企業的風險狀況作出評價。不論企業的各項財務評價指標如何完美,一旦出現較高的風險水平或是關鍵領域的風險被引爆,都可能對企業造成毀滅性的災難,財務評價指標數據在此情況下也將完全失效。企業在財務指標體系外還應注重其他未展現的財務分析評價,例如現金流量表的監督狀況,保證資金周轉的靈活性,便于企業下一階段和本階段的業務開展留有余地。對于質量問題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對其質量作出數據調查和分析,綜合比較同業之間的質量差錯率、賠付水平及其他發展狀況。對于重度污染企業,在企業之間或企業自身的比較時應當將污染導致的可能的后續會出現的政府罰款及居民補償考慮在內,計算由于污染導致的聲譽信任的商譽流失和具體補償的預估賠償金額,避免在投資期內發生的重大賠付影響收益或引起債務示警。
在財務評價指標外的評價中,還應當完善財務報告中需要說明的一切事項以及其他需要補充說明的事項,例如對企業非日常交易狀況充分披露,說明其股東及份額變動情況等重要信息,輔助外部使用者分析變動原因及情況。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應當從技術水平、領導力與企業風格和員工專業素質水平方面來考慮,技術水平是企業的核心發展基礎,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幫助企業在基礎陣地里打穩打實基礎。領導力決定了企業的變革和發展的方向,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能看清行業發展方向以及懂得領導藝術與溝通的各個層次的領導也有不同的要求,其水平的高低影響著企業的風格和走向,在重大或緊急問題上的處理和應對,以及企業的環境認知和定位等,因此,領導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是決定著企業的未來,把握著企業發展的命脈,是企業進步和發展的驅動力量。員工的專業素質水平則是企業日常運轉的關鍵,在日常問題處理上都依賴于員工的辦事原則和處理事務的水平。一磚一瓦,方成天下。員工的專業素質體現在企業的辦事細節上,是企業發展和前進的基石,是企業發展前行的推動力量。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是評價企業各項狀況和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但并不是唯一標準。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之外的重要點和關鍵點都可能引發企業的新發展高度或者造成企業的破產,并不對企業具有絕對的影響。財務評價指標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在考慮財務評價指標的同時,對于外部使用者而言,需要更多地對信息來源進行綜合判斷。對于企業而言,不應當僅僅只盯數據,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模式和后續的成長能力。
[1] 馬英.財務指標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13 (23).
[2] 孫瑩.構建企業財務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J].現代金融,2012(06).
[3] 葉皓潔.淺談財務評價模式的局限、缺陷與改進思考[J].時代金融,2011(21).
F275
A
2096-0298(2016)07(c)-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