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高級技工學校 沈 幸
?
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以浙江省為例
蕭山高級技工學校沈幸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機制以及政府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而浙江省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2004年深交所中小企業板的啟動,發展更為迅速。據統計,截至2014年8月1日,全國范圍內共有722家中小企業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浙江省有122家,約占總數的16.9%,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第二多的省份。盡管浙江省中小企業整體發展迅速,但其盈利狀況卻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行業分化和地域分化現象。因此,如何平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在整體上、行業上以及區域上的盈利能力發展狀況,提高其盈利能力綜合水平,是進一步實現浙江省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中小板 改革 經濟分析
導致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發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府因素、企業自身因素、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本文試從宏觀(即政府角度)和微觀(即中小企業角度)兩個角度分別闡述和分析導致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1.1宏觀角度
1.1.1政策導向失衡導致整體盈利能力兩極分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立足于本國國情,試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中小企業扶持案例,采用改革國有中小企業、扶持小型微利企業、鼓勵個體工商戶、引進外商投資等方法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并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對此,浙江省政府也積極響應,首先,提出了相關辦法、條例,規劃中小企業發展藍圖。但是,省級財政人員主要通過統計營業收入總額、凈利潤總額等較為簡單的財務指標來反映省內經濟發展狀況,而這些指標一般只能從某個角度片面地反映浙江省中小企業整體、行業或地區盈利能力情況或平均盈利能力水平,而不能綜合反映省內中小企業整體、行業以及地區的盈利能力。同時,以上述財務指標為基礎,省政府在相關辦法、條例的制定過程中會較多考慮整體或平均盈利能力發展,而忽略了對個別行業、地區中的中小企業進行經濟發展與項目扶持工作。其次,政府提出的部分財政政策是以發放財政補助款的形式存在,且不說資金發放的到位情況,該類政策僅針對極個別行業或地區實施,并未從根源上解決省內中小企業盈利能力發展不平衡、盈利機制欠佳等問題。最后,個別政策導向偏理論化,闡述較為模糊,且缺乏具體措施支持,部分中小企業不敢妄自揣測政策引導方向。因而,浙江省中小企業的行業、地區分布不均衡現象,以及綜合盈利能力兩極分化、行業分層、地區失衡等現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1.1.2行業結構失衡導致行業盈利能力分層
盡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整體上發展較好,但由于行業結構不夠完善,中小企業的行業屬性主要偏向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事實證明,商務服務業、房地產等行業的盈利能力水平較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行業之間盈利能力分層現象。
浙江省中小企業行業結構失衡可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國家與政府近幾年大力提倡技術創新,該項政策改變了省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使得省內中小企業的行業屬性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逐步向高端制造業如家用電器(白色家電)、醫藥生物等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如商務服務業、房地產行業、信息技術等行業發展,由此造成了在行業結構發展過程中各行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存在較大差距、在盈利能力發展水平上出現分層的現狀;(2)國民收入的增長以及群眾消費的升級帶動了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部分行業的盈利能力綜合水平迅速發展,如商務服務業、建筑業、信息技術行業,但這種發展并沒有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行業;(3)部分傳統行業如制造業中的化工、電子、化學材料以及黑色金屬行業等,由于缺乏技術創新,行業內部產品同質競爭較為激烈,部分中小企業產能持續過剩,盈利狀況持續較差。
1.1.3優勢資源差異導致地區盈利能力差異
由于各地區都有其特有的優勢資源,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行業分布以及各行業的綜合盈利能力水平上表現為地域性差異。
如杭州市,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作為浙江省省會,該地區與國內外各省市保持密切的信息聯系,除享有天然的旅游觀光資源外,更是省內乃至全國經濟政策的先行者。同時杭州市高校云集,是人才培養基地,為杭州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而經濟的發展更是為其吸引了省內外無數高端人才。因而該地區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涉及行業較多,有水電煤氣業、信息技術業、房地產行業、建筑業、制造業等行業,且制造業也逐步向醫藥生物、信息設備、家用電器(白色家電)等高端制造業發展。
寧波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東有舟山群島,北有杭州灣,西有紹興嵊州、上虞,南有三門灣,又與臺州三門、天臺相接,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和海港城市。而嘉興,雖然不屬于海港城市,但其位于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段,處于江河湖海交匯之處,又與杭州、寧波、上海、蘇州等城市相距甚近,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優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寧波、嘉興兩地由于其地理及人文方面的優勢,中小板上市公司涉及行業雖也集中于制造業,但其經營范圍相對較廣,主要從事紡織服裝、輕工制造、電子等勞動力需求量較少的行業以及商務服務業、建筑業等其他行業。而臺州、紹興、湖州等地由于交通等地理、資源方面的限制,中小企業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而制造業中又以機械制造業與醫藥化工生物業為主。
1.2微觀角度
1.2.1部分中小企業盈利機制欠佳
