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 趙俊平 宋艷爽
?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問題和對策
東北石油大學趙俊平宋艷爽
科研項目的開展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由之路,科研項目開展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因此,做好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為了實現某一目標所安排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的綜合性評價。然而,現在我國的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本文旨在指出我國的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中的弊端,并給出對策,以促進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這一體系的完善。
科研項目 績效評價 問題 對策
1.1現有評價體系的優勢
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是指財政部門、科研主管部門以及項目實施單位依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科研項目經費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隨著“863計劃”和科技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的實施,我國的科研項目的開展也是如火如荼,無論是縱向科研項目還是橫向科研項目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縱向方面譬如,國防科研實驗屢次取得重大突破、神舟號飛船成功升空、長征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這些舉措提高了我國的科技水平,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等計劃進行得有條不紊。橫向方面譬如,學校間通過科技的合作和交流密切了聯系,科技成果的轉讓更好地為社會生產和發展服務,科技咨詢等技術性服務越來越完善,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現有的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密不可分,這為體系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和明確的標準,讓科研項目的進行有據可循,有規可守,從而促進科研項目持續地進行和開展。
1.2現有評價體系的弊端
近年來,技術版權的侵權問題時有發生,對于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存在著缺陷,這不僅是侵權人技術足夠強大的結果,也是有人在鉆現有評價體系的漏洞。比如,現有體系對申報科研項目知識產權的申報和評估這個階段的時間差有可能導致技術的外泄,如果在評價的過程中遇到材料不足或效率低下等問題,那么,其他人申報此項技術知識產權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導致技術知識產權的外泄,也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另外,評價體系目標不明確,技術分工和技術參與度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也導致現有的評價體系存在漏洞,亟待解決。
2.1設定的績效目標不完善
由于現代社會功利性和利益性的驅使,使得一些科研項目的開發人員只顧將技術向評價目標逼近,從而導致其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效率低下,針對性也較弱,這樣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失敗的。我們講,科研項目的成果是要為人類服務,為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服務,而由于設定的績效目標的限定,使得技術的開發為了結果而努力,沒有達到目標,并且結果與目標也出現了倒掛的現象。另外,衍生出的技術投入也是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既然符合設定的績效目標,政府和相關部門就應該有比較大的財政支出來支持和保障科研項目的開展,但是,只是為了結果而努力的項目即便做成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就使財政的支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任何工作的開展,目的性都是必須要遵循的原則之一,然而,目標設定的不完善,也為成果的不健全、操作性差、實施性弱等問題埋下了隱患。
2.2績效評價結果準確度有偏差
哲學上講,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理論原則。拿著一個僵硬教條化的評價體系去衡量變化著的時代科研成果,也必然會導致結果的偏差。結果的偏差也表現在多方面,對于經費應用解決上的不合理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由于技術經費由國家科研部門出,當地政府部門和相關服務單位多頭管理,從而導致處理效率的低下,進一步致使評價結果的準確度出現了偏頗。對于技術的評價上也是諸多部門共同負責,因此效率低下,準確度差問題的出現在所難免。由于一個科研項目的成果由多個部門共同評定,然而每個部門掌握的核心技術不一樣,評價標準也會有細微的差別。一項技術,尤其是高科技,其服務人群基數之大,服務地域寬大之廣,我們事先也都可以預料到,既然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就不允許出現一絲一毫的偏差。然而,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影響,導致結果不夠準確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
2.3評價成果的利率低下
科研項目的技術成果在實際的應用中更能體現其價值,然而,利用率偏低是擺在我國科研項目發展面前的又一重大問題。在技術成果的立項書上,我們可以看到其研究目的,技術路線和實際應用等各要素寫的非常明確,大多數的科研項目也都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研發,符合時代背景,然而其真正的實施和利用卻會遇到極大的瓶頸。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在極大程度上鼓舞了我國的科研機構和技術產業,創新成果數量很多。但是,由于操作性差,其技術結果的利用率卻不足30%,而真正實現產業化的比例就更低了,僅僅7%左右,與技術發達的歐美國家的85%相比,真是相去甚遠。技術結果的利用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擊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成果實用性差,推廣度低,成果轉化率不足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創新,也影響了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和進行。
3.1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意識的增強對于科研項目的開展至為重要,評價標準的完善和明確也十分關鍵。在新的評價體系的制定上,應該在原來的體系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依舊堅持以技術硬度為指導,科研項目沒有過硬的技術成果,就絕不能實施。應該注意的是,在標準的制定上,也應該把政策的宣講和技術成果的應用普及作為評價體系的重要一環,否則就又會出現技術成果只符合體系的標準,而不符合實際應用的結果。健全這樣的評價的體系,也是提高科技成果應用的重要舉措。此外,應該更加衡量時代發展的需要,做當代社會真正需要的科研產品,還要有更加強大的技術路線,將前人取得的科技成果應用到自己的研發項目之中,爭取用更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產出。最后,應強化前人一直忽視的技術保障環節。在科技成果在問世之后,由于操作不當,往往會引發一些特殊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都是科研人員始料未及的。這時如果技術保障和技術服務跟不上,很有可能導致科技成果被淘汰。問題的修復,對于優化產品內部結果、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有重要作用,對于產品的推廣和普及度的提高也會形成一股助推力。
3.2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
科技成果為人類生活帶來不少福利,使我們的生活更有品質,這都是科技成果應用的結果。然而,我國許多科技成果的理論高度非常高,其實際應用的效果卻很差,這是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忽視了產品應用和普及的弊端,也是在完善現有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解決的問題。在科研成果研發前,做更廣泛和更具針對性的社會調研是提高利用率的重要舉措,沒有調研就沒有市場的基礎,只憑研發者的想象是不行的。在產品研發之后,要注意宣講,讓更多的人群去接觸新產品,從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最重要的,還是要技術過關,技術完善,問題少優勢多的科研產品怎么會沒有更廣闊的市場呢?所以科技成果的利用率自然就會提高。
3.3提高績效評價人員的水平
評價體系固然有一套成型的標準,但也離不開相關人員的執行,標準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靈活地運用評價標準,真正考察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評價人員要培養的新素養。同時,相關的評價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理論水平,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同時也就要求了評價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評價更高水平的科技產品服務。提升評價人員的專業性也十分重要,培養專業型人才,掌握更精確最前沿的科技知識來評價科技成果,就不會導致科技成果的重復出現,也會提升科研成果的水平。最后,科研人員對于科研成果的評價反饋十分重要,評價反饋中應標明其優勢劣勢,創新點和不足之處等,在肯定了自己的努力和明晰了與更高端產品差距的同時,也明確科研人員的下一步努力方向,從而生產出具有更高科技水平和應用度更高的科技產品。
[1] 沈建新,郭媛嫣.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初探[J].江蘇農業學報,2009(6).
[2] 張衡,盧進,王亞萍,等.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3] 鐘會超.廣西科技項目績效考評體系建設研究[J].學術論壇,2008(4).
[4] 張騰,沈建新.中國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問題探討[J].江蘇農業學報,2011(5).
F272
A
2096-0298(2016)07(c)-142-02