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職業技術學院 金炳順
?
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管理分析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金炳順
不良資產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盈利水平,占用了農信社的監管資本,嚴重地影響了農信社金融業務的發展,并且,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對實體經濟支持方面也受到嚴重影響。而農村信用社作為一類中小金融機構,筆者對該類中小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管理進行研究,以期為其他類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管理提出相關建議。
不良資產 農村信用社 管理
不良資產是指無法給所有者帶來收益的資產。銀行不良資產的風險是由銀行承擔的、預計難以收回的、到期未收貸款的本金及由此而產生的利息,這部分到期未收貸款的本金及利息估計即將或已經被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來墊付[1]。
不良貸款是不良資產的重要表現形式,專指按原定的貸款協議借款人未能按時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因而形成的有問題的貸款。本文主要針對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進行研究,所以,以下所提及的不良資產專指農村信用社中的不良貸款。
2.1回收率低,信貸結構合理性弱
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中,農戶經營及個人的不良貸款沉淀總額大、金額數量小、貸款用戶較分散,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農戶外出務工,貸款到期后很難找到借款人,給到期貸款的回收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且,農村信用社人員少、時間緊、工作量大。不少信用社地處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帶,交通落后,存貸規模小、效率低,配備人員少,裝備落后。加之通訊不暢、信息閉塞,小額農戶不良貸款清收工作量大,難度高,清收工作困難重重。
雖然農村信用社業務呈良性發展態勢,但歷史包袱依然沉重,而信貸結構不優就是根源所在。目前農村信用社獲取利潤的主要渠道還是依靠貸款,因此,只有在貸款結構的優化調整上做文章,將信貸資金向優勢產業、優良客戶傾斜,為信貸資金獲利找到可靠的載體,通過有效投入獲得最佳效益,信用社才能走出經營困境。
2.2處置成本高
由于欠款人的情況各異,個人借款、企業借款等多種情況并存,同時,農村信用社的人員配備有限,對待不良資產的清收多數采取依法收貸的方式,即向當地法院起訴采取法律手段。但是從起訴開始,直到執行需要繳納包括訴訟費、保全費、執行費、評估費、拍賣費等各種費用。民事訴訟的程序復雜,時間長,少則半年,多則兩三年,更有甚者遙遙無期。在依法收貸進入執行中,債務人為了不還款,一方面,采取各種手段轉移資產,逃避債務;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打通執行關節,依靠各種關系向執行人員施加壓力。此外,舉證難:一方面,債務人轉移、隱匿資產,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另一方面,貸款信用社無法搜集、提供有關債務人財產線索的證據,人民法院無法執行。債務人有錢不還,長期逍遙法外,由于時間較長,還附加很高的人力資本,成本很高。
3.1內部原因
3.1.1組織結構不合理
農村信用合作社存在內部控制系統的不科學性和組織結構不合理性。農信社在內部控制設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內部控制在制定時對風險的確定不準確,從而使內部控制目標具有偏差,即使在以后的執行過程中不出現違規操作,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資產。
3.1.2經營管理理論落后
首先,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沒有利潤目標約束,缺少內部風險控制制度、貸款審查制度薄弱,沒有真正形成現代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經營機制,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的經營原則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其次,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和政治相結合,主動接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農村信用社往往依存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績需要銀行的貸款支持。同時,農村信用社又需要貸款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而這種帶有很強目的性的政府和農村信用社的合作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問題貸款,造成大量的不良資產。
最后,農村信用社的決策機制不健全,雖然農村信用社已經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行政色彩濃厚,責權不分明,機構龐雜,信貸行為不規范[2]。
3.1.3工作人員素質低下
農村信用社部分員工進入渠道單一,文化素質較低,風險意識單薄。員工的專業技能和崗位知識匱乏,只是在簡單的崗前培訓中對信貸風險的基本知識進行了片面了解,不能夠完全掌握。這樣便使工作人員在辦理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對流程掌握不熟悉,經常會出現遺漏部分審批環節、信貸手續不齊全等不合規定的違規操作,從而導致貸款審核的不準確、不規范等操作風險,而操作風險被視作不良資產產生的隱性殺手。
3.2外部原因
3.2.1信用環境差,逃廢債現象嚴重
農村信用社基本屬于縣級基層金融機構,主要服務于該地區的農村、農業和農民的“三農經濟”發展。在當地政府經濟政策的干預和該農信社本身發展信貸業務的需求下,一些不合規或經濟評價較低、經營風險較大的地方企業獲得了貸款。這些企業在經營不善破產后,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貸款的追繳方面存在更大的困難,造就了外部較差的信用環境。而這些存在問題的貸款是回收率低或根本無法回收的不良資產[3]。
3.2.2借款方企業經營不善
農業企業和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經營者的綜合素質較低,尤其缺乏現代的先進的企業管理觀念。其次,由于自然原因,農產品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程度非常大,一些天災不可避免,受到自然條件的嚴重制約,尤其是農民個人生產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差。這些對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差的農村鄉鎮企業和農業生產個人經常會面臨無法繼續生產或破產的困境,而由于破產等原因造成的農信社大額貸款無法按時回收,甚至根本就無法回收,造成農信社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
