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閔繼慶
?
有關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的研究
上海大學閔繼慶
作為公司組織契約中的一個經濟代理組織,會計師事務所總被認為是其規模越大,審計質量就越高,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本文從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失敗的案例入手,依次分析了國際“四大”在中國的審計質量以及國內大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近年來審計失敗的數量,并由此深入探討了影響大所審計質量的因素。
事務所規模 四大 審計質量 影響因素
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會受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和規章制度的影響。大家普遍認為,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越大,成立時間越久,就會有較好的聲譽和權威,對客戶也會有較好的吸引力。除此之外,但凡上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有自己一套嚴格的職業準則和執業程序,只要嚴格按照會計師事務所的章程執行,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失誤,進而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無疑,創立于1913年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毫無疑問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要求,然而,2002年8月31日,曾經位居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宣布正式退出從事了89年的審計行業。自從20世紀末開始,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就不斷地被卷入各種不同的公司財務丑聞中,直至2001年末安然丑聞的爆發成了壓垮安達信這頭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破產雖在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頻頻爆出的審計失敗的丑聞讓人不禁生疑,為什么坐擁世界第一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安達信審計質量如此低劣?
自1985年起,安達信事務所便開始為安然公司提供外部審計業務,其后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詢業務也由安達信事務所承包,到了2001年,安達信事務所從安然公司收取的服務費用高達5000萬美元,這其中有2700萬美元是咨詢服務的收費。不僅如此,安然公司有數百名員工原來曾為安達信事務所工作過,這其中不乏有安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與董事會成員。安然公司丑聞爆發后,安達信事務所休斯頓分所非但沒有配合SEC的調查,而是在明知道SEC已經展開調查的情況下還是銷毀了與安然公司往來的文件,這一舉動也直接導致安達信事務所被法院以妨礙司法公正為由起訴,從而造成日后安達信事務所的破產。
然而,除了已經破產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四大”的審計質量又如何呢?從我國審計市場審計失敗的案例來看,“四大”的審計質量也并不能令人滿意。
如畢馬威審計錦州港失敗案件、德勤審計科龍失敗案件以及財政部第11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被點名的普華永道中天案件等;這些事實證明,即使是國際“四大”,在我國審計市場上也并未能保證其應有的審計質量。在我國相關學者的研究文獻中研究發現,許多學者認為,國際“四大”在我國的審計質量相較于美國審計市場等國外審計市場較低,這可能是由于我國獨特的以行政處罰為主的審計環境所造成的,導致國際“四大”在我國審計市場并沒有采取其一貫的審計質量策略。包括占我國審計市場份額最多的普華永道中天,其審計質量也并未如其規模一樣遠遠高于其他三家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在部分的檢驗中,普華永道中天的審計質量較之其他“三大”所更低。
不僅僅是“四大”的審計質量強差人意,作為國內事務所中的佼佼者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同樣也與其國內數一數二大所的身份不符。立信事務所2009年~2013年度共計被中國證監會處罰16次,相當于每年有3.2次審計失敗,其中2013年多達6次。而在這些審計違規數據中,推遲披露占47%,違規買賣股票占36%虛假記載占35%,重大遺漏和一般會計處理不當分別占34%和23%。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近幾年來審計失敗的數量不減反增,并且在審計失敗的違規公司中,推遲披露、違規買賣股票和虛假記載是違規最多的類型。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大失所望,連立信這樣的大所審計質量都無法保證,那么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又有什么說服力呢?其實,在我國,整個審計行業存在著許多漏洞,兼之國家和市場的監管不力,處罰不嚴,為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的聯手違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進而滋生出各種犯罪和違規。
由此可見,無論是國際“四大”還是國內大所,其審計質量與其規模與名聲并不能形成對等。
從上文可以看出,并非事務所越大審計質量越高,影響大型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原因有如下四點。
3.1審計缺乏獨立性
作為會計師事務所重要的收入來源,審計收費無疑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上市公司往往會以高額的審計服務費來“賄賂”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往往會因為高額的收費而對上市公司財報中的紕漏視而不見,以此換來長期的合作。
3.2降低審計成本
會計事務所作為一個營利性組織,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其最終目標,由于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審計市場存在普遍“低價攬客”的惡性競爭,而審計利潤是由審計收入減去審計測試成本,審計期間費用以及審計違規成本所得到的,在收入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事務所為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以賺取更多利潤。這時,縮小審計范圍,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少的人手完成審計工作就成為了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降低審計成本的選擇。同時,為了節省審計期間費用,事務所還會盡可能地減少對員工的專業培訓,在審計技術資源的投入上也會盡可能地壓縮預算,以此來維持大所每年高額的審計利潤。
3.3監管體制的缺陷
我國審計市場中,政府監管更偏于行政,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我國的投資者若想舉報事務所在審計失敗中的過錯,首先需要政府已經對該事務所進行了行政處罰,然而,證監會對事務所進行處罰必須要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其知道公司有過失(如德勤審計科龍),否則證監會無法對事務所進行處罰。不僅如此,我國審計失敗處罰年限周期較長,2006年~2010年證監會處罰公告中,沒有一例處罰是當年的案例,僅有一例在第二年得到了處罰,處罰周期最長可達9~10年,且在受到處罰時已有6家上市公司已退市。訴訟難再加上處罰周期過長,使得在我國市場上,投資者想要依靠個人的力量對事務所進行舉報幾乎難于登天,同時,事務所也得不到其應有的處罰。
3.4市場因素
我國的審計市場至今仍處于審計質量低、審計失敗成本低的轉軌市場階段,會計師事務所無需付出大量成本便可出具審計報告,即使審計失敗了也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因此,越來越多的事務所為了維持與客戶的良好關系、為了降低自己的審計成本;開始在審計中對上市公司的差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始省略一些必要的審計程序以此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與此同時,審計質量也隨之降低。然而,我國審計市場的監管不嚴,也即市場上并不需要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因此無論大所小所,審計質量都令人堪憂。
[1] 王兵,蘇文兵,何夢莊.“四大”審計質量在中國存在差異嗎?[J].審計研究,2011(6).
[2] 劉峰,周福源.國際四大意味著高審計質量嗎——基于會計穩健性角度的檢驗[J].會計研究,2007(3).
[3] 郭照蕊.國際四大與高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11(1).
[4] WIND咨詢[DB/OL].
[5] 王良成,韓洪靈.大所的審計質量一貫的高嗎?——來自我國上市公司配股融資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9(3).
[6] 陳浩.淺析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及其改善方法[J].會計之友,2011(11).
F275
A
2096-0298(2016)07(c)-058-02
閔繼慶(1992-),女,安徽蕪湖人,會計碩士,主要從事會計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