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質大學 吳 雙 李亞星
?
我國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探析
河北地質大學吳雙李亞星
“營改增”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同時也對建筑業的稅負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營改增”后對建筑業納稅籌劃的動因,提出了增值稅納稅籌劃的原則及方法,最后合理設計了增值稅納稅籌劃方案,從而達到節約企業稅收支出,提升利潤的目的。
營改增 建筑企業 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就是在法律認可的條件下,納稅人有權提前對企業進行相關環節的策劃、合理計算,通過將公司活動合理安置使得公司的稅收降低、繳納的稅額減少,從而獲得較高的資金數量,爭取稅后金額的最大值。隨著我國的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稅收統籌會在未來的發展階段中,在公司的運行發展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增值稅稅率的差異性、增值稅稅收政策的引導性、增值稅納稅人類別的多樣性、且增值稅所具有的轉嫁功能等特點提高了企業進行增值稅稅收籌劃具有可行性。
經過營改增后,建筑行業的納稅范圍不斷擴大,其適用稅率從3%上升到了11%,即上升了8%,若建筑企業在進行增值稅納稅的過程中,沒有更多的進項稅額進行納稅抵扣,那么建筑企業的稅務成本將會增加,從而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營改增對建筑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另外,從中國建設會計學會公布的數據來看,營改增后部分建筑企業稅負增大了,建筑企業內部必須要高度注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在企業內部加強對營改增相關專業知識的宣傳和員工培訓學習,并對其進行統籌規劃,提高公司的自身價值,增加公司的直觀收益,減少稅收,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減少運行的現實風險,加強在應稅產品和應稅勞務中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使企業增加銷售量和市場份額。
從外部環境分析,目前我國建筑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競爭激烈,甚至出現了惡性競爭,相互壓低價格,引起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甚至導致破產。因此,建筑企業需要通過增值稅納稅籌劃來降低稅負,降低營運成本,提升利潤,增強建筑企業的競爭力。
從建筑企業自身分析,建筑企業在“營改增”后,將會面臨稅負增長的問題,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是建筑企業本身的需求。一方面,建筑企業具有項目周期長、資金占用較大、產品的計價方式復雜、施工地點分散、偏僻等特點,這也決定了我國建筑企業涉稅事項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并且直接導致建筑企業的稅收征管難度非常大。另外,在實際的操作中,建筑企業很大一部分支出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得不到抵扣。例如在建筑企業的上游企業中,材料和設備供應商不能提供增值稅發票或者只能提供 3%的增值稅發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比較困難,導致企業的實際稅負增加。
可見,建筑企業如果不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將會面臨稅負上升的情況,導致建筑企業的成本增大,降低建筑企業的利潤率。這就給建筑企業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創造了更好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
3.1增值稅納稅籌劃的原則
企業在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1)合法性原則。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以我國的稅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前提,選取合適的增值稅納稅籌劃方案,才能使增值稅納稅籌劃順利進行。(2)最大化收益原則。企業在依法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的基礎上,需要立足于企業現行的階段與未來的發展,綜合考慮并合理設計增值稅納稅籌劃方案,保證企業的收益最大化。(3)針對性原則。建筑企業的經營活動復雜多變,根據企業所面對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企業所處的現階段和未來的經營情況等各個因素,針對企業不同的經營活動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
3.2增值稅納稅籌劃的方法
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納稅籌劃。第一,依據經營方式的籌劃方法。企業在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過程中時,需要考慮計稅依據和稅率兩個因素,增值稅的稅率或者計稅依據越低,應納稅額越小,稅負越小。企業可以在經營過程中,充分考慮計稅依據和稅率這兩個因素,選擇合理的經營方式,進行增值稅的納稅籌劃,降低稅負。比如,企業可以通過對企業銷售價格、結算方式、采購方式以及混業經營的納稅籌劃等。第二,依據財務管理的籌劃方法。企業可將增值稅納稅籌劃設計到企業財務管理投資、籌資、資金運營和收益分配過程中,對財務管理中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設計有針對性的增值稅納稅籌劃。如建筑企業在使用機械設備,可以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獲取,使相關利息支出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進項稅額的抵扣。第三,利用稅收優惠的籌劃方法。企業可以利用增值稅相關的優惠政策來減少增值稅的銷項稅額或增加增值稅的進項稅額,以此來達到降低企業稅負的目的。進行增值稅納稅籌劃時,可以考慮利用減免稅、稅收抵免、延期納稅、分劈技術、稅收扣除、退稅等的優惠條件進行籌劃。
4.1采購對象選擇的納稅籌劃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材料的供應商與建筑企業聯系緊密,關系到增值稅進項稅額是否可以充分抵扣,因此材料供應商的選擇影響建筑企業的材料費用,從而影響建筑企業的利潤。
在含稅報價相同的供應商選擇中,如果供應商可提供的發票類型和適用稅率均相等,則應比較供應商的經營規模、商業信譽等因素,選擇經營規模較大、信譽好的供應商;如果供應商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不同,則應選擇增值稅稅率高的供應商。在選擇含稅報價不同的供應商時,由于不含稅成本不同,同時成本相關的進項稅抵扣直接影響計入損益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最終對利潤也產生影響。因此,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應以利潤最大化作為選擇的標準。