3.2.3政府的過度干預
政府的適當干預是正常和必需的,但過度的干預是不正常的。欠缺的市場約束機制,使企業的間接融資方式逐漸滋生出一些弊端,企業的正常融資被“政府融資”和“關系融資”所取代,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系被嚴重扭曲。由于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增加,一些地方政府紛紛把目標對準農村信用社,而這些農村信用社受到行政的干預,只好違反貸款原則,改變貸款用途,造成了不良貸款的隱患。
4.1強化不良資產的內部處置
4.1.1增強信用社經營管理,優化信貸結構
加大農信社的經營工作力度,在農信社信貸業務的結構上進行優化調整,首先對縣里的農村經濟形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經濟優勢產業和經營狀況優良企業作為重點客戶,并對目標企業或個體的貸款償還能力進行分析,找到優良的對象,才能通過信貸業務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調整信貸結構,降低信貸風險。其次,健全決策機制,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健全合理的組織機構,責權明確,落實稽核審查制度,規范信貸行為。最后,規范財務制度和財務統計信息披露制度,使農信社內部上下掌握真實的信息,做到業務經營的透明性,杜絕違規經營。
4.1.2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
農村信用社要健康發展,必須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針對信貸從業人員所需的專業知識,包括金融、法律、行業行為規范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培訓考核,采取合格上崗的原則,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崗位技能。同時,大膽引進國外先進的且適宜本土化的管理經驗。
4.1.3防范操作風險(1)完善信貸管理制度
正確的信貸管理制度有利于農信社在建立新型的現代銀行和企業的關系,實行信貸服務派駐制,加強對借款企業和個人的調查了解,預防和防范信貸風險,減少不良資產的產生。為了更好地進行信貸業務的服務就要通過科學的信貸決策,對借款人和保證人進行合理選擇,并要進行科學的貸款審批[4]。
(2)建立信貸操作的標準化流程
農村信用社要建立信貸操作的標準化流程,首先從貸款的審批環節,包括貸款文件的制作與管理、擔保等級管理與價值評估、擔保物品的選擇與管理、貸款的等級確定、各種決策會議的標準化。其次是貸款的發放環節等都要做到標準化。最后,貸后要按照規定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還款能力進行監控。這樣就會減少操作的失誤或落項等違規操作。
4.2建立健全不良資產管理中的激勵約束機制
為了更好地提高農信社處置不良資產的效率,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高效率地對信用社進行不良資產管理,建立適合實際的激勵機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完善新增貸款專業化投放和責任追究制。實行不良貸款集中清收,包點包片,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獎懲機制,確保新增不良貸款的不良率絕對額下降。
第二,以問責推動不良貸款的清收工作。穩妥推進問責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春節期間,外出打工人員返鄉的有利契機,加大對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
4.3強化不良資產處置的監管機制
4.3.1設置不良資產監管專職部門
農村信用社在監管不良資產方面要設立專職部門,選擇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員進行監管,設置為獨立型的組織機構。在監管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金融法律規定的五級分類方法,進行細分管理。依據法律重點監管損失類和可疑類貸款。
4.3.2建立不良資產處置過程監管體系
農村信用社在處置不良資產時,必須首先制定嚴格的、科學的、合理的工作程序,嚴格按照工作流程進行操作,避免違規操作。首先,一旦發現不良資產的存在就要定制長期借款人的借貸關系,深入企業和市場進行該借款人償還能力的調查;其次,積極參與借款人的經營活動,爭取幫助借款人將經營項目扭虧為盈,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后盡量減少損失,保全債權,避免法定負債的產生[5]。
4.3.3加大不良資產的清收力度
多措并舉、全力清收、確保不良貸款余額凈下降,再獲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要求公安、法院等強力部門積極介入,幫助農村信用社大力清收不良貸款。
加強同法院的聯系,強化本部門經營思想要求,為解決基層信用社訴訟案件的問題,農村信用社將全轄訴訟案件全部集中到風險管理部門進行統一訴訟管理。指派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專職同法院進行對接,對訴訟案件從立案、訴訟開庭到執行進行全程負責,協調法院訴訟和執行工作,同時在財力和物力給予大力支持,對問題案件進行研究,采取相應策略和辦法,積極查找案件可供執行的線索,取得較好的工作效果。
4.4政府應強化對不良資產管理的支持
農村信用社為縣級地方金融機構,應大力爭取當地政府對農信社不良資產管理工作的支持,有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清收不良資產。當地政府只有重視當地的金融環境,重視當地區域內企業的發展,重視當地的投資環境才能夠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才能吸引更優質的企業。
[1] 程鳳朝.金融不良資產評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劉加森.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風險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 代傳明.聊城市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處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4] 段亞威.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動態路徑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4.
[5] 高鴿.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分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2).
F832
A
2096-0298(2016)07(c)-084-02
金炳順(1970-),女,遼寧本溪人,撫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