盡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總體盈利能力整體發展狀況較好,但并不穩定,三年盈利能力綜合指標數據以2012年最佳。原始指標統計結果顯示,88家樣本公司2011年~2013年的6項盈利能力單項指標值相對較低,其中六項盈利能力單項指標均高于平均值的中小企業數量不到20%,且個別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單項指標存在負值。同時,2013年由于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政策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行業的中小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生產用資金大幅增加,而中央銀行上調貸款利率更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提高,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等情況,最終喪失盈利機會,表現為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由此說明,部分浙江省中小企業盈利機制并不完善,面對市場上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的抗壓能力仍有待加強。
1.2.2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創新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提倡“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但是部分中小企業仍處于成長階段,企業內部管理層對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認識,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浙江省行業結構仍處于轉型發展階段,中小企業主要為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勞動密集型、非技術依賴型的制造業,僅小部分中小企業從事商務服務業、信息技術業、建筑業、房地產行業等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第二,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在資金、成本等問題上有諸多顧慮,部分中小企業寧可選擇保守穩妥的傳統生產工藝,也不愿嘗試新技術、新設備,使得企業生產能力受限,產品生產效率較低;第三,部分中小企業為維持較低的生產成本,不致力于研發新產品,僅局限于當前產品銷售,而缺乏產品的多樣化生產與銷售,以至于當前產品無法滿足市場消費需求,最終造成持續產能過剩、同質競爭較嚴重;第四,部分中小企業刻意關注產品成本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而忽略了創新機制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在企業內部表現為創新激勵制度的欠缺,以至于無法調動員工的創新意識。
2.1浙江省政府部門應采取的措施
2.1.1轉變整體經濟發展方式
針對中小企業盈利能力發展的兩極分化現象,浙江省政府應充分利用市政府對地區中小企業的了解,將權力下放至市政府,綜合考慮中小企業發展階段、行業屬性、區位優勢,對中小企業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微觀戰略支持,從而轉變省內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浙江省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低產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問題,產量和盈利的增長也主要依靠資源的投入。相關報道同樣表明,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處于轉型階段,“此前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往后將越來越依靠消費,形成經濟發展向消費主導轉型”。對此,浙江省政府及其下屬市政府應積極鼓勵省內中小企業加強行業內部和行業之間、區域內部和區域之間的信息交流,倡導技術創新與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選擇低能耗、低污染的產品生產方式,并從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相關辦法條例,鼓勵中小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與自主品牌產品,使其發展成為擁有先進技術和高效生產力的集約型企業,而不是僅僅利用稅收政策、財政補貼等傳統措施。
2.1.2優化行業結構
針對浙江省各行業盈利能力發展不平衡現象,首先,政府應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多元化行業,如旅游業、商務服務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等高收益的現代服務業,使中小企業的行業屬性不再僅局限于制造業,通過宏觀調控、微觀處理,實現行業內資源的最優配置,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扶持好的,幫助難的,淘汰差的”是政府對中小企業采取各項政策方針的原則,對此,政府應充分利用市場作用機制,完善市場對沒有發展前景的落后企業的淘汰機制。其次,浙江省政府可以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實例,實現行業內資源優化。如2010年我國廣東省的采用“騰籠換鳥”政策對該省內部的產業與勞動力進行東西部的雙向轉移,該政策既保持了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熱度,又帶動了該省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了省內經濟質量與經濟效益、經濟增長與社會人文的協調發展。對此,浙江省政府及其下屬縣級市政府也可參照該政策,充分考慮各地區人文地理資源優勢,對各地區產業、人力資源進行區位調整與轉移,從而達到充分利用省內優質人力資源,淘汰省內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效果。最后,浙江省各市政府可充分利用省內原有的優質上市公司,以該上市公司產品為中心,促進其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結構鏈,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效果。
2.1.3發展區域經濟
針對浙江省內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省政府可下放權力至各級市政府,使得各地區市政府立足于本土現有產業,針對本地區人文、自然等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制定相關辦法、條例,鼓勵中小企業依托于產業集聚和各類經濟開發項目,發展區域內部的產業鏈經濟或區域間的產業鏈經濟,以促進地區內部中小企業盈利能力的發展,協調區域間中小企業盈利能力的發展。以臺州市為例,臺州素有“七山兩水一分田”的說法。該地區2011年以前在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共有18家,均屬于制造業。雖然該地區礦產資源并不豐富,交通樞紐也不夠完善,但該地區同樣形成了以機械制造與醫藥生化工業為主導的區域產業。同時,臺州市屬于浙江省東部沿海城市,擁有大陳島嶼,瀕臨東海,其海洋資源較為豐富,但其并沒有物盡其用,對此,臺州市政府可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從事海洋方面的旅游、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務,引導中小企業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海洋資源,加強港口文化建設,吸引外資,融入新技術,研發新工藝、新產品,以充分實現海資源的價值。此外,臺州市政府應加強各地區的交通道路建設,加強與杭州、寧波、上海、福建等省內外城市的技術溝通與產品交流,挖掘商機,開展區域經濟建設,開創具有臺州特色的產業經濟結構。