例如,某建筑公司在承建工程時,為完成該工程,計劃外購一批建材。假設該工程含增值稅工程款為100萬元,其他相關成本為30萬。在購進建材時有下列兩種方案,其中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附加2%。方案一: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處購入,該批建材的含稅價為58.5萬元,增值稅款為8.5萬元,銷售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方案二: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入,由稅務機關按3%的征收率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價格為50.47萬元,增值稅款為1.47萬元。
在選擇的過程中,首先要計算各個方案中企業的應納稅款及稅后實際收益。在方案一中,增值稅為10 0 0 0 0 0×11%-850 0 0=250 0 0元,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為250 0 0×(7%+3%+2%)=30 0 0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000000-500000-300000-3000)×25%=49250元,稅后實際收益為800000-400000-300000-3000-49250=47750元。在方案二中,增值稅為1000000×11%-14700=95300元,城建稅及教育費附95300×(7%+3%+2%)=11436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000000-490000-300000-11436)×25%=49641元,稅后實際收益1000000-490000-300000-11436-49641=148923元。
經分析可以看出,方案二的稅后實際收益大于方案一的稅后實際收益。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選擇標準,則應該選擇方案二??梢?,對于含稅報價不同的供應商來說,不應只看價格高低與稅率,應考慮稅后實際的收益。
4.2對混業經營分類核算的納稅籌劃
對建筑企業混業經營進行合理的拆分,對建筑企業增值稅的銷項稅額有著重要影響。建筑企業兼有不同稅率的混業經營,應當分別核算其適用不同稅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可能面臨著從高適用稅率的風險。
例如,A建筑企業具有混業經營業務,承接了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合同的項目,合同總價款為1億元,其中包含設計價款3000萬元、設備價款4000萬元、工程價款3000萬元。方案一,當企業未分開核算時,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10000×17%=1700萬元;方案二,當企業分開核算時,A公司會計上設置采購施工總承包合同項目的設計、設備銷售、工程施工的收入明細科目,分別核算,分別按照6%、17%及11%稅率計算銷項稅。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3000×6%+4000×17%+3000×11%=180+680+330=1190萬元。相比方案一,方案二可以減少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1700-1190=510萬元??梢?,建筑企業在進行混業經營業務時,應分別核算其設計、采購、施工業務,從而達到減少增值稅銷項稅額,降低稅負的目的。
4.3對經營模式的籌劃
建筑企業采取“設計-采購-施工”經營模式時,可將經營模式靈活轉變,企業可將經營模式轉向提供稅率較低的設計方面。企業在做混業經營項目前,要認真做好項目分項評審,較為準確地確定項目采購和項目施工的金額,將項目利潤盡可能多地劃分至稅率較低的設計部分。
承接上例,方案三:A公司與業主協商降低工程價款500萬元,提高設計價款500萬元,即包含設計價款為3500萬元、設備價款5000萬元、工程款價款2500萬元。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為:3500×6%+5000×17%+2500×11%=1335萬元。相比方案二,方案三可以減少A公司增值稅的銷項稅額1335-1190=145萬元。
因此,我國建筑業在采取“設計—采購—施工”的經營模式時,可以在產業結構上做出調整,將企業利潤增長的重點向經濟附加值較高的上游產業靠攏,可以減少稅負,獲取相對較高的利潤。
4.4改變企業經營架構的納稅籌劃
如果很難取得進項稅發票時,則可以在企業的總成本中提高可以抵扣的成本比例,可以從企業的經營架構方面出發。例如,對于母子公司來說,由于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原材料和設備的項目,稅負明顯提高,利潤急劇下降。建筑企業可以在企業架構上,將子公司設置成母公司的一個分支機構,則稅額抵扣與繳納全在母公司內部完成,使得整體稅收負擔減輕。
綜上所述,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建筑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同時也能使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自身權益,稅收籌劃工作能夠給建筑企業帶來財富的增長與積累。納稅人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現行的稅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選取科學的納稅籌劃方案,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1] 柳復興.“營改增”背景下我國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研究[D].長安大學,2014.
[2] 張揚.“營改增”條件下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探討[J].財政稅收,2016(6).
[3] 許世玉.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增加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4] 傅多.“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4.
[5] 費仲偉.“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影響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5.
[6] 李焱.建筑企業營改增的應對措施及稅收籌劃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4).
F426.92
A
2096-0298(2016)07(c)-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