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商學院 張莎莎 姜亞芳
?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創新管理研究
河南大學商學院張莎莎姜亞芳
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技術創新也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主流下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本文引入技術創新的概念,詳細論述了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相關理論,描述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現狀,最后總結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創新 核心競爭力 高新技術企業
技術創新,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成為關乎企業成敗存亡的關鍵因素。企業要保證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必須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獨有的知識和技術能力的綜合,不僅能夠整合企業的各種動態資源,而且可以提供并改善企業的環境適應力。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和企業賴以生存的必要手段。然而,經研究發現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逐漸呈現出投入少、效率低的不良局面。但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對增強我國總體的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綜合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1.1技術創新概述
技術創新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繼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發表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之后,熊彼特在該著作中第一次提出技術創新的相關理論。他認為,創新是一種生產過程。首先建立新的生產函數,然后把舊的生產要素經過整合,與新的生產方式、管理方法重新組合起來,最后將新的生產模式投入生產,通過新產品的流通開辟新市場,最終獲取利潤。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關注并研究技術創新的相關理論,葉明提出技術創新的過程是按照發明—創新—開發—技術革新與突破的順序進行,賈慰文隨后提出技術創新是集研究開發、技術引進和產品生產、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系統性創新過程。
總結國內外學者關于技術創新的相關研究,不難發現,更多人傾向于把技術創新過程歸結為一種復雜的綜合性的系統性流程。這其中的創新主體是各個企業,創新結果是技術的進步,創新目的是獲取超額利潤。也就是說技術創新是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為了賺取利潤而進行的技術開發活動。而技術開發的最終體現也就是新產品的產生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的突顯。
1.2企業核心競爭力概述
1990年,企業核心競爭力首次出現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共同發表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中,自此之后,核心競爭力開始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總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競爭力理論主要有以下四種。
(1)基于整合觀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企業內部團體學習的能力,也是一種有效調合企業各種生產技能,并能將企業的各項生產技術整合在一起的能力。(2)基于知識觀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這種觀點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知識體系,不僅能使企業文化獨具特色,也能使企業的競爭優勢明顯發揮出來。(3)基于資源觀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是企業內部的組織能力、各項資源的整合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4)基于系統觀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企業日常處理問題的能力,即元件能力;二是企業運用基礎元件能力,以全新的方式對其進行整合和架構的能力,即局部能力。
總結上述幾種理論的共同點,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獨特能力,是一種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保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能力。這種獨特能力能夠通過整合公司現有的各種資源和技術,并站在企業整體角度,統籌規劃,對抗競爭對手,維持企業發展優勢的絕對競爭能力。
2.1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主要矛盾
技術創新是在技術開發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創新價值的動態過程。這種動態化的發展模式注定了它的高風險性、高效益性、系統性和周期性,也說明了創新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矛盾。第一,長期與短期的矛盾。技術創新需要企業前期投入較多,并且風險系數較高,周期性長。而很多企業為了追逐短期利益不愿承擔風險進行技術創新。二者之間顯然存在矛盾。第二,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不得不進行技術創新。而企業本身也許并不具備進行創新的能力。第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技術創新能力作為企業的生產力,企業的內部組織能力、企業文化、制度和戰略組成企業的生產關系,二者之間的不協調也會產生矛盾。
2.2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我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且幫助實現我國的經濟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然而實際上我國具有技術領先特性的高技術產業并不具備應有的“高效益”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技術產業后續的持續性增長。主要表現在技術創新的投入少和技術創新的效率低。
(1)技術創新投入少。技術開發前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但由于信息、市場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開發過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隨之引發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方面,研發過程不確定性較大,很可能面臨對手模仿、機密泄露等問題,甚至可能研發失敗,更有可能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這種高風險很難為債權人所接受;另一方面,研發投資周期長、規模大,這種情況下債權人一般不愿意提供一份大額且需較長時間的債權。(2)技術創新效率低。從技術創新效率角度來看,我國處于“高產出、低效益”的不良發展態勢,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整體效率水平不佳,且逐年降低。一方面,我國較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資源的投入管理和配置上不成熟,難免造成較高的失敗風險和較低的科技成果產出率;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后的成果大多被高新技術企業所忽視,這也會導致創新成果的利用率低,最終造成技術創新的效率較低。
3.1加強核心技術創新
核心技術創新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通常企業通過對內部的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進行開發和利用,最終形成自身特有的知識產權,這也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主要體現。只有對關鍵技術不斷進行創新,才能使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3.2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
為了適應經濟形勢的日益變化,企業的技術創新需要不斷進行更新。這種不間斷的更新主要是以市場環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為基礎,對原有技術進行改進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技術創新的競爭。因此只有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一直處于有利地位,進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經濟利益,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3.3重視技術創新管理
全新有效的創新管理方式應是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導向,以價值實現為目標,對各種創新要素進行全面整合和創新。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只有重視技術創新管理,才能充分利用最先進的創新管理范式,實現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3.4提高技術創新效率
提高技術創新效率,應該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著手解決。首先,技術創新是一個風險性和不確定性較高的長期過程,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高技術研究的投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高新技術企業營造一種有效的市場競爭氛圍。而企業本身應該在重視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重視營銷創新、組織創新和服務創新等影響技術創新轉化效率的非技術創新因素,及時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避免技術創新資源和成果的浪費和閑置。
總的來說,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高新技術企業只有不斷加強核心技術創新、保持持續技術創新、重視技術創新管理,以及提高技術創新效率,才能持續保持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所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僅直接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對我國整個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鄒琪,劉錦虹,洪侃,羅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4(2).
[2] 周艷菊,鄒飛,王宗潤.盈利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與資本結構—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分析[J].科研管理,2014(1).
[3] 張道玉.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動態演進研究[J].電子商務,2013(3).
[4] 張可,高慶昆.基于突破性技術創新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
[5] 王貫中.培育和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1).
F272
A
2096-0298(2016)07(c)-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