2.2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應采取的措施
2.2.1改善中小企業盈利機制
針對企業內部盈利機制不夠完善問題,浙江省中小企業首先應以企業自身發展為主線,加強內部管理分析以及盈利能力分析,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實現內部管理優化,加強企業對產品的短期規劃與長期策劃;其次,企業應以產品銷售為依據,隨時關注市場動態與消費者需求;再次,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并融入產品設計,以顧客至上為宗旨,傳播企業正能量,加強企業產品的質量建設與品牌建設;最后,中小企業可充分利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開發銷售渠道,發現市場空隙,拓寬消費者服務范圍,發展移動商業。
2.2.2加強中小企業創新意識
針對浙江省部分中小企業產能過剩、同質競爭、盈利能力落后等現象,首先,各中小企業應加強自身創新機制建設,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對此,中小企業可充分利用市場,針對消費群體的日常反饋,鼓勵員工積極創新,對產品進行新一輪升級與改造,增加產品附加值。其次,中小企業應綜合考慮本地要素資源,充分利用本地區高等院校,通過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培養與實訓基地,促進企業內部員工創新意識的開發以及高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最后,中小企業應主動關注國內外產品、技術交流會,了解并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推進本企業機械化運營程度,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完善產品質量建設。
[1] Leopold A. Bernstein,John J.Wild.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 Leland L.Beik,Stephen L.Buzby.Profit analysis by Market Segments[J].Journal of Marketing,1973(3).
[3] Enrique Claver, Jose Molina ,Juan Tari.Firm and Industry Effects on Firm Profitability:A Spanish Empirical Analysi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2(3).
[4] Margaret E.Slade.Competing models of firm profi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2).
[5] David Bernotas.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profitability in the Japanese keiretsu[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5(16).
[6] Fulbag Singh,Monika Mogla.Profitability Analysis of Acquiring Companies[J].The IUP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10(16).
[7] 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出版社,2014.
[8] 王文華,陳可喜.財務分析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
[9] 徐秋艷,等.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實驗教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 傅再育.中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分析[D].四川大學,2005.
[12] 李偉琨.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D].山西大學,2012.
[13] 薛德余.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綜合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分析[Z].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學術論壇年會——經濟改革與發展論壇,2008.
[14] 胡國慶.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收益狀況的實證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2).
[15] 何云強,柳陽,勒大力.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基于分位數回歸的實證分析[J].石家莊經濟院學報,2014(01).
[16] 牛建軍,岳衡,姜國華.中國上市公司盈利狀況分析:1992-2004[J].中國會計評論,2007(02).
[17] 張紅,林蔭,劉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與預測[J].清華大學學報,2010(03).
[18] 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深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13年報實證分析報告[EB/OL].http://www. stcn.com/2014/0505/11389592.shtml.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分標準[EB/OL].http://www.stats.gov.cn/zjtj/tjbz/xzqhdm/ 201301/t20130118_38316.html,2013-1-18.
[20] 浙江中小企業網.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大力發展信息經濟[EB/OL].http://www.zjsme.gov.cn/newzjsme/list. asp?types=16&id=37903,2014-11-21.
[21]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加快創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10]4號)[EB/ OL].http://www.zjjxw.gov.cn/zcfg/szfwj/2010/03 /17/20100515233726JXIFCUQCTZWPDBBTNVBUGU. shtml,2010-1-25.
[22] 吳家曦.2008年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3] 張俊喜,等.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4] 劉迎秋,等.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新論[M].北京:社會科學學文獻出版社,2012.
F275
A
2096-0298(2016)07(c)